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昌辞官寻母故事叙考

2018-09-20 10:35王长城
文教资料 2018年12期
关键词:辞官

王长城

摘 要: 朱寿昌,宋安徽天长秦栏人,字康叔。其父朱巽是宋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母亲刘氏是朱巽小妾,生下朱寿昌后刘氏便遭朱巽大老婆赵氏妒忌,经常在朱巽面前搬弄是非,刘氏终被朱巽遗弃。朱寿昌长大凭借自己的聪颖考取进士,走上仕途,后知生母刘氏流落民间,于神宗熙宁初年,辞官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母,得于同州(即陜西大荔)母子相见。本文从孝亲角度对朱寿昌寻母故事加以考证,以期人们对朱寿昌的孝亲义举有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孝道文化。

关键词: 朱寿昌 辞官 寻母 弘孝

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是宋代大孝子朱寿昌的故里,其辞官千里寻母之事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宋史演义》在“韩史相谏君论弊政朱明府寻母谒孝思”[1]37中有诗咏道:“人生百行孝为先,寻母何辞路万千,留得一本《孝义传》,好教后世仰前贤。”秦栏因孝而名扬天下,成为闻名遐迩的孝子之乡。

一、母子分离的成因

南宋史学家王称、李焘对朱寿昌辞官寻母有专门的记述,后被《宋史》本传直接记载。文曰:“寿昌母刘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2]14305

根据史料记载,对朱寿昌辞官寻母故事叙述如下:

1.朱寿昌其人。朱寿昌(1013—1083),字康叔。宋扬州天长秦栏里(今安徽天长秦栏镇)人。《宋史》有传,是流传很广的古代24孝之一。其父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属工部副长官,管理全国土木、水利、机械制造,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矿冶、纺织等官办工程事务。

2.朱寿昌其母。因朱巽妻子赵氏没有生育能力,续娶刘氏作为小妾,生下一子取名寿昌,意为人寿年丰,国泰昌隆。随着寿昌日渐长大,赵氏觉得自己渐渐不受朱巽所宠,恐惧之心油然而生,便对刘氏渐生嫉妒,刘氏成了赵氏的眼中钉、肉中刺。从此,赵氏经常在朱巽面前数落刘氏之短。朱巽忙于公事,老是听到刘氏在家的是是非非,厌恶之感渐从心生。因此,在寿昌7岁时,朱巽赶走了刘氏,从此母子分离50年。

3.朱寿昌仕途。朱寿昌天资聪颖,品学兼优,27岁考取进士,金榜题名,走上仕途。先后做过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荆南(今湖北秭归、宜昌)通判,即在知府领导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工作;岳州(今湖南岳阳)、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知州,即地方行政长官。

二、辞官寻母的意志

1.初知身世。公元1068年,朱寿昌出任安徽广德知府(正五品),一天,他与其父朱巽的老仆李推相遇,甚是喜悦,寿昌邀李推赴知府小聚。酒过三巡,李推道出了寿昌的身世。寿昌这才得知他的生母并非赵氏,而是刘氏。刘氏作为其父朱巽的偏房,在朱寿昌7岁时,因遭其父大老婆赵氏的嫉妒,被赶出家门。

2.辞官寻母。得知这一情况,寿昌每每想起生母,总是夜不能寐、食不入味,终日以泪洗面,到任一个多月,他就向朝廷打报告,决定辞官寻母。为此,他依照佛法,用香火灼背烧顶,以示虔诚,并刺血写《金刚经》,以表无坚不摧的意志。还与家人说:“不见母,吾不返也!”[2]14305

3.海边祈祷。朱寿昌一路寻找,第一站来到福建省石狮市姑嫂塔下,看到海边一群船工正在修理船舶,便走上前去探寻母亲的下落。当得知寿昌跋涉数千里寻找生母,感动了所有船工。船工一边安慰寿昌,一边从身边拿出三枚铁钉,对朱寿昌说:“只要有孝心,能坚持恒心的人,这铁钉一定会钉入石头中。”寿昌半信半疑接过铁钉,又借了一柄铁锤,找到一块坚硬的海屿石,掏出怀中的铁钉,默默祈祷:“寿昌寻母可得,铁钉能钉入石。”一挥锤,果然把指头粗的铁钉钉入坚硬的石中。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真心能使钉入石”的传说终于出现在了眼前,人们为朱寿昌烧香、祈祷,祝愿他早日找到亲娘,早日母子团聚。

4.同州寻找。根据李推提供的线索,寿昌父亲朱巽曾在秦川大地工作过,朱寿昌决定去陕西寻找。行走了一年多,终于来到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生母。半个多月的时间一无所获,他坐在一家店铺门前很沮丧。此时下着蒙蒙细雨,他饥寒交迫,喃喃自语,找不到生母绝不返回也。有一卖豆腐老人路过朱寿昌的身边,无意间听到几句寻母的话。他放下豆腐担子,就与朱寿昌聊了起来。朱寿昌便将他辞官寻母,历经坎坷的过程给这人叙说了一遍。卖豆腐老人与朱寿昌约定,趁他走村串户卖豆腐的机会,帮助朱寿昌打听其母的下落。不管什么情况,过几天两人还是在这家店铺门前约见。

5.始得线索。几天后卖豆腐老人在城东五里外的一个村子里见到了一位与朱寿昌口音差不多的近七十岁的老太婆,并把朱寿昌叙说前来寻母的情况向老人家说了一遍。只见老人家眼泪一滴一滴往下流,就是不说话。卖豆腐的老人估计八九不离十,就是朱寿昌亲妈,急忙赶到那家店铺门前将这一情况向朱寿昌说了一篇。朱寿昌一听,喜出望外,赶忙收拾行李,同卖豆腐的老人直奔城东小村。

