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2016-11-28 09:08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印军兵团边境

67.西北大学图书馆

曲一凡在一排排书架间,查找资料。他一抬头,看见书架的尽头,站着萧媛媛,她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儿。

曲一凡停下手,愣在那里。

萧媛媛牵着小男孩,走到曲一凡面前。

她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对小男孩儿,道:这是我的儿子萧跃进。这位叔叔,他的名字叫曲一凡。曲一凡,儿子,你听清楚了吗?你应该永远记住这个人和这个人的名字。

小男孩睁大眼睛,看着面前的这个大男人。

曲一凡蹲下身来,拉住小男孩的手。小男孩儿没有躲闪,也没有害怕。他看着曲一凡,道:一个戴眼镜的,有胡子的男人。我记住了。妈妈,我能记住这个叔叔。

曲一凡的眼里,顿时热泪涌出。他立刻起身,转过身,他不愿让儿子看到一个大男人流泪。他全身上下地摸,最后摸到了上衣口袋里的,那支派克牌金笔。

他转身,摘下那支金笔,蹲下身,双手捧到孩子面前。他笑着,那笑容很幸福。

曲一凡:小朋友,你喜欢这支钢笔吗?派克金笔。

萧媛媛:我知道,你离不开这支笔。还是……

曲一凡笑,直接对着小男孩,道:叔叔太喜欢你啦!所以,要把我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你。以后,我恐怕没有能力再买一支这样的派克牌金笔了。不过,没关系。叔叔可以用蘸水笔,铅笔,甚至鹅毛笔。拿着。这是叔叔身上唯一的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也是我生命和情感的全部。

小男孩看着妈妈。

萧媛媛点头。小男孩接下纲笔。

萧媛媛眼现泪光,她赶快拉起儿子的手,转身就走。

小男孩手中紧握着那支钢笔,回头看了一眼,那个木呆呆站着的男人。

金色的麦浪,金色的胡杨林,化作漫天风雪。

唐古拉山中。战备汽车营设在唐古拉山中的营地。一个小型车队,远远开来,开进训练营中。

乔永江师长、吴景柱团长下车。一些参谋人员下车。

张文瀚率领汽车营的战士们,荷枪实弹,列队迎候。

张文瀚和秦明月陪同众人来到一个临时风棚里。大棚子里,维修人员围着几台引擎轰鸣的军用卡车,在测试发动机转数,查看尾气排放颜色、浓度。另一批人在往车轮上上防滑链。

张文翰向乔永江等人介绍训练情况:这是秦明月同志领导的技术攻关小组。他们改进了苏式嘎斯六九的喷油嘴,使承载能力提高了两倍。爬坡能力,也比原车强了许多。这是双链式防滑锁,也是我们攻关小组改进的,大大增加了车辆在冰雪路面上的摩擦力。车辆的爬坡性能,也大大提高了。

乔师长:不错!秦明月同志,你很能干啊!要是打仗的时候,真的有作用,我一定向兵团为你们请功。

秦明立正,大声道:一切为打仗,打胜仗!为战争服务,是后勤保障的天职。

乔永江:嘿!还真是个有模有样的兵啊!

士兵们齐呼: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乔永江抬头,看见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排木板搭的小格子房儿。有几个战士,正往那个方向急跑。

乔永江:那是什么建筑啊?不像工事啊?

一名干部:那也是张副营长的主意。人生三大急呀!生孩子,死人,这是等不了的事儿。还有一样急事儿,有屎有尿你也憋不了住哇。也急呀。

乔永江:是啊。

干部:咱们的战士,来到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高山缺氧,不适应啊,也就不爱动。张副营长就把厕所盖到那个山坡上。每天从早到晚,哪个人不得往那山坡上爬几趟啊?这不就增加了山地行走的训练次数了吗!谁都不能偷懒喽。

乔永江笑了,众人都笑了。

吴景柱:嘿嘿!你这个捣蛋小子,鬼点子不少哇!

乔永江点头,道:张副营长,你还真是个研究战争的材料。

另外一处陡坡公路上,汽车营的八辆汽车在进行载重爬坡的训练。

张文瀚对乔永江,道:我还有个建议,全兵团的各值勤运输车队,每队,至少要配备两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作为救援备用车。这是高山地带,汽车运输的重要保障。

乔永江:这个建议很好。虑者胜,不虑者败。我一定向兵团司令部报告你的建议。

杭州,纺织大学校园里。广播中正在播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印度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接连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制造冲突。甚至,越过双方争议地带,袭击我边防哨卡和边民……

乔娜娜和两名同女同学走出食堂。听见广播,她立刻对两个女同学说:这印度人,他们疯了?敢跟咱们伟大的祖国叫板!

