“互联网+”情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2016-11-30 10:48陶毅
创新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物流互联网+专业

陶毅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互联网+”情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陶毅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对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指出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互联网+”情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互联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改进建议

1 引言

2015年3月5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宣告我国将致力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例如现代制造业、物流业等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以实现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健康发展【1】。国家对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与支持,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向快速发展和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物流作为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相当大比例的传统行业,各方面都面临着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问题,这必然要求作为高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和输送管道的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快速适应未来“互联网+”情境下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1.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随着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和水平近年来也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2】。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50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每年为就业市场输送数以万计的物流人才。我国物流管理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覆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是一门汇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一般而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通识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习与毕业设计、创新创业项目等一系列环节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具备扎实经济、管理、法律等基础理论,掌握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物流管理等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熟练运用相关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及管理的专业人才。

1.2“互联网+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社会大众创业创新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与“互联网+”快速深度结合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传统物流企业不仅要学会转变融合,同时也需要秉持开放包容和共享的精神,用互联网思维来开创物流新格局。当前与服务消费需求相关的电子商务、O2O配送、冷链生鲜、食品医药、快递、城市末端配送、农村县域物流、多式联运等市场蓬勃发展,物流业首先需要围绕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互联网化消费升级,力图与电子商务结合完成服务方式转型。同时,行业本身也必须逐步向智能物流、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等物流新形态迈进【3】。必须指出的是,“互联网+物流”不是对传统物流行业的颠覆,而是换代升级。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行业发展新趋势,把握新兴科技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同时积极应对挑战,调整相对脱节的培养思路和方式。

2 “互联网+”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要探讨“互联网+”情境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问题,就要全面分析当前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影响物流行业本身,也将对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认为,“互联网+”对当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互联网+”强调物流人才的国际观和服务观

近几十年来,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资本市场的成长和整合,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本分割的国家或区域市场逐渐汇聚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在这一背景下,产品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展,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全球物流活动更加复杂,导致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具备国际化经营的实力。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将客户企业的全球外包和内向物流模块,与本土的仓储和配送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供应链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的衔接。这就要求企业人员具备国际观,拥有较强的海外物流、跨境物流、国际贸易以及海外市场法律、仓储管理模式应用等方面专业知识,懂得相关的国际物流系统化运作【4】。

此外,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呈爆炸性增加,年交易规模以百亿元计。电子商务企业对服务电商为主的快递业和物流地产的需求日益强劲。电子商务物流要为客户设计合适的物流系统,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运输方式,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整个运输过程都由第三方物流完成。电子商务物流和非电子商务物流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服务客户需求为宗旨,除满足常规物流需求之外,还必须具备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增加便利性、提高反应速度增值服务的能力。一方面,当前客户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诸如物流全过程跟踪、物流解决方案咨询、物流系统设计与实施、教育培训等延伸服务也是现在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的内容。物流企业人员必须意识到当前物流行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服务的竞争,具备设计、开发、运营服务产品,以更贴近客户需求的能力。

2.2“互联网+”要求物流人才熟练掌握新兴技术

“互联网+”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显著特征,这些技术推动了智能物流产业的兴起,如今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作为物流行业发展动力中新一轮的创新平台。在“物联网+”时代,物流运营数据十分重要。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强调的是功能,目标是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完成某项操作、管理或决策,而这些操作、管理和决策的背后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数据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重视。智慧物流可极大地提升资源管控和利用率水平,提高管理精细化和协同水平,实现了物流产业各个环节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以及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但是,面对大量形形色色、结构各异、纷繁复杂的运营数据,物流企业经营者们必须思考如何抓住隐藏在其中的机遇而又不迷失方向,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挖掘,从中发掘新的商业价值,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对于电子商务物流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利于企业进行精准的市场分析和营销,完成个性化和精准的商品推荐以及实现快速响应的快递服务。因此,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全面熟悉物流的主要信息技术,也应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与物流系统优化决策能力。

