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月(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高原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影响的研究①
孙月
(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高原训练是当前竞技项目体能训练常用的训练形式之一,赛艇属于体能为主导的项目之一。高原训练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之许多关于赛艇高原训练的研究报道结果各有不同。赛艇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密切相关,高原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特殊形式,男子赛艇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来提高其生理适应程度,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有氧能力,该文通过女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来论述,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红细胞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高原训练 赛艇 有氧能力
目前,高原训练是当前竞技项目体能训练常用的训练形式之一,赛艇属于体能为主导的项目之一。通过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赛艇运动项目的成绩,目前没有确切答案,但许多文献和研究表明,高原训练对赛艇训练的有影响,虽然目前理论研究较多,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欠缺与不足。高原训练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之许多关于赛艇高原训练的研究报道结果各有不同,例如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高原地理位置不同、训练负荷、方法和手段各异等,以至于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以往研究高原训练对赛艇项目的影响,是停留在高原训练的本质方面,离实际情况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正确认识高原环境的复杂因素和高原训练的不确定性,正确认识高原训练优势和缺点,有利于对运动员高原训练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价。该文通过女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来论述,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及红细胞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员到达高原后,高海拔状态下空气密度减小,呼吸过程肺泡中空气的运输阻力相应地减小,这就有利于呼吸道中空气的流动。高原中空气成分发生改变导致呼吸效率降低,导致运动员体内缺氧。有研究显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机体运输氧气的能力会随之下降,海拔越高体内的缺氧程度越大。缺氧状态下机体血红蛋白和肌球蛋白随之增加,线粒体数量增多等,从而提高红细胞载氧能力和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这可以提高运动员耐力,从而进一步影响运动能力。同时,高原缺氧还会降低最大摄氧量,这对运动训练也十分有意义。一般来说,高原训练初期,不能一味地重复平原的运动负荷和节奏,有研究显示,高原训练的负荷,尤其是耐力训练一般都低于平原。
1.1 高原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EPO的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耐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成绩与其自身的有氧代谢能力息息相关,而血液载氧能力又是机体有氧代谢的重要环节,EPO是机体在生理条件和失血后调控红细胞(RBC)生成的主要生长因子,对RBC生成起重要作用。运动中,主要是通过提高RBC数量和HB值,来提高机体载氧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的有氧能力。孟志军等人对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EPO和RBC的研究表明:运动员急性缺氧1~2 h,循环系统EPO即可升高,如果在海拔3 500 m高原1~2 d,机体EPO值在原基础上增加3倍。
血尿素(BUN)可以反映运动能力,有研究显示,运动员水平越高,BUN安静值越高,前苏联优秀划船运动健将安静时BUN值就达到(8.2±0.32)mmol/L,运动员安静时BUN值高,是由于机体蛋白质较为活跃的缘故,运动可以使BUN值上升,并受运动时间、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运动负荷越大,运动后BUN上升越快。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后14~20 h的BUN值基本可以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1.2 高原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心率、血乳酸的影响
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进行监控,也可监控运动损伤的恢复过程,评定训练效果、预防过度训练。高原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骨骼肌的影响高原训练可以使骨骼肌氧化镁活性和肌红蛋白浓度增加,酶的活性下降。
1.3 高原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内分泌的影响
高原训练可以促进应激性激素分泌的增加,符合机体生理学规律,但累积效应不明显。应激性激素大量分泌可以能引起机体脏器受损,从而导致影响运动能力。高原训练会促进皮质醇(C)和睾酮(T)值的增加,有学者认为高原训练期间T值降低,回到平原后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一般而言,高原训练后C值和儿茶酚胺应呈明显上升趋势。如果训练期间C值下降,可以提示机体产生防御反应。通常用T/C作为反映机体疲劳表现的有效指标,实际训练中该值先下降再上升,这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表现。
高原训练是当前竞技项目体能训练常用的训练形式之一,赛艇属于体能为主导的项目之一。高原训练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之许多关于赛艇高原训练的研究报道结果各有不同。赛艇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密切相关,高原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特殊形式,男子赛艇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来提高其生理适应程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有氧能力,该文通过女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来论述,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红细胞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高原训练与日常训练产生相同的生理适应性变化机制不同。高原训练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反应:HB和RBC的增加,同时提高血液对氧的利用。高原训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训练质量是由于高原训练的安排、时间、强度、营养补充、疲劳恢复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进行科学手段监控高原训练,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运动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提高,可能会无效甚至下降。因此高原训练要注意方法和监控,这才是提高高原训练质量的关键。
[1]温优良,徐国琴.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与运动能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48-51.
[2]马琳.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60-63.
[3]何东江,雷振兴,周月良.浙江男子赛艇运动员8周高原训练身体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4):123-125.
[4]苏浩,曹建民.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的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51-54.
[5]张冰,赵刚,李强.高原训练对我国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2(4):52-56.
[6]孟思进.关于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43-46.
[7]樊勇,齐家玉.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VO2max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62.
[8]黄璐.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概述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2):28-32.
[9]薛源,李岩,徐思.有氧耐力可训练性差异与运动适应性循环microRNA表达谱特征的关联性[J].体育学刊,2015(4):139-144.
[10]黄璐.技术辅助比赛判罚的伦理困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2):11-15.
[11]范文杰.运动技能内隐认知抗干扰性与抗应激性的试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4):298-303.
①作者简介:孙月(1982,8,6—),女,汉,辽宁抚顺人,研究生,中级教练员,主要以院队青少年运动员培养。
G806
A
2095-2813(2016)07(b)-002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