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写理论角度谈刘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文译本

2016-11-28 02:48郑莹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文本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经问世,在读者群和评论界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权威的评论家和著名作家写文章赞扬了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意的工作,高度评价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将菲茨杰拉德的声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从改写理论的角度,来谈刘峰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改写。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改写理论;文本

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的桂冠诗人,其最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也被称之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篇小说结构精悍,语言风格化,具有明显的菲茨杰拉德的特点。在中国《了不起盖茨比》的翻译本大约有三十多种,翻译者也有四十多个。面对一再翻译,甚至是多次出版的经典小说,其到底有何种吸引力呢?文章从改写理论来谈2009年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由刘峰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改写理论概念界定

改写理论是建立在一种新型的文学翻译理念的基础上,与传统文学翻译注重文本和重视语言对比的翻译策略相比,由安德烈·勒弗维尔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更重视文化和翻译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注重文化对翻译的“操纵”,换言之,安德烈·勒弗维尔的翻译改写理论更加注重对小说文本的“意”的翻译。在翻译理论中,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之间展开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较量,其实这两种翻译策略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面对的角度不同。安德烈·勒弗维尔提出的改写理论,是从折射理论变化而来,在折射理论里就提及,翻译本小说要想在读者中获得广泛的影响和持久的生命力,必须要对文本进行改编,将其本土化,适合本土的国情与文化背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安德烈·勒弗维尔在折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写理论,“操纵”文学翻译,这时期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更加完善,其从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的角度对制约和“操纵”文学因素进行分析,这一改写理论得到了广大学者们的支持。安德烈·勒弗维尔改写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以文本为重点的翻译概念,使得翻译家们不再是原著的“傀儡”和“搬运工”,而是一个独立的二次创作者。

二、改写理论影响下的刘峰翻译

2009年,刘峰翻译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一经推出,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再次将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推上了新高度。这已经是我国截止到当时出版的第32个小说翻译版本。刘峰翻译的版本,受到理论家安德烈·勒弗维尔改写理论的影响,呈现出了明显的二度创作的痕迹。翻译者刘峰使用很多成语以及本土化的语言,将美式小说思维转化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思维,独到的翻译策略使其作品在读者中很受追捧。下面我们就文本具体分析刘峰在改写理论影响下,对小说《了不起盖茨比》的翻译。

(一)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写成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便声名鹊起。该小说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写一个诗意的爱情故事。但是作家菲茨杰拉德将小说中的理想和爱神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具有了人类、民族以及时代广阔象征含义。小說具有某种神话的意味,但是也反映了人类的某种共同的、普遍的经历显示了美国梦的破灭,同时也是对美国二十年代的完美总结,对美国爵士时代的深刻解析。刘峰翻译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国正处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经济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崇尚美国梦,崇尚美国社会,撞憬发财在中国青年人心中是普遍思想。其实则不然,美国的繁荣是建立在萧条的基础上,美国的财富也是经历过贫穷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来。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恰恰反映了这一点,将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上层社会的挥金如土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充满嘲笑和讽刺。翻译者刘峰在此时选择了翻译这本小说,与我国当时的文化、经济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与小说的内容也脱不了“干系”,这样的翻译策略明显是受到安德烈·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中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的影响。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在意识形态方面,除了我国当时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文化背景之外,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深刻地嘲讽了美国上层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思想,深刻地表达了拜金必然带来悲剧的思想。小说表达的意识形态和我国当时提倡的意识形态是相符合的,两者相得益彰。从三联出版社的角度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我国几经出版,版本多达三十多种,市场对于经典具有很高的苛求,在此翻译出版也将给出版社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契合下,在改写理论的影响下,刘峰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文学操作现象自然很明显。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改写

