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柽柳植株周围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

2016-11-28 08:13张立华陈沛海陈小兵
生态学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盐生柽柳盐分

张立华, 陈沛海, 李 健, 陈小兵, 冯 亚

1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烟台 264003 2 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烟台 264005 3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烟台 264005



黄河三角洲柽柳植株周围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

张立华1,*, 陈沛海2, 李 健2, 陈小兵1, 冯 亚3

1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烟台 264003 2 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烟台 264005 3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烟台 26400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柽柳;盐岛;盐分离子

土壤空间异质性被认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普遍特征[1-4],尤其是在以乔灌木为主导的荒漠生态系统中[5]。有研究表明[6-7],由于生物积盐的作用,盐生灌木可以在其植丛下形成“盐岛”[8],而“盐岛”效应则是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典型现象[9]。虽然“盐岛”是土壤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的表现,但对生态系统大尺度植被格局具有重要影响[10]。尹传华等[11]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盐化草甸生境和灌丛生境盐生灌木的研究表明,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盐穗木(Halostachyscaspica)和盐节木(Halocnemumstrobilaceum)均有不同程度的“盐岛”效应,且三者产生的盐岛效应增强了土壤表层的积盐速率。Stock等[12]和Dong等[13]的研究显示,树冠下土壤电导率高于树冠边缘及外围空地。但也有相反的结论,即土壤在树干中心形成了低盐的环境[14]。另外,也不乏树冠下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树冠外围土壤并无差异的报道[15]。由于不同地区的生物组成、气候特点和成土母质不同,致使土壤盐渍化成因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土壤总体盐分状况、盐分离子组成及离子之间的相关性不同[16-17]。这可能是造成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柽柳(Tamarixchinensis)属柽柳科植物,多为灌木,是典型的泌盐植物,具有很高的耐盐能力,喜光,耐潮湿,耐瘠薄,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陆海生态平衡,且能显著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作为关键的木本植物建群物种,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沿岸盐碱地及内陆低洼盐渍区构成大面积天然林带,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最大的灌木群落和山东最大的天然灌丛[18]。其生存发育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同时影响土壤盐分的变化过程。目前针对植株对土壤盐分分布格局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陆干旱区,而滨海盐渍化地区植株对周围土壤盐分影响的研究还鲜见报道。张立华和陈小兵[19]对黄河三角洲柽柳植株影响下不同土层电导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土壤电导率随着离植株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盐岛”效应,而该效应在其他土层中不显著,但该研究没有涉及“盐岛”效应影响下不同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由于不同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存在差异,植株周围存在“盐岛”效应与否是否与土壤中盐分离子的组成和类型有关?基于此,本文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柽柳植株周围不同距离范围内不同土层中的盐分离子组成、含量、离子比及不同离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柽柳对贫瘠盐碱地生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并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畔,土地总面积约12000余平方公里,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也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和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最大三角洲之一[20]。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年轻的河口湿地,有中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原始的生态系统特征,是河口生态演替研究的重要地点。该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形成时间较晚,是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退海之地,土壤肥力低,加之气候干旱,地下水矿化度高,极易引起土壤盐渍化。该区域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7—12.8 ℃,年均蒸发量和降水量分别为1900—2400 mm和530—630 mm,70%的降水分布在夏季[21]。土壤以滨海潮土和滨海盐土为主。该区域分布的主要植被有柽柳(T.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翅碱蓬(Suaedasalsa)、獐茅(Aeluropuslittoralisvar.sinensi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和香蒲(Typhaangustifolia)等[22]。研究样地设在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37°45′50″ N,118°59′24″ E),样地内以柽柳和芦苇为主。

1.2 样品采集

图1 柽柳个体周围土壤采样点Fig.1 Sampling points at the individual of T. chinensis.