6.母子相认。打老远卖豆腐的老人就将倚在门框上的老太指给寿昌看。寿昌举目望去,只见一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目光呆滞的老人倚门而立,他仔细观看,依稀印象中的母亲浮现在眼前。朱寿昌走近老人,躬身施礼,询问老人家年龄、籍贯,知是生母,即下跪行大礼。此时,乡邻听说老人家的儿子不远万里,辞官寻母,纷纷前来观看。

7.勒石纪念。朱寿昌仔细地向母亲陈述了他们母子失散后的经历和辞官寻母的经过。老人家扶着寿昌左端详右端详,终于在耳根后找出一块黑痣,放声大哭。乡亲们都为母子重逢欢欣不已,纷纷上前恭贺,更为朱寿昌辞官寻母的大孝感动,并勒石铭记,遂将原来的村名改为婆婆村,明朝初年更名为“婆合村”至今(即今大荔县城关镇婆合村)。原有的石碑早已失落,2004年5月9日母亲节这天,婆合村村民委员会又立一块新碑,刻上碑文,立于村中。

三、为母尽孝的亲情

1.尽心奉养。据《宋史》记载:朱寿昌“遂得之于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2]13405。

朱寿昌生母被遗弃后在同州与党氏结婚生有好几个子女,朱寿昌把生母和党家的人接故里秦栏奉养,他根据母亲喜欢面食的口味在家里支起炉灶,不时用小麦面为母亲做草炉和大脆,还为母亲精心烀制出了卤鹅,处处都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母亲的生活,直至母亲辞世。草炉、大脆和卤鹅也成了秦栏著名的土特产。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乃性情中人,对朱寿昌千里辞官寻母十分佩服、敬重、赞扬,并要学习寿昌敬孝道、守孝义的精神。因此,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诗篇: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作采服,儿啼却得偿当年。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西何郡守谁复仇,颖谷封人羞自荐。”[3]386-388

2.打伞守坟。母亲辞世后,朱寿昌守孝3年,其间,因母亲在世时怕雷,每到雷雨天时朱寿昌都要去母亲的坟地打伞守坟,为母壮胆。

3.植树代孝。据《宋史》记载:朱寿辞官寻母,“京兆以其事闻,诏还就官”[2]13405。朱寿昌尽孝3年后,在官复原职离开家乡前,特地到母亲的坟前栽了棵柏树,人称“孝子树”,以代表他永远陪伴着母亲。由于年代久远,千年古柏出现倾斜现象,秦栏镇政府花了近10万元对千年古柏进行了有效保护。

四、孝亲行为的褒奖

1.官复原职。朱寿昌辞官千里寻母在民间引起了很大轰动,不少世公名臣为朱寿辞官寻母上书,京兆以其事闻而感动,诏令官复原职。

寿昌恢复官职后任司农少卿(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副部长)、朝议大夫(为国君之下的官)、迁中散大夫(宋朝正五品上,为文官第十阶)等。

2.荣归故里。朱寿昌一直到70岁才告老还乡,荣归故里秦栏。因此,王安石特地为朱寿昌写了一首诗《送致政朱郎中东归》。诗曰:“平生不省问田園,白首忘怀道更尊。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冯塘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古代有七十而致政一说,诗中致政的意思就是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相当于现在正式退休。)

3.诗文赞颂。同时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和政治家王安石对朱寿昌的为官为人都相继撰文赞颂。仅《苏东坡全集》就收录有关与朱寿昌的信21封、诗8首、词2首,有关朱寿昌的文2篇。政治家王安石也写有数十首诗赞颂朱寿昌的孝德行为,其中《送河中通判朱郎中迎母东归》最著名。诗曰:“彩衣东笑上归船,莱氏欢娱在晚年。嗟我白头生意尽,看君今日更凄然。”[3]636

4.建祠立碑。朱寿昌死后族人将其葬于故里秦栏。明弘治年间曾立碑于墓侧,嘉靖年间靠近墓的东北建有孝子祠。目前,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均建有朱寿昌雕像,历代存留载有朱寿昌弃官寻母事迹的物品及书画作品数百件。

5.弘扬孝道。2013年,朱寿昌故里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在朱寿昌诞辰1000周年之际,建成安徽省首家弘扬孝文化活动场所——寿昌广场。该广场总投资1600万元,总面积2.5万平方米。该广场树立了朱寿昌辞官寻母\孝行天下的大型雕塑,再现了朱寿昌当年携母还乡的情景。雕塑三周镌刻了《宋史·朱寿昌传》和宋代大文豪苏轼、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赞颂朱寿昌辞官寻母的诗、词,雕塑两边还竖立了古代二十四孝浮雕,介绍了二十四个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2014年,寿昌广场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14家“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之一。

孝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对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等发挥过重大作用。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虽各有动人的故事,但多为传说,其中不乏封建糟粕,唯有宋代朱寿昌千里辞官寻母是有本有传的真人真事。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和光荣,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蔡东藩·宋史演义[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1.

[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王安石.王公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4]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王称.东都事略[M].济南.齐鲁书社,2000.

[7]胡金萱.秦栏寻孝[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8]王万朝.孝泽秦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辞官
八秩有感
员工提拔后为“辞官”拒绝上任公司能否单方解聘
不放弃的妈妈:辞官陪“强迫症”儿子成长
“辞官”蜗居农舍,九载陪护房东
闵子骞辞官
“辞官”蜗居农家小院,九载陪护昔日房东大娘
何时辞官不遭围观?
当“中国式辞官”不再遭围观
别一见“辞官”就喝彩
耻:袁枚辞官原因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