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云
传承武术精神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关系研究
李云云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以传承武术精神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其内涵进行简要概述,运用逻辑分析法从二者的互动层面、互动路径等角度入手,深刻探讨其具体互动关系。研究认为,通过分析武术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传统与现代、传承与践行之间的互动关系,能为武术精神赋予时代新生命、为核心价值观积淀传统文化厚重感,使武术精神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成为国家、社会与个人三大层面的价值观念新导向,在精神层面助推新常态下我国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武术精神;核心价值观;互动关系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典型代表,中华武术是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且集观赏与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活动[1]。武术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亦具有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导向。面对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又身处改革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期的时代洪流,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与交锋下价值观念较量的新形势,武术精神如何顺利传承,核心价值观如何切实践行以及二者在自身的传承与践行中如何互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3
1“武术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概述
1.1武术精神的内涵
传统武术通常被看做是一门“由技入道”的学问,“技”是指武术技能、技巧的修炼程度以及武打水平的高低,它是武术的外在表现;而“道”是指武术内在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导向,简言之就是武术精神。常见的外圆内方、自强不息、厚物载德、重利轻义、尊师重道、天人合一等都是武术精神的表现。
武术精神按其属性可以划分为武技精神层次、武德精神层次和武侠精神层次。所谓武技精神,是指其不仅强调“手、眼、身法、步”的外在表达,更注重“精、神、气、力、功”的内在传意,讲求内外兼修、形神兼备[2];“习武先习德”,武术一直将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的中心,武德是对武术活动参加者的道德品质要求以及道德行为规范,武德精神是武术精神的核心,它要求习武者“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精忠爱国、尊师重道、和谐守正;有人认为武以侠为最理想境界,因此习武之人将武作为手段,辅佐于侠,以达到侠这一终极目标。至于武侠精神,是墨子“兼爱、非攻”的义利观、是梁山好汉“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英雄气概、更是霍元甲“抵御外侮、强国强种”的伟大抱负,是武力的却已然充满道义。因此,除了在民族体育史上的显赫地位,具有优秀精神内核的武术亦是中华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1.2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所谓价值观,是人基于自身思维感官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换句话说就是人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它是价值在意识形态层次的体现,对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具有定向和调节作用,而核心价值观则是生活在某一社会中的社会主体判断该社会事务的是非、善恶与荣辱标准,认同该社会目标与事业的共同思想境界。
当下,从国内大局来看,我国总体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与变革的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从国际大局来看,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领域的交流往来使国民思想意识渐呈多元、多样、多变性。面临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的时代大背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整合、统领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领国家前进正确方向。它主要包括国家、社会与个人三大层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要求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先进性的特征,因此,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发挥对传统武术精神传承的引领作用,使其不断调整创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新思潮。
2传承武术精神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关系研究
2.1何谓互动
对于互动一词,至今并没有学者能给出一个准确、详细的定义,但一般研究认为互动即是在特定条件或特定环境下,使两个或以上对象之间产生彼此依赖抑或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当然,所发生的作用或变化,并不一定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事物之间长期稳定的良性互动是我们推崇与追求的。而良性互动通常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前提,即互动主体具有相同或近似的价值理念与取向;二是可能性与必要性,即互动主体之间能产生彼此依赖性的行为。
而武术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从前提来看,两者具有近似的价值观念,因为他们都是不同时期中华文化的精神抽象与价值取向,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产物,甚至核心价值观的某些内涵承袭于武术精神;从可能性与必要性来看,传统武术精神的传承诚需核心价值观的指路与引领,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诚需武术精神为其积淀传统历史文化厚重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2.2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武术精神的价值取向
武术精神是传统文化的典范,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文化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因此两者在思想内核和精神内涵方面存在共同共融之处。新形势下,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武术精神的价值取向,以下从其三大层面进行阐述。
2.2.1国家层面:国富民强与强国强种
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富强”,即国富民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状态、是国家昌盛、人民安康的物质基础。春秋末年《左传·宣宫十二年》记载,武之七德,即“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民国金恩忠《武术名人录·自序》亦有载:“冲锋陷阵,舍身为国,此武之大者也”,[3]这两个例子也反映了传统武术精神要求习武者常怀强国强种、精忠报国之心,要把习武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
2.2.2社会层面:保障人权与人伦和谐
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更多是提倡保障人权,即要求通过社会的“公正、法治”保障人的“自由、平等”。传统武术精神在社会层面讲求人伦和谐,提倡推己及人、不战而屈人之兵、重义轻利、以武会友等。《孙子兵法·谋攻篇》载:“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金恩忠《武术名人录·自序》载:“侠尚义,喜雪不平,此武之正者也”。[4]核心价值观侧重个人人权的保障,武术精神则侧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者都强调了人的重要地位,提倡以人为本。
2.2.3个人层面:守正克己与身心和谐