在刘峰翻译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具有很强的改写韵味,其中在语言上表现为将美式语言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语言。比如“还记得你说过一个关于蹩脚的司机只有在遇到另外一个蹩脚的司机之前才是安全的话吗?嗯,我遇到了另外一个蹩脚的司机,是不是?我是说我太马虎了,竟然看错了人。我曾经以为你是一个诚实坦率的人呢。我以为那是你私底下引以为豪的东西呢。”在这段译文中,作者使用了“鳖脚”,将英语“BROKEN”翻译成“鳖脚“,还运用了“马虎”等字眼,这都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词语或者方言,甚至在我国还流传着关于“马虎”的小故事。这都表现了翻译者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改写原本小说,进行二次创作的策略。比如将“我们彼此知道对方的姓氏”,翻译成“混得很熟儿”很具有中国特色。只有在中国两个人只见自我介绍、说话才会说混得很好,我们很熟儿,这里翻译者用中国的思维和说话方式,将谈话者的随性交流和关系表露出来,很贴近生活。在译文中对“分手”一词的翻译也很随性,很具有中国时下的流行意味。将分手翻译成“吹了”,当盖茨比急切地盼望黛西过去的时候,翻译者刘峰运用了“我咬紧牙关地盼望着盼望着”,通过这种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话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够看到盖茨比的表情和面孔,更直观,生动形象。在中国我们经常用咬紧牙关表现某一个英雄人物克服种种困难,这里翻译者将咬紧牙关形成男主角等女主角的心情,可以看出盖茨比是经历了多少的困难和孤独才等到这一天,也表达了盖茨比对黛西的思念。

(三)将西方英语翻译成中国成语

在改写理论的影响下,刘峰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西方英语词汇改写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字成语,使得小说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也与我国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和审美习惯有很大关系,符合当前中国人汉字学的认识标准。原本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共有九章,在九个章节中,随便选取一章,都能看出翻译者的改写程度以及强大的中国文学功底。比如“每到星期六的晚上,我都去纽约过夜,因为盖茨比举办的那些灯火通明、令人眼花缭乱的晚会仍然历历在目,我仍然能够听到他的花園里飘过来的音乐声和欢声笑语,隐隐约约,连绵不绝,听到汽车在他家的车道上来来往往。”在是笔者从翻译本中摘抄的文本,从该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浓厚的具有中国思维的话语,这种句式在我国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典型的中国句式。而且,四字的成语和词语的组合运用,本身就是具有我国独特美学意味的翻译。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都是四个字一句话,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部分。在比如在小说的句式翻译上,翻译家刘峰也运用了具有中国思维的语言,具有中国特色。在小说的第五章,笔者系统地数了一下,大概就用了有44个成语,诸如将英语“quickly”翻译成“悠然自得”;将“in a gravemurmur”翻译成“煞有介事”;将“unreal”翻译成“虚无缥缈”;将“rigidly”翻译成“正襟危坐”等,翻译后的语言美化了小说的韵味,通过中国化的具有古典气息的翻译,也提升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国化中的美学品味和艺术价值。比如将“rigidly”翻译成“正襟危坐”,要知道英语单词“rigidly”的中文含义是“僵硬地,严厉地,严格地,固执地”是一个副词,在原小说中用于表现男主角盖茨比的故作镇定,内心紧张。而翻译成中国成语“正襟危坐”之后,一个成语便把那种外面镇定内心紧张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契合的恰到好处,妙哉!从此也可以看出翻译家刘峰在改写理论影响下,将文章的翻译更符合我国语文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目的,在“意”上没有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语言减色。

除了运用成语之外,翻译家刘峰还运用了很多词语,强化了小说的表达方式。比如在英语中,一个单词具有很多的意思。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不能只运用一个意思,将其他相近的含义扔掉。于是,刘峰运用了强化的策略进行改写。换言之,刘峰运用多个词汇应对这种情况,将原本中的一个英语单词,改成多个汉语词汇,为文章增加了很多原小说没有的词汇。通过刘峰的补充和改写,进一步强化小说中想要表达的意义,与原文相比更传神,更能加深中国读者对原著小说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安德烈·勒弗维尔改写理论的影响下,刘峰翻译的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更中国化,更符合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更符合诗学的审美要求,也更符合赞助人的社会效益需要。基于改写理论的视角下,翻译家刘峰也从文学、成语的运用以及本土化的语言等几个角度将小说本土化,在不失掉原本“意”的情况下,对小说进行二次创作,是一次成功的符合我国读者欣赏习惯的翻译。

[参考文献]

[1]时波.论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一一析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2]李立达.英译汉费解现象浅析——兼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译者商榷[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89(01).

[3]顾飞荣.论文学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使用原则——析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扈新艳.从阐释学角度比较《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2(04).

[5]王艳芬.《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

(收稿日期:2015-12-13)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名称:“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XJG-13-15-9

[作者简介]郑莹(1981-),女,江西宜春人,硕士,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口译研究。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