短发女同学:还不是那个叫麦克马洪的英国人,留下的糊涂账。那个什么线来着?就是它惹的事儿。

另一个长发女同学:咱们中国人还怕他印度不成?应该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们。打!必须打!

短发女同学:你是中央军委啊?你说打就打呀!

乔娜娜着急了,道:不成,不成。这堂课,我不去听了。我得回宿舍,去写信。

长发女同学:写信,给谁写啊?

短发女同学:肯定又是那个,远在新疆的白马王子呗。

乔娜娜:文翰现在就在战备执勤汽车营,要是真的打起来,他说不定真的会上前线的。我必须知道他的情况。

长发女同学:真要打仗,那也是军事秘密,他会告诉你吗?

兵团司令部。作战室中。巨大的军用地图前。图上清楚的标着中印边界的军事态势。

陶峙岳、张中宇、田成龙等兵团高级干部十几人,都在作战室中。

兵团司令部作战参谋:……目前,中印边境地区,已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印军沿德克里邦,至唐古拉山的塔拉米基山口,部署有一个机械化军团、六个摩步、骑步旅,及大量火炮,装甲部队,总兵力十万之众。在西线,几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侵入我国境内十七公里,并在德邦一线构筑工事。已经构成了对我国边境的实际性侵犯。特别是三天前,印军突然袭击了我宾农、望楚、巴洞哨所,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十七人。在中段地域,强行拆毁我们十二个边防哨所。昨天,又在东线向我方边境发起武装挑衅,将一百公里内的界桩,界碑,全部拔除或者砸毁。对我国边境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

陶峙岳:中央军委已经电令成都军区、新疆军区,迅速做好武装反击的准备。看来,一场因边境争端引起的中印之间的边境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兵团的具体任务就是:要全力配合我作战部队,做好军用物资的支援和保障工作。

张中宇:就目前态势看,这一战,已在所难免。

田成龙很兴奋,道:这样一来,咱们兵团战斗部队的性质,可是有了充分的体现啦。

张中宇:田副主任说的很好。当初,党中央毛主席之所以将十五万大军留在新疆屯垦戍边。现在看来,这一英明决策,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众人应和着:真是英明啊!有备无患那!

张中宇:我看了各个师今天送来的战斗准备报吿。天山农牧师的动作和准备工作相对是比较扎实的,他们的战备汽车营,两个月前已经开到了唐古拉山。在海拔四千米的山地进行实地的实战训练。可以说,是有着危机预见性的措施,这非常重要。我们中很多同志,都有战争经历。打仗,来不得半点儿假把式。再有,战争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军备、军需。后勤保障和支援,是我们兵团在西线的主要任务,很重要,关系到整个反击战的胜利。而我们目前的训练准备,总体是什么样呢?终归是十年没有打仗啦,必须高度紧张起来。兵团司令部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所有战斗执勤部队,立刻向边境指定地域集结,开始有的放矢的战斗训练。随时准备着,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投入战斗。

中印双方的战争准备;中印边境态势图。

提记:

1962年11月12日,中央军委发出命令:我成都军区出动五个团,三万余兵力,从藏北到甘搭尔库山口,向入侵印军发起了猛烈反击。新疆军区出动三个团,两万余兵力,从木尔塔沟到唐古拉山红石山口,东西两线发起全线反击。中印边境之战,全面打响。

我方排炮齐射,硝烟烈火覆盖山巅。

中国士兵冲锋。

张文瀚率领的战备汽车营,在布满炸点的公路上开行。

汽车运输队翻越冰大阪。

汽车营的战士们向战场上送弹药。

一段山间公路上,汽车队遭到印军炮火袭击。张文瀚冒着炮火,指挥车队靠向山崖内壁隐蔽。秦明月为了掩护张文瀚,被炮火炸起的碎石击中头部,送往山下急救。

张文瀚带领汽车营的警卫排冲上山顶,打掉了印军的军事支撑点,保证了运输线的安全畅通。

提记:

整个自卫反击战过程只有7天。印军一个机步旅,三个机械化团,两个炮兵团,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毙伤印军3400余人;俘获伊布亚汗中将以下一万两千余人。缴获枪械两万余只具;汽车、装甲车三百余台;火炮二百余门。全部恢复了1891年时的中印边界状况。为显示中国人民此次反击战的自卫性,以及和平诚意,中国政府宣布单方面停火。中国军队撤回到争议地区中方一侧。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印边境上的反击作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猜你喜欢
印军兵团边境
中尼边境守护营
兵团记忆
边境扬威
兵团记忆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1967年,解放军一个月内两次打退印军入侵
兵团在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