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社会变迁对黎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2016-11-30 02:02孙计金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黎族体质传统

盛 彦,孙计金



黎族社会变迁对黎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盛 彦1,孙计金2

通过对黎族地区社会变迁诸因素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居住环境黎族学生体质的比较,认为社会变迁中经济、社会发展利于黎族学生体质发展,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弱化、传统饮食结构、局限的社会地位和流动,以及现代卫生条件不足是影响和制约黎族学生体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改善黎族地区居住环境,促进黎族地区教育水平和层次提高,使其尽快融入现代社会,促进黎族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提高,是促进黎族学生体质发展的根本之路。

体育教育;体质健康;社会学分析;黎族

黎族作为一个世代居住在南方热带海岛、山区的少数民族,其民族体质特征鲜明,身材细长,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现对海南黎族学生体质发展中社会性形成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和增强黎族学生体质提供参考依据。

1 黎族社会的社会变迁情况

1.1 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当地汉族聚居地区

黎族人民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中西部山区、丘陵和台阶地带,因语言和居住环境不同,分成孝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和加茂黎五个分支,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海南有黎族人口约127.7万。

在党和政府的民族倾斜政策下,黎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发展较快。近二十年来,随着海南省中部、西部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政府主导下改造黎族群众住房,完善水、电、通讯设施,完善民族学校等,黎族群众开始走出大山和沟坡,搬到平原、城镇,黎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面貌等有了很大改善,黎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为黎族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保障。

但总体而言,黎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环境条件所限,社会发展慢,起步晚,在经济发展上要落后于其它地区,随着国家新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黎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提高。

1.2 黎族传统生活区域发生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但传统饮食习惯根深蒂固

随着黎族居民从山上搬到山下,由山区迁入平原、城镇,昔日的“船形屋”茅草房变身砖瓦房或楼房,家中电器和其它生活用品日渐丰富,加上通讯设施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促进了黎族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黎族群众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逐渐实现现代化。

虽然黎族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唯独在饮食习惯方面变化改变最小。据金山2009年黎族社会调查[1],黎族的日常饮食大体可分为六类,主食为米饭类,青菜有常见蔬菜和几十种野菜,另外是鱼茶、肉茶、自酿米酒、山栏酒、糯米团、粽子等。其中的黎族传统食品竹筒饭、鱼茶、肉茶、山栏酒至今仍然占据着黎族饮食文化的重要位置。

黎族传统的清淡饮食文化影响着黎族人群营养成分的摄入结构和摄入量,对黎族学生特有体质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据羊淑宇等2011年的研究显示,三亚地区黎族孕妇贫血率高达50.9%,基本上接近全国孕妇贫血发生率的最高值(30%-60%),认为三亚地区黎族孕妇贫血状况较严重。其同时认为,黎族孕妇多居住在农村或偏远山区,传统饮食习惯摄入铁量较少,购买力弱,不能及时补充必备蛋白质、铁素等营养品,造成缺铁性贫血。[2]

在2010年的专门调查中,发现黎族小学生在经历低年级7至10岁阶段生长发育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速度反而低于汉族学生,乃至到了11岁及以上高年级阶段,却被同地区的农村汉族学生反超。[3]

1.3 黎族群体社会流动性差,黎族人群长期处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较低阶层

金山2014年黎族社会阶层调查认为,被调查黎族的社会阶层分布呈典型的倒丁字形。其中农业劳动者阶层占比最多,约占76.2%。最低的3个社会阶层,即城乡无业失业者和半失业者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产业工人阶层三者之和,达到8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2%。而最高的3个社会阶层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中间阶层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黎族群体长期处于现代社会的较低层次。

在黎族的社会流动中,代内流动以低社会阶层、低学历者的流动为主,主要是在较低社会阶层之间进行流动。在代际流动中,上升流动的渠道狭窄,且以低阶层间流动为主。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比较困难[4]。原因在于黎族绝大多数学生只完成初中阶段学习就外出打工或务农,继续升学者甚少,黎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率与其父辈差别不大。说明黎族群体社会流动空间有限,上升渠道少且困难较多。

这种社会阶层低下和社会流动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黎族群体社会地位的改变,从而造成黎族社会低水平状态循环,加上教育程度不高,势必造成父代缺乏现代健身意识及自觉性。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兴趣或条件去关注后代黎族的体质发展,从而造成黎族学生体质发展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缺乏规划和有意识的培养。

1.4 黎族传统体育习俗日渐式微,缺乏保护和传承

黎族人民曾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如古老的节庆牛节、禾节和山栏节等,同时孕育了许多种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射箭、射击(打红)、摔跤、拔河、格斗、打狗归坡、打花棍、盖冽(串藤圈)、打柴舞(跳竹竿)、赛跑牛、登山“抢姑娘”等[5]。这些项目的存在,属于古老的祭祀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或在庆祝丰收、娱乐、传递民族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客观上成为黎族地区传统的体育形式,具有健身价值。

