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

2016-11-28 15:37龚自珍
月读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书辞官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全集》)

【品读】

唐诗宋词,诗在唐宋而大成,亦自唐宋后而衰微。至于清末,诗的语言化倾向越发严重,虽时有名家名句,但已失本来面目。诗不成诗,多是心语之类。文人学识广博,随口说话都是诗的语言,反过来所谓写诗也变为了随口说话,只不过文雅些罢了。在此,我们不读诗,而是读人。读一读己亥那一年,诗人龚自珍的心路历程。

众所周知,公元1840年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在这一历史节点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龚自珍辞官了。

龚自珍家族三代为官,据《己亥杂诗》第十首所写:“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龚自珍自己对这首诗作了备注:“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三代人在北京当官,世代荣耀百年,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这一天,龚自珍辞官出京,结束了这段富贵荣华的家族历史。

龚自珍一生仕途非常不顺,考了六次会试才考中进士。会试不过是资格赛,取得了进士的资格,还要参加殿试。殿试是排位赛,决出名次,其中前三名便是状元、榜眼、探花。龚自珍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写了《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史载“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阅卷的官员们大惊失色,此人来者不善,踢馆来了。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以“楷法不中程”,将龚自珍定为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内阁中书这一官职,是内阁大臣的小秘书,而翰林是内阁大臣的接班人,天差地远。

这个小秘书,龚自珍一当就是十年。十年之内,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得罪了权贵,忤逆了长官,于是下决心辞官南归。他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眷,返回江苏老家。其间南来北往,恰好一年,龚自珍共写有315首杂诗,按时间排序整理成篇,称作《己亥杂诗》。这首名诗,便是其中之一。

红花本在枝头之上,如同人本在京城当官,辞官出京,花落残红。“白日”,取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河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很多人生平背诵的第一首诗便是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但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想过何为“白日”。“依山尽”,说明太阳下山了,霞光漫天应该是红色才对,怎么变成了白色?不知你平时注意观察过没有,有时天会雾蒙蒙的,微铺有一层薄云,天既不昏暗又不晴朗,因此你可以看见云后的太阳,那太阳惨白惨白而没有光芒,便是“白日”。古人语言体系中,日象征天子,天子本来应该光芒万丈才对,这时候却是病殃殃的“白日”。

“离愁”,离京的愁,所愁的对象即是那斜阳西下的“白日”。“吟鞭”,马鞭轻吟,挥手一鞭,鞭子发出催马前行的指令。龚自珍催马向东而行,身后的京城位于西方,西方京城方向“白日斜”。离开朝堂,同样也可以报效国家,我可以“化作春泥”,为明年春天的花朵提供

养分。

事实上,龚自珍没有食言,辞官两年后,便执教于江苏云阳书院,为国家培育英才。(胡国栋)

猜你喜欢
中书辞官龚自珍
不拘一格
中年危机龚自珍的又一春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朱寿昌辞官寻母故事叙考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辞官”蜗居农舍,九载陪护房东
“辞官”蜗居农家小院,九载陪护昔日房东大娘
你可知道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笑里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