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婧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灌注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1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均给予顺气导滞中药灌肠治疗,且采取结肠灌注方式;治疗4个周期后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与疗效比较。结果15例患者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88%;15例患者中未出现任何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结肠灌注;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9-0105-03
目前为止,针对神经源性直肠的分类国际上还没有提出统一标准。国内陈仲强教授等[1]推崇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损伤的部位进行分类。
按照损伤的部位可以将神经源性直肠分为: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与下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骶髓节段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这种类型的功能障碍在C1-T10脊髓损伤的患者中最常见,特征为排便的低级反射弧和肠肌丛保持完整,胃结肠反射、结肠反射正常,能缓慢的推进大便,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闭合正常,但不能随意控制,盆底肌痉挛,造成大便潴留。下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涉及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的脊髓损伤引起一种无反射肠道功能障碍,特征为肠肌丛保留完整,能连续的缓慢的推进大便,而阴部神经、骨盆神经等中断,排便的低级反射弧被破坏,肛门外括约肌、盆底肌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发生大便失禁。
本科针对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采用结肠灌注治疗联合优质护理方法,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1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在中医证治分类中属于实秘中的气秘,主要是肝脾气滞,腑气不通。其中,男10例,女5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15±62)岁。
12症状气秘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肋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13诊断标准诊断标准[2]:(1)排便不畅、费力,想排又排不出,大便干硬或成干球状,排便不尽,病程≥6个月;(2)每周排便小于3次,排便量少,每天排便小于35 g,或者有四分之一以上时间排便费力;(3)结肠或者全胃肠道传输时间有延长情况。
14治疗方法给予15例患者顺气导滞中药灌肠进行治疗:药方为六磨汤加减,本方有调肝理脾,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之便秘。具体药方:木香、大黄、乌药、槟榔、沉香、枳实,若腹部胀痛者,可加厚朴、柴胡、莱菔子以助理气;若便秘腹痛者,舌红苔黄,气郁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跌扑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加红花、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灌肠具体方法:患者取左侧位,抬高臀部,选用一次性胃管代替传统肛管进行保留灌肠,药煎取150~200 mL灌肠液,在灌肠液中加入5 g冰片,温度控制在38~40℃[3],将肛管插入患者肛门20~25 cm深,直接将药液灌注在结肠内,灌肠速度以25~160滴/min,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保留灌肠1次/日,10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4个疗程。
15护理方法
151心理护理灌肠前需要让患者了解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理的焦急和紧张,提升患者信心,保持良好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
152操作前护理在灌肠前应将便盆、卫生纸等用品准备好,床上铺一次性无菌垫单,防止灌肠液外溅。同时可在操作中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提高患者舒适度。
153操作中护理严格按照正规步骤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插管深度。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导入药液时要缓慢,减少对肠腔黏膜的刺激,患者无便意感;耐心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卧位,以确保药液可顺利进入结肠。灌肠结束后为达到更好的效果,须叮嘱患者最大限度耐受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对肛周及皮肤及时护理,使患者感到清洁和舒适。
154灌肠后护理灌肠结束后,护理人员拔肛管要轻柔,拔管后用卫生纸或者纱布将肛门按住以防药液流出,并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尽量延长药液在肠内的留存时间,留存8~10 h为宜,患者排出药液时,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等不良反应。
16症状评分根据Bristd粪便分型标准对便秘进行粪便性状分析及评分[4]:(1)Ⅰ型,大便成坚果状;Ⅱ型:腊肠样,硬结状;Ⅲ型:表面有裂缝的腊肠样;Ⅳ型:腊肠样,柔软光滑;Ⅴ型:团状,柔软;Ⅵ型:糊状;Ⅶ型:大便成水样状;Ⅰ型计3分,Ⅱ型计2分,Ⅲ型计1分,Ⅳ~Ⅶ型计0分。(2)排便费力、困难评分标准:经常计3分,时有计2分,偶尔计1分,无计0分。(3)排便时间评分:25 min以上计3分,15~25 min计2分,10~15 min计1分,10 min以内计0分。(4)有胀感、下坠、不尽评分标准:经常计3分,时有计2分,偶尔计1分,无计0分。(5)排便频率评分:每天5次以上计3分,每天4~5次计2分,每天3次计1分,每天1~2次计0分。(6)腹胀评分:经常计3分,时有计2分,偶尔计1分,无计0分。