为确定盐碱地柽柳个体周围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空间分布,2013年8月在样地内随机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柽柳(T.chinensis)5株, 基径、株高和冠幅分别为8 cm、2 m和3 m×3 m左右。在柽柳主干周围半径3 m内,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用土钻在分别距主干0.5、1.0、1.5 m和2.0 m 4个点位取样(图1),每个点位取0—20、20—40、40—60、60—80 cm和80—100 cm 5个土层,每株采集土壤样品80个。土样装入自封袋带回实验室经自然风干后去除植物残体和石块,取部分风干土样过18目孔筛装袋备用。

1.3 分析方法

1.4 统计分析

测得的数据应用Excel 2013软件统计、采用SPSS 15.0 for Windows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基础上,利用多重比较的方法(S-N-K)对离柽柳主干不同距离和不同土层间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和离子比的差异;以距离和深度两个因素分别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和Tukey HSD多重比较;采用SPSS 15.0 for Windows进行相关分析(包括线性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盐分离子的变化

图2 柽柳个体周围不同土层盐分离子的含量Fig.2 Salt ions contents of different depth around the individual of T. chinensis图中0.5 m、1.0 m、1.5 m和2.0 m分别表示取样点离树干的距离

表1 距离和深度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盐分离子及其比值的方差分析

*P<0.05, **P<0.01, ***P<0.001;距离:表示取样点离树干的距离;深度:表示不同土层

表2 土壤盐分离子及其比值与距离和深度的偏相关关系

括号内为P值

2.2 土壤盐分离子比值的变化

土壤阳离子之间的比值如图3所示,随着离植株距离的增加Na+/Ca2+和Na+/Mg2+降低,而Na+/K+、Ca2+/K+、Mg2+/K+和Ca2+/Mg2+均升高,因而柽柳对不同阳离子的富集程度表现为K+>Na+>Mg2+>Ca2+。Na+/K+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Na+/Ca2+和Na+/Mg2+的变化趋势相似,在0—60 cm的土层中升高,在60—80 cm土层中显著降低,之后又呈升高趋势;Ca2+/K+与Mg2+/K+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0—80 cm土层中逐渐升高,而在最底层的80—100 cm处降低;Ca2+/Mg2+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因而不同阳离子向下迁移的程度表现为Na+>Mg2+>Ca2+>K+。总体而言,除Na+/Ca2+和Ca2+/Mg2+外,距离对其他阳离子比值具有显著影响(表1),深度则对所有阳离子比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反,距离与深度的交互效应对所有阳离子比值的影响均不显著。偏相关分析的结果则显示(表2),随着离植株距离的增加,Na+/K+、Ca2+/K+和Mg2+/K+显著升高, Na+/Ca2+和Na+/Mg2+显著降低;深度与Na+/K+、Na+/Ca2+、Ca2+/K+与Mg2+/K+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4个指标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而Ca2+/Mg2+则显著降低。

图3 柽柳个体周围不同土层阳离子比的变化Fig.3 Changes in ratios among cations of different soil depth around the individual of T. chinensis

图4 柽柳个体周围不同土层阴离子比的变化Fig.4 Changes in ratios among anions of different soil depth around the individual of T. chinensis

2.3 土壤盐分离子之间的相关性

表3 土壤盐分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P<0.05;P<0.01

3 讨论

同时,柽柳对盐分的富集作用可能与其本身的选择性吸收特性有关,Burke等[27]认为,对灌丛生长愈重要的土壤元素在沃岛中的聚集就愈显著,空间异质性现象就愈明显。本研究土壤盐分离子含量组成结果表明,柽柳冠层下Na+和K+的富集效应明显强于Mg2+和Ca2+,而Na+含量显著高于K+,表明柽柳冠层下盐分富集以钠盐为主,Na+对柽柳的生长较其它几种元素更为重要。这进一步说明柽柳植株周围盐分的富集主要是由于其对土壤盐分选择性吸收,并通过凋落物回归等途径返还土壤的结果[7, 28]。另外,除凋落物回归外,树干径流也是造成灌丛周围盐分分布差异的因素之一,李从娟等[14]有关梭梭“盐岛”效应的研究发现,树干径流会将盐分带走,在主根附近形成低盐的环境。但本研究总体表现为离植株越近盐分越高,与梭梭对盐分的影响不同,而与尹传华等[7]对多枝柽柳、盐穗木和盐节木,以及何玉惠等[29]对红砂灌丛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由于柽柳、盐穗木、盐节木和红砂属于泌盐盐生植物,降水将树冠中茎叶分泌的盐分淋洗下来后在冠层下被凋落物截留,从而形成“盐岛”,而梭梭属于稀盐盐生植物,降雨不但没有从茎叶表面淋洗出盐分,植株附近,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反而在树干径流的影响下向深层土壤和远离植株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植株附近形成低盐的区域。另外,与内陆干旱区相比,尽管滨海地区降雨量较大,但由于研究区地势低平,坡度一般在1/10000—20000,因此土壤中的盐分水平运动比较滞缓,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降水对“盐岛”效应的破坏,导致在水平方向上滨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具有相似的研究结果。

