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润
【摘 要】
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目的在于通过迁移实现对读与写的共同促进。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作用,并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能力 迁移
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人类应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意见等比较高层级的一种方式,既是人类掌握自身语言功能的水平体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会出现的必然结果。“读写不分家”是语言学习中阅读和作文能力之间进行迁移相对生活化的描述,说明了语言学习从口头的“听说”发展到了书面的“读写”时,二者之间存在着迁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作用
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在本质上其实是语言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读与写相互促进、互为影响并提高的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彼此无法分割。若要选择一种相对具体的事物比喻二者间迁移的重要性,则非建筑莫属。良好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能力之间彼此迁移如同建设不同品质、类型的建筑。小学时片段化的句子阅读和写作练习就像用草盖窝棚,简单得连框架都看不出。初中时有了相对有限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写出来的短文如同用泥坯草草盖成的一间平房,或许勉强算得上有模样,不过容易透风漏水,经不起推敲。到了高中阶段,水平高一些的利用比较丰富的阅读积淀写出的文章接近于钢筋水泥的公寓楼,差一些的则如同用红砖砌起的筒子楼,有框架却着实难看。
由此可见,要构筑起高中语文这样一栋高楼大厦,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缺一不可。而阅读教学相当于建筑的原材料,写作能力则相当于建筑技术,只有双方均达到足够的品质保障,建筑物本身才能牢固、美观。阅读教学品质高低决定了写作能力基础的起点高低,如同建筑材料质量决定了建筑物“先天”品质。而写作能力优劣则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成效性,如同建筑技术决定了原材料价值发挥程度。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如同一个循环,呈现的是螺旋上升的状态,不同的只有螺旋上升速度的快慢。良好的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正如一个均匀快速上升的螺旋体,随着读与写双方彼此的促进、辅助,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始终浓厚,学习效果显著,语言交互能力与日俱增,最终实现的就是“好读书、写美文”的最佳状态。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途径
(一)从量变到质变
这是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均必然遵循又不能回避的规律性问题。仍然以建筑比喻,空有建筑技术却没有足够建筑材料的工地上必然无法筑起希望中的大厦;而有满满堆积的建筑材料却技术匮乏的施工现场也永远只是一堆砖头瓦片。其实从人类牙牙学语的步骤已然可以窥见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过程。每个人从婴儿时学说话都从单音节的含混发音起始,本能驱使着孩童无数次模仿成人的发音不厌其烦地练习。无论成人认为婴孩仿佛无意识的嘟囔发出的音如何古怪,这其实就是人类最初练习说话的状态。至于到两三岁时孩子逐渐能够说出相对清晰的字、词、句并非是突然开窍式的“顿悟”结果,相反,那是婴儿在两三年时间里无时无刻不在勤勉模仿身边成人说话的“成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实实在在的伟大“成就”。
诚然,要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依靠的绝不可能是本能,而必须是学生有意识的勤下苦功。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足的阅读数量和无尽的写作练习是促成“迁移”成功进行的核心与关键。那些试图找到一条只用数周、数月就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几何级”增长捷径的想法只能是妄想。实现成功“迁移”必须秉承务实主义,首先从新课标给出的每学期必读书目入手,老老实实将名单上列出的书籍完完整整地通读、精读。教师还应视学生阅读情况布置写作的练习,无论是读后感还是对某些段落或篇章的改写,亦或是将其中同类或近似的文章进行对比完成读书报告等都是以阅读的“量”促进写作的“质”发生改变的有益举措。
(二)借助一定的外力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迁移
有了前一步从量变到质变的基础,针对高考这个最终目标采取一些技巧性的练习就有了可能。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一定的外力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迁移,比如历年高考写作真题就是比较好的命题作文素材。不必完全照搬,只要教师总结归纳出这些命题中的规律,再结合时下的热点新闻或焦点问题等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比如,稍早些时候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后,某些地方的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反弟弟妹妹联盟”,这是一个既有趣味,又与独生子女思想方式密切关联的命题,不妨尝试让学生写写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评价。又如教育部门不断减少对高考加分情况的政策对时下的教育环境产生的影响,或者作为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对这样的政策调整应当具备怎样的心态。再如时下处于关注中心的里约奥运会上,“洪荒之力”“泥石流妹子”“对明天没有希望,因为对今天满意”这些网络上大热的语句体现了“九零后”“零零后”运动员们与前辈们怎样的不同,以及若干年前奥运会上的“感谢门”事件和这届奥运会上观众对运动员新的期许体现了“唯金牌论”在中国发生的何种改变等。
(三)循序渐进、丰富手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帝创造世界也用了六天时间。要实现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能力的成功迁移不可能一蹴而就,时间、耐心、策略缺一不可。教师需要时刻注意把握循序渐进的节奏开展教学,同时尽可能根据新时代下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当下的高中生群体中人手一支手机几乎已是常态,微博、微信、朋友圈则更是手机中的“标配”。这些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其实也可以成为“迁移”的另类渠道。
比如,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纳入一个读写朋友圈,教师根据媒体上一个或若干个迅速热起来的话题让学生们大胆发表评论。当学生中持不同观点的群体形成了比较清晰的阵营时,再让这些学生自发组织起一个个小团队,就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形成具有一定压倒性的论点和论据。之后再以课堂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形成各自的报告或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要为了充实论点而搜索和浏览尽可能多的素材,这正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好机会,而辩论则相当于对作文不断的修改,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契机。
【结 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不仅是汉语言作为一种交互性工具进入高中阶段后应当为学生所掌握的表达技能,从文化层面讲,这也是学生人文素养、语言水平的具象展示。
【参考文献】
【1】纪国庆.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
【2】程汉杰.快速高效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
【3】陈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