17疗效评价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痊愈:主要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8统计学分析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x±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15例患者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治疗前症状评分为(1731±544),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评分为(1231±427),第二疗程后为(930±377),第三个疗程后为(692±322),第四个疗程后症状评分降为(317±159),由此可见采用此护理方法,患者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22疗效15例患者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痊愈7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88%,可见,采用此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23不良反应15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结肠灌注能有效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认为[5~6]直肠功能障碍比膀胱及性功能障碍更加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1%的患者认为排便功能障碍是中等或严重影响其生命的问题[7]。排便功能障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也是评价康复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排便障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便秘时,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会加重或引起肛裂、直肠炎、痔疮等肛门直肠疾患;较硬的粪便压迫肠腔阻碍结肠扩张,易形成溃疡甚至肠穿孔;便秘会导致粪便滞留,大量有害物质会被吸收,易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嗳气、口苦、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表现;粪便中含有致癌物,若长时间不能排除可增加结肠癌几率。便秘会导致患者屏气用力排便,极易引发心绞痛、脑出血、心肌梗死发作、中风猝死等心、脑疾病发作;粪便中的大量有害物质,如氨、甲烷、酚等扩散入中枢神经干扰大脑,造成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便秘可导致患者性生活障碍、妇女尿路感染、痛经等。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分为虚实2大类。实证有热结、气滞和寒积3种,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4种,但总的原因是大肠传导失职导致。其病位虽然在大肠,但常与脾、胃、肺、肾、肝等脏器有关。虚证患者应给予滋补,实证患者给予通泄。
本文选择实证中的气滞患者,该病主要以行气导滞为主。笔者给予治疗组患者六磨汤加减,其药方中的木香调气,沉香降气,乌药顺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每日取150~200 mL药液进行保留灌肠,本科选择一次性胃管代替肛管行保留灌肠,再使用输液器连接导管,不仅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还可控制灌肠速度并延长药液保留时间,降低了患者灌肠费用,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灌肠液的温度应在38~40℃[2],温度太低会减弱肠蠕动,不利于药效吸收,温度太高又会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合适的温度能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使效果提高。直肠长度为15-20 cm,传统灌肠是将肛管插入肛门
10~15 cm,正好在直肠处,易对直肠产生刺激而引起便意;本科将肛管插入肛门20~25 cm,将药液灌注于结肠内,避免直肠刺激,且延长了药液保留时间,减少患者不适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在灌肠治疗过程中给予结肠灌注护理。在进行灌肠治疗前,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还需嘱咐患者将个人卫生做好,及时排空大小便,保持外阴干净,有助于增强灌肠的治疗效果;在灌肠中,一定要控制好药量、温度及插管深度,而导入药液时一定要缓慢轻柔,患者无不适感且有助于药液的有效吸收;灌肠后指导患者加强腹肌锻炼,并在每天同一时间如厕,养成定时排便,每天至少排便1次,但不要过度人为控制排便时间,有便意应及时如厕排便;排便时间应快,不宜在厕所内看书、看报或抽烟等。早上起床后可出现结肠运动,患者可采取此时间段如厕排便。注意饮食习惯,多喝白开水,助于软化大便,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高纤维素食物,多吃豆类、甘薯、粗粮等含B族维生素食物,帮助肠蠕动,患者应忌刺激性食物,少吃或不吃荤腥味厚食品,如浓茶、咖啡、烈酒、辣椒、蒜、韭菜等。现代社会因工作、学业等激烈的竞争,给人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这也是引起便秘的突出因素,因此要合理放松自己,劳逸结合,舒缓压力,自我调节。本文研究显示,采取结肠灌注,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88%,在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任何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
综上,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并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仲强,周谋望,刘楠,等脊髓损伤康复速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52-59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3]闫桂玲中药灌肠与盆腔炎治疗仪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2(28):689~690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
[5]Martens F,denHollander P,Snoek G,Koldewijn E,van Kerrebroeck P,and Heesakkers JQuality of life in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a Brindley bladder stimulator compared to a matched control group[J].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1,30(4):551-555
[6]Furlan J,Urbach D,and Fehlings MGOptimal treatment for severe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after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a decision 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7,94(9):1139-1150
[7]Stiens SA,Bergman SB,Goetz LL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jnjury:clinical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ve management[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78(Suppl 3):S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