结合不同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硫酸钾和碳酸氢钾表现为表聚特征,而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表现为底聚特征。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由于蒸发使盐分随土壤水分的运动而向上运移,从而使土壤表层产生明显的积盐现象[30-31]。另外,如前所述,植物根系吸收盐分后转运到茎叶部位,盐分又通过淋洗和凋落物进入土壤表层,从而表现出盐分表聚,如弋良朋等[32]的结果表明,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盐分的盈亏在吸收盐分的过程中起到了盐泵的作用,促进了盐分向地上部的运输。

因此,植株周围是否形成“盐岛”,“盐岛”的大小,以及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差异,可能与盐生植物的耐盐途径、根系生物量及分布、气候条件(如蒸发强度及持续时间、降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不同离子的迁移速率和采样时间等有关,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不同类型植物干湿交替过程中不同土层盐分含量的变化,以揭示不同因素驱动下盐分在土壤中的水平和垂直运移规律,为盐碱土的生物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4 结论

(1)在柽柳植株周围,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离植株越近盐分含量越高,表明柽柳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物积盐作用,从而表现出明显的“盐岛”效应。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冠层下的凋落物分解后其中的盐分进入土壤,另一方面降水将树冠中茎叶分泌的盐分淋洗下来后在冠层下被凋落物截留,从而在植株周围形成一个高盐区域。

(3)土壤总可溶性盐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可能是土壤盐分在雨水淋洗作用下向深层迁移的结果,另外,浅层土壤柽柳根系生物量高于深度土壤,可能也是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浅层少深层多的原因。

(4)各离子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研究区土壤盐分由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钾和碳酸氢钾组成。其中,硫酸钾和碳酸氢钾表现为表聚特征,而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表现为底聚特征。

[1] 白永飞, 许志信, 李德新.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土壤水分和碳、氮分布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 生态学报, 2002, 22(8): 1215-1223.

[2] Gallardo A.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a floodplain forest in northwest Spain. Ecosystems, 2003, 6(6): 564-576.

[3] 陈玉福, 董鸣. 毛乌素沙地景观的植被与土壤特征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3): 265-269.

[4] 李从娟, 李彦, 马健.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化学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尺度特征. 土壤学报, 2011, 48(2): 302-310.

[5] Schlesinger W H, Pilmanis A M. Plant-soil interactions in deserts. Biogeochemistry, 1998, 42(1/2): 169-187.

[6] 郗金标, 张福锁, 陈阳, 毛达如, 尹传华, 田长彦. 盐生植物根冠区土壤盐分变化的初步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 53-58.

[7] 尹传华, 冯固, 田长彦, 白灯莎, 张福锁.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柽柳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5): 670-675.

[8] Ohrtman M K, Sher A A, Lair K D. Quantifying soil salinity in areas invaded byTamarixspp.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12, 85: 114-121.

[9] Lal R.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dryland ecosystems of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02, 13(1): 45-49.

[10] Hillerislambers R, Rietkerk M, van den Bosch F, Prins H H T, de Kroon H. Vegetation pattern formation in semi-arid grazing systems. Ecology, 2001, 82(1): 50-61.

[11] 尹传华, 董积忠, 石秋梅, 张科, 赵振勇, 田长彦. 不同生境下盐生灌木盐岛效应的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土壤学报, 2012, 49(2): 289-295.

[12] Stock W D, Dlamini T S, Cowling R M. Plant induced fertile islands as possible indicators of desertification in a succulent desert ecosystem in northern Namaqualand, South Africa. Plant Ecology, 1999, 142(1/2): 161-167.

[13] Dong X W, Zhang X K, Bao X L, Wang J K.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and-fixing shrubs on sand dune. 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 2009, 55(7): 288-294.

[14] 李从娟, 雷加强, 徐新文, 王永东, 范敬龙. 树干径流对梭梭“肥岛”和“盐岛”效应的作用机制. 生态学报, 2012, 32(15): 4819-4826.

[15] Li J, Zhao C, Zhu H, Li Y, Wang F. Effect of plant species on shrub fertile island at an oasis-desert ecotone in the South Junggar Basin,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7, 71(4): 350-361.

