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武昌首义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及生物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在开放型实训基地平台建设过程中,创建“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逐步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水-环-生 实训基地 平台建设 理实一体化
【Abstract】In Wuchang college to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training base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create according to construct knowledge system, technical skills system and experimental practice traini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and process of the real production, service,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theory 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It opens up a new way for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Keyword】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biolog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 Platform construc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基金项目】湖北省2014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43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5-02
1.建设水-环-生专业群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意义
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在发展渊源、培养目标、学科基础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平台,发展专业特色,在国内已有不少先例。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均是联合培养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沈阳化工大学正在逐步实行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交叉渗透的双学位辅修制等。这些均反映了水、环、生三专业的共同协同发展是可行的。
2014年4月,《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4〕5号),明确转型发展的重点环节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转型试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
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借助“巡司河水环境监测及控制”这一载体,明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三学科的知识关联点——生物法污水处理,根据“水处理的真实生产流程”构建开放型的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培育水-环-生多专业交叉的学科方向,实现三专业的内涵发展,改善办学综合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在水-环-生三专业的互相交叉、互相支撑、资源共享方面的,具有武昌首义学院特色的专业群。
2.主要措施与实施情况
2.1主要措施
实训基地平台建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在继续加强原有实验室建设的同时,重点建立“真实生产技术和流程式”的开放性实训教学基地。二是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是探索校企深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本文着重阐述第一个部分。
针对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1)论证提出水-环-生资源共享的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对原定水、环、生三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了整合与调整,提出“1+4”方案,即:建立1个“仪器分析实验室”作为三个专业资源共享的综合实验室,建立水处理实验室、固体废料实验室、大气监测等4个实验室作为给排水、环境、生物工程的专业实验室。上述方案最大程度地考虑到了三个专业的实验室条件共享性,又考虑到了各专业的特殊要求。
(2)论证提出水-环-生共享实习基地的建设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巡司河水质长期监测”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构建水-环-生学科交叉的水环境开放型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该课题的核心是巡司河水环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2.2实施情况
(1)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方案整合前,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分别申请专业实验室,并做了详细的建设方案(表1)。继专业实验室平台建设方案后,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共同建设仪器分析实验室(图1),把三个专业共同使用的分析仪器归类整合,避免重复性。另外分别建设水处理实验室、固体废料实验室、大气监测等4个实验室作为给排水、环境工程的专业实验室(表1)。实验室建设总投资节约了121.5万。
(2)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建立校内 “巡司河水质监测站”实训基地实行开放型教学,实现三个专业的内涵发展,改善办学综合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内巡司河水质监测站是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的实训环境。占地面积160m2,选用巡司河河水、校内少部分生活污水作为处理水源。工艺流程目前包含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服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三专业,可开出实训项目约50余项,服务课程20余门,共计百余学时。
3.创新成果
(1)根据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从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从给排水、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密切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出发,建立了水-环-生专业群实训基地平台,共享的实训教学基地、共享教学团队,对于改善办学综合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具有特色的水-环-生专业群具有重要意义。
(2)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省属高校转型发展应“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的要求,提出了构建水环生多学科交叉的开放型实训教学新模式的计划(图3)。
(3)校内巡司河水质监测站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渐培育了一批年青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逐渐培育了水-环-生专业交叉的学科团队,在培育学科方向上也已经初见成果。“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已见雏形。
作者简介:
莫文婷(1980-),女,广西桂林人,武昌首义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