随着黎族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黎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文明(外来文化)对黎族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黎族同胞汉化速度加快。黎族一些传统节日包括风俗习惯在内,逐渐发生改变和消失,难以觅得踪影。反倒是汉族的端午节、中秋节等走进黎族生活。一些古老的民间习俗和民族体育活动因缺乏传人和组织者而逐渐消失,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了解少,参与少,亦缺乏主动和兴趣,参与者寥寥。如在打狗归坡的项目调查中,黎族地区18岁以下青少年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太了解,甚至多没听说过此类项目,中年人表示听说过,但不知怎么玩,调查的62位中老年人只有7人参与玩过[6]。在由政府主导设立的民族节日“三月三”已逐渐得到黎族同胞的认可和重视,但和故去的传统节日相比尚不可同日而语。

2 黎族社会变迁对黎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

2.1 影响和制约黎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社会变迁因素分析

黎族社会变迁总体上利于黎族学生体质的提高。在民族倾斜政策下,黎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迅速提高为黎族学生体质发展提供根本上的物质基础保障。

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强势进入黎族生活,造成黎族传统的习俗和社会生活方式日渐衰落。同时黎族群体保留特有的饮食、生活习惯,即影响黎族学生身体形态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没有改变。但这种饮食习惯中,特别是腌菜、咸肉的长期食用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黎族中小学生来说,能够摄取的必须营养成分必然减少,形成饮食性营养不良。

从社会流动来看,黎族居民整体文化层次不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居于劣势,社会地位较低,对于黎族学生及其父辈来说,全面理解和接受处于社会文化高端的现代健康文化比较困难,也难于培养现代健康意识,对黎族整个民族的体质健康发展不利。

此外从黎族人群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来看,传统的体育健身方式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失去社会意义,必然导致其破败,新的现代健身方式还未完全形成或缺乏练习条件,这种传统体育活动上的断层和缺失使得黎族的幼儿和小学生缺乏有效的健身手段。

2.2 不同居住环境下黎族学生体质健康差异性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的生活环境对黎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对处于不同生活地区的黎族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比较。数据来自2015年海南省部分黎族地区小学低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数据,其中选取样本分别为山区教学点、农场小学、乡镇中心校三种类型。

从表1可以看出,在身体基本指标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山区教学点男生与农场男生体重比较不显著,除外),表现为身高、体重指标上山区教学点学生要显著低于农场学生,农场学生则显著低于乡镇中心校学生。

表1 不同居住地区黎族小学生身体基本情况比较

注:1、表中采用Tukey HSD统计,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3 对策与建议

1.着力提高黎族学生受教育程度和文化层次是提高黎族学生体质的深层次关键因素。除了在中小学阶段保障全体黎族学生入学的权利之外,在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划定一定比例少数民族尤其黎族学生的入学指标,提高黎族高素质文化层次的青年比例。

2.为黎族青年打通一定的社会上升通道,在国家和省、市地区倾斜性安排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黎族适龄青年参与招工、参军或招考,从人力资源方面不断提高黎族人群的社会阶层,防止整个黎族群体长期在社会低层次滞留不前。

3.政府和卫生部门在黎族地区应大力推广现代饮食文化,积极宣传科学营养知识,鼓励黎族居民改变传统的饮食结构,增加铁元素摄入食物,从而改善黎族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4.当前在民族地区学校应注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保护和改造工作,在重点开发其健身和娱乐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和发扬,使传统体育文化能够焕然一新,为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5.整体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生活环境对黎族学生身体发育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乡村“精准扶贫”中,结合近几年发展黎族古老民族村落旅游性开发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黎族人口整体从山区、农村向城镇迁移发展,从根本上提高黎族人口健康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出路,同时有利于黎族学生体质健康的根本性改善和提高。

[1] 金山.社会转型期的黎族传统文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4):362-364.

[2] 羊淑宇等.三亚地区黎族孕妇贫血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67-2168.

[3] 史金端等.海南黎族地区黎汉族小学生生长发育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681.

[4] 金山.海南黎族社会阶层分布及社会流动状况调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4):98-103.

[5] 宗雪飞.黎族图腾崇拜与黎族传统体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98-97.

[6] 黄爱鸾,张玉泉.海南黎族赶狗归坡运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2):187.

Analysis of Society Factors on Physical Constitution Health of Li Nationality Students of Hainan Province

Sheng Yan1,Sun Jijin2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Li nationality social change and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urroundings, discover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is good to physical constitution healthy of Li nationality students. But the weak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unchanged traditional diet,lower social class,and insufficient health security,which are disadvantage conditions to the health of Li nationality students.So, to improve Li nation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in level,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of Li nationality students.

P.E; physical fitness; social analysis; Li nationality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黎族藏族塔吉克族学生身体形态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QJL12505)

盛彦(1977-),女,山东省微山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质健康教育。

1.琼台师范学院体育系,海南 海口 571100

Department of PE, 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 Haikou 571100,Hainan,China.

G804

A

1005-0256(2016)011-001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1.005

2.琼台师范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猜你喜欢
黎族体质传统
黎族小伙闯“深海”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黎族母亲》等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