[16] 姚荣江, 杨劲松, 姜龙, 陈德明. 基于聚类分析的土壤盐渍剖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土壤学报, 2008, 45(1): 56-65.

[17] 付秋萍, 张江辉, 王全九, 李玉生, 赵春艳. 塔里木盆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分析.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7(8): 1091-1097.

[18] 田家怡.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研究. 青岛: 青岛出版社, 1999.

[19] 张立华, 陈小兵. 盐碱地柽柳“盐岛”和“肥岛”效应及其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3): 653-658.

[20] Guo W H, Wang R Q, Zhou S L, Zhang S P, Zhang Z G. Genetic diversity and clonal structure ofPhragmitesaustralis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3, 31(10): 1093-1109.

[21] 宋创业, 刘高焕, 刘庆生, 曹铭昌, 黄翀.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杂志, 2008, 27(12): 2042-2048.

[22] 崔保山, 刘兴土.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地理科学, 2001, 21(3): 250-256.

[23]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24] Nosetto M D, Jobbágy E G, Tóth T, Jackson R B. Regional patterns and controls of ecosystem salinization with grassland afforestation along a rainfall gradient.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008, 22(2): GB2015.

[25]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两种土壤条件下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系统养分分布的实验研究. 中国沙漠, 2008, 28(3): 443-448.

[26]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五种沙生植物根际土壤的盐分状况. 生态学报, 2009, 29(9): 4649-4655.

[27] Burke I C, Reiners W A, Sturges D L, Matson P A. Herbicide treatment effects on properties of mountain big sagebrush soils after fourteen year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87, 51(5): 1337-1343.

[28] 胡文杰, 李跃进, 刘洪波, 张昊, 蒙荣, 芦永兴. 土默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与盐生植物分布及盐分离子特征的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4): 127-131.

[29] 何玉惠, 刘新平, 谢忠奎. 红砂灌丛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富集作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3): 115-119.

[30] 姚荣江, 杨劲松.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剖面类型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21(11): 106-112.

[31] 闫正龙, 王晓国, 高凡, 黄强, 袁著春, 卓锐. 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地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监测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10): 105-110.

[32]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荒漠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盐分和养分特征. 生态学报, 2007, 27(9): 3565-3571.

[33] 王雪梅,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柴仲平, 胡江玲, 龚爱谨. 新疆典型盐渍化区离子特征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12): 183-187.

[34] 侯军铭, 梁海永, 王颖, 纪清巨, 闫继峰, 马长明, 袁玉欣. 不同盐碱区白榆、白蜡、紫穗槐、柽柳体内离子分布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9): 277-281.

[35] 王合云, 李红丽, 董智, 陈新闯. 滨海盐碱地不同土壤-树种系统中盐分离子分布与运移.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4): 222-226.

[36] 张鸣, 张力, 石晓妮, 叶鹤琳, 李雪, 高天鹏. 民勤绿洲盐生草生境土壤盐分特征及离子组成.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6): 231-235.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t ions around Tamarix chinensis individual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ZHANG Lihua1,*, CHEN Peihai2, LI Jian2, CHEN Xiaobing1, FENG Ya3

1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Yantai 264003, China 2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Yantai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3SchoolofEnvironmentandMaterialsEngineering,Yantai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aline-alkali land;Tamarixchinensis; salt island; salt ion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293);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20)

2015-04-23;

日期:2016-01-05

10.5846/stxb201504230839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lhzhang@yic.ac.cn

张立华, 陈沛海, 李健, 陈小兵, 冯亚.黄河三角洲柽柳植株周围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生态学报,2016,36(18):5741-5749.

Zhang L H, Chen P H, Li J, Chen X B, Feng Y.Distribution of soil salt ions aroundTamarixchinensisindividual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6,36(18):5741-5749.

猜你喜欢
盐生柽柳盐分
中国盐生植物分布与盐碱地类型的关系
柽柳不同种(品种)在秦皇岛地区的引种适生性分析
柽柳盆景欣赏
柽柳盆景欣赏
HPLC法测定蒙药材柽柳中绿原酸的含量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摄影欣赏
基于PLSR的陕北土壤盐分高光谱反演
电导率法快速测定榨菜盐分含量
盐生海芦笋内生真菌Salicorn35的分离鉴定与抗氧化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