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丽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观点,而将这一观点运用到数学教育中,正好契合了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特点。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生活教育”的概念及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重点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生活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曾强调,“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无论是教育材料还是教育方法等都可以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一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较大困难等都具有较大启发。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方法,不是单方面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是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现实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提取生活中和数学思想有关的知识和规律等。由此可见,“生活教育”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生活教育”思想的渗透。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教育
(一)重组教学材料,演绎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需要运用于生活中的学科。但是鉴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无法自主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主动联系起来;加上当前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也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某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引导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将课本中所反映出的间接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保证数学更加贴近实际,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尤其是在教授抽象的理论概念时,许多学生经常反映无法理解概念内容,进而难以理解某些计算公式的来源,无法达到计算的准确度等。针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寻找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数学事例或生活原型,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辅助学生理解。
(二)立足学生实际,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普遍以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在教授具体的数学知识时,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和易于接受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知数学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此辅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启发学生:“为什么车轮的形状必须是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成正方形和椭圆形可以吗?”面对这样一个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学生立刻就能产生强烈的探讨兴趣,并且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思考:当车轮不再是圆形时,车子的行驶速度就会减慢;如果把自行车的车轮换成正方形,骑车时肯定要栽跟头。这些奇思妙想的答案都是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所思考出来的。而这样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活化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往往难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接纳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从而出现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妨把这些学习材料进行生活化的加工,以弥补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制作数学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观察思考等。以教授小学一年级的《分类》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分类思维时,可以设计整理书籍、文具分类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三年级上册的“购物”单元为例,为了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用已学的计算方法进行价格计算等。其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家长平时多带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锻炼,如带领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等。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的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组教材内容、注重演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活化教学问题,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力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1(1).
[J]蔡晓云.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