2.3“互联网+”提供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新平台

如今“互联网+”引领着中国上下创业创新大潮的发展,物流行业也不例外,行业的变革始终在进行。互联网创业的低门槛,直接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新实践平台。高校学子们对互联网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敏感度,对互联网创业充满激情、勇气和创造性。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大量资金的涌入和创业服务平台的出现,年轻人进行互联网创业越来越容易,创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学生缺乏在传统行业深耕的经验和阅历,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往往无法直接与行业实践对接,对于“互联网+”物流的怎么“+”往往还是一知半解。而中国创业环境比较复杂,对创业者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也增加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因此,“互联网+”时代一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大更低门槛的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行业必须认真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务实、高韧性和强学习能力等素质。

2.4借助“互联网+”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慕课教学方式的出现,促进了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课堂翻转。当前大学本科的学生基本都是95后,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对互联网、计算机工具具有与生俱来的操作能力。与传统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固定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与注重用户体验,强调从大数据中探索发掘有益于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接受的新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可针对学习者的知识、行为和经历建模、趋势分析、教学策略分析建模等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改进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必须逐步发生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一方面,学生要有通过互联网主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同时具备从海量知识中快速搜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分析学生线上学习行为,根据数据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精准定位自己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3 “互联网+”时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若干建议

“互联网+”将深刻影响当今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师能力拓展和授课方式选择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3.1人才培养定位方面

众所周知,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为应对“互联网+”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做出相应调整,从传统的应用型定位逐渐转变为高级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高级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是专业和专门技术上的高层次人才,除需具备物流运营与管理、计算机与信息、财务等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还必须在培养过程中树立国际观、服务观,提升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特别的物流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对当代先进技术的敏感性,熟悉掌握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方法与手段。

3.2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对于物流人才培养定位的改革,重点体现在国际观服务观的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掌握三个方面,因此,物流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尽量配合这三个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加强国际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国际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运集装箱运输等课程的设置;同时,积极开展服务采购、服务运营管理、收益管理等课程。其次,在大一大二的通识课程中应加入计算机、信息化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程序与算法、离散数学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数据挖掘、商业分析与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可视化等课程,目的是与企业实践对接。最后,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组织参与专业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3教师能力拓展方面

“互联网+”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结合,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整,都必须以教师知识结构的拓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前提。在知识结构上,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及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善于思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新兴技术的方法和应用方向,同时应注意建立和更新课程教学案例库和课外实践案例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在职业能力上,教师要注意积累利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例如教学内容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的兴趣、重难知识点的接受能力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观察、理解与分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学的教师更应该善于利用学生在平台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

3.4授课方式选择方面

互联网走入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互联网穿扩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的出现,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在进行互联网授课如慕课之前,教师需要将自己教授的课程知识高度结构化,运用结构化理念规划课堂内容,即把内容划分为一系列逻辑上互相关联单形式上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或知识模块。对每一个知识模块制作教学视频,并准备相应的PPT课件和习题,同时还有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和讨论的模块。在实施方面,教师应该提前将教学内容的视频发送给学生,布置任务以确保学生提前观看预习。在课堂教学时,留有更多的时间和同学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此外,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一个教学内容模块,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为其他小组讲解该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除了教师准备教学内容之外,“互联网+”教学还可以采用用户生成内容的方式。用户生成内容是指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内容,即学生除了通过视频、在线讨论等形式学习之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学习优秀的人的读书笔记,甚至若干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学习笔记。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4-03-15.

[2]张红丽.面向应用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物流科技,2011(8):16-20.

[3]韩静.“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6(4):72-74.

[4]王忠伟,庞燕.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146-148.

Talent Training of LogisticsM anagementMajor i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et+"

Tao Yi
(SchoolofManage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 510520)

This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sof"Internet+"o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logistics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and points out that currently the training of colleges logisticsmanagement talentsmustmake reform to follow thedevelopmentof the era.The article proposessuggestions to improve talent trainingof logisticsmanagementmajor in the"internet+"situation.

internet+;logisticsmanagement;talent training;improvementproposal

F259

A

1671-0037(2016)06-45-3

2016-7-7

陶毅(1982-),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互联网+专业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