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洪清
古代的“赐冰”福利
■文/刘洪清
战国时期最古老的“冰箱”——“冰鉴”见证了“赐冰”福利
唐代诗人李昂《夏日联句》有言“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续句“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古人避暑消夏不单是“公子王孙把扇摇”,亦有不少妙法神器。先秦时期就有冰窖纳凉之举,春秋时期亦有最古老的“冰箱”——“冰鉴”,更有“赐冰”的福利制度从周朝延至清代。
“赐冰”亦称“颁冰”,是古代朝廷于夏日以冰赐群臣消暑的一项福利制度。据《周礼》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其大意为,周王室为了消夏专门成立了“冰政”的管理机构,其负责人称为“凌人”。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运至名为“凌阴”的冰窖中储藏。在夏季的时候,由王颁赐冰给臣下。
古代为何将“赐冰”作为一项福利制度呢?据《云仙杂记》记载:“长安冰雪,至夏则价等金璧。”由于古代采冰、制冰、运冰、藏冰耗时费力,冰的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古代帝王将“赐冰”作为赏赐厚礼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什么人能享受“赐冰”福利呢?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只有朝廷重臣才能“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即有资格吃肉的官员,才有资格在夏天享用冰块。《夏小正》中也曾记载:“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即能够得到“赐冰”礼遇的至少是“大夫”以上级别的官员。
考古还发现,古代皇室配有专用的冰窖。今天的河南省永城市有一座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的西汉梁孝王刘武陵。其墓制豪华,除了“客厅、卧室、卫生间、浴室、厨房”等一应俱全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冰窖,或为皇室身份的一种象征。
古代匠人还发明了一种冷藏器具——“冰鉴”。1978年在湖北随州发掘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就曾出土了我国最古老的“冰箱”——蟠虺铜方鉴。将盛有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冰鉴”,然后铺满冰块,密封一些时候,即可享用冰爽的“冷饮”了。
据《岁时佳节记趣》记载,先秦时期各代帝王在立夏之时,亲率文武百官举行祈求五谷丰登的迎夏仪式。其后,立夏习俗演变为“赐冰”的仪式。《帝京景物略》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立夏之日,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然后由皇帝亲自赏赐给大臣。
《邺中记》也曾记载:“井台藏冰,三伏之月冰赐大臣。”唐代三伏吃冰的花色颇多,如“冰盘”“冰瓜”等,甚至还会举行专门的“冰宴”。据《天宝遗事》记载:“杨氏子弟(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堂兄杨国忠),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也。”
宋代朝廷赐冰的对象为近臣和史官,其他官员只能享受几天暑假。《岁时杂记》记载:“京师三伏唯史官赐冰,百司休务而已。”
“赐冰”福利延续到清代,已普及每一位官吏。《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清代按官阶发给“冰票”,更加体现了“赐冰”乃官员所享的一种福利制度。如今,在北京城仍保留有几处清代御用冰窖旧址,北京城南北都还各存有“冰窖口胡同”的地名。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所谓“夏之冰敬,冬之炭敬”福利礼金,清朝以制度固化为“冰炭银”,成为朝廷给予官员的一种福利性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