至于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将其界定为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公民做到守正克己,武术精神则要求习武之人“切戒逞血气之私,好勇斗狠之举”、严于律己,最终达到个人身心和谐,依德虔所编的《少林武术大全》 明确提出少林弟子“十禁”:一禁叛师,二禁异思,三禁妄言,四禁浮艺,五禁盗劫,六禁狂斗,七禁违戒,八禁抗昭,九禁欺弱,十禁酒淫,这些禁律体现了少林派对门下弟子严格的行为规范;昆仑派的《昆仑剑箴言》中也有如下明确记载:“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孝者不传,人无恒者不传,不知珍贵者不传,文武不就者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俗气入骨者不传,市井人不传,拳脚行不传。何也?恐有沾昆吾之高尚也”,体现了昆仑派对队伍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5]
3传承武术精神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传承武术精神对核心价值观起到了丰富和发展的作用,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提升,新形势传承武术精神对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核心价值观包涵武术精神、武术精神是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以武术精神为思想、行为导向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武术教学中对习武者尊师好学、吃苦耐劳的严格要求向全社会传递出了尊师重道、恪守规范、独善其身的精神,有利于校正当下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学生怕吃苦、怕出力,妄自尊大、不尊重老师的不良行为;武术赛事相较其他体育项目赛事更注重“点到为止、君子之争”的比赛精神,能向全社会传递出公平感、公正感;武术文化传播中宣传的如“少林僧舍生救助李世民”、“岳飞精忠报国”等武术英雄的故事、“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义薄云天”等见义勇为故事,有利于青少年培养爱国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情操,有利于向全社会传递正义感,改善现今社会“低头族”、“冷漠症”等不良社会现象。总体来说,传承武术精神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有利于净化社会文化氛围与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4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传承武术精神的路径
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代表了上层建筑,是一种宏观的价值理念,是新型社会的主流思想。核心价值观中的三大层面的导向,国家建设目标、美好社会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分别引领着以武术健身、武术赛事与武术教学为主要途径的武术精神传承。
4.1基于国家战略的武术健身推广
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把增加体育人口、全民健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当前推广最广泛、应用最成功的武术健身项目一是学校体育中的《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共4套,以武术动作为主要素材,同时也包涵了中国养生术的动作,具有与广播体操相同的健身价值,另外还有防身自卫的实用价值,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精神文化价值;二是群众体育中的健身太极,和由之衍生出的健身太极舞、健身太极扇等。核心价值观国家建设目标中的“富强”要求下,传统武术要在保证其健身性、养生性等功能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改良创新出适合不同社会群体,如广大农民、残障人士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的体质与运动习惯的武术健身运动,从而达到强健国民体魄、锻炼国民心智,强民强国的最终目标。
4.2基于社会交往的武术赛事开展
武术赛事的参与者包括比赛双方对手、双方团队以及裁判组与承办方等,各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说是社会交往的微缩。核心价值观社会要求层面的“平等、公正”引领着武术赛事的科学开展,要求比赛双方运动员参赛
平等、比赛平等,要严惩服用违禁药物、篡改年龄、行贿收买裁判等行为,加大违规参赛惩罚力度;要求裁判仲裁公平公正,具体来说要更加注重对裁判道德品质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培训,不仅能做到仲裁公正,更要做到为人正直;要求赛事规则设置学习借鉴其他赛事规则先进优良之处,剔除改善自身落后不妥之处,更加科学合理。
4.3基于个体的武术教学改革
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诚信、友善”, 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层面引领着武术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新形势下的武术教学活动仍能将如“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这些在传统武术文化中常见习武之人淡泊名利、尊师重道、刻苦好学等精神良好传承与发扬。具体来说要求下至中小学上至大学,展开以传承各种优秀武术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与报告、开设民族传统武术特色课程等,不仅以优秀的武术精神教化学生,更以实用的武术技艺锻炼学生。
5结语
传统武术精神所要求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见义勇为、和谐守正等品质仍符合现今经济、政治、文化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环境,亦与社会主旋律即核心价值观存在共通、共融之处。因此,武术精神的传承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可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巨大优势,定能发挥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功能;而有了武术精神的反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荆棘之路上定会骄阳似火、百花盛放。
参考文献:
[1]杜振远.从北京申奥成功看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8(2):77.
[2]杨建营,邱丕相.武术精神的历史演变及21 世纪发展的新趋势[J].体育学刊,2008,15(10):94.
[3]栗胜夫,寇建民、姚伟华.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科学,2005,25(1):62-63.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ng Wushu Spirits and Practic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Li Yunyun
Abstract:By sett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ng Wushu spirits and practic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o summarize its connotations, and applies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intensive study their specific interaction from interactive level and interactive path.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shu spirits and core socialist value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heritage and practice, Wushu spirits could be endowed with new era vitality,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uld be enriched by dignifi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ushu Spirits will become a new value direction among state,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guided by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culture and health under “new normal” status.
Key words:wushu spiri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基金项目: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课题项目(项目编号:HBFY2014013)
作者简介:李云云(1992-),女,河南洛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6-0026-3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12
Graduate School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