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调适:16~19世纪广州口岸的中外香料贸易

2016-11-28 10:43严小青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葡萄牙人朝贡胡椒

严小青



冲突与调适:16~19世纪广州口岸的中外香料贸易

严小青

唐宋以后中外海上贸易繁荣,香料贸易角色重要。16到19世纪期间,葡、荷、英、美等国先后尝试并努力在中国广州等地建立贸易基地和商馆。为了香料,他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明争暗斗,在这场争斗中建立起了贸易规则,发展出了成熟的三角贩运贸易。洋人们在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中国带去了认识东西洋世界的时机。

香料 贸易 广州

香料是中国古代对外经贸活动中的重要商品。广州口岸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中外香料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6~19世纪期间,葡、荷、英人觊觎中国香料市场,彼此较量,遵守特定的贸易规则,建立多种对华香料贸易形式。研究这一时期广州口岸中外香料贸易的情况,对考察中外海上物产、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将有所帮助。

一、贸易与需求:香料大量输入中国的历史契机

中国与产香的东南亚地区一直保持海上朝贡贸易和私商贸易往来。尽管明代以后,因倭寇侵袭等问题使海防形势比较严峻而有时实行海禁,但还是时有私船出海赴南洋谋生。

1、屡禁不止的私商贸易

16世纪初,华人在满刺加就很受重视和信任,由华人、苏腊巴亚人(泗水人,Surabaya)、爪哇人、孟加拉人担任“沙班达尔”(Shahbandar,类似于港长、港务官)的职务。1567年,明穆宗在群臣的吁请之下解除海禁,允许商船合法地赴南洋贸易。起初,每年只允许50艘船出洋贸易,但到1588年,到马尼拉的帆船就有16艘。1589年赴南洋船增至88艘,其中约一半中国商船领到船引,赴东洋(菲律宾和婆罗洲)贸易,另一半赴西洋的船主要目的地是8艘到西爪哇、8艘到交趾支那、7艘到南苏门答腊、4艘到暹罗、3艘到柬埔寨、3艘到占婆。当时有的船没有船引,仍然出洋贸易。1597年赴南洋船有117艘,1613年达到190艘,1616年前后已有数百艘。南洋的婆罗洲、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盛产肉豆蔻、丁香、胡椒,华人商船到这些地方后,必然采买这些香货带回中国。1567年中国海贸开禁,对东南亚繁荣至关重要。

清初沿袭明制,从顺治元年到康熙二十三年(1644~1684)的40年间,实行闭关“海禁”政策。在海禁形势下,中国与外夷的合法海上私商贸易往来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但和明代一样,最后又不得不开禁。除了私商贸易和后来西人在中国的贩运贸易,朝贡贸易是清早期将东南亚的香货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2、朝贡贸易

关于香料朝贡贸易,15世纪就有郑和从南洋一路采买香料直到非洲东海岸,更有因国库中香料太多而用香料给官员折算工资或赏赐。到清代,在一些东南亚地区国王或领主的眼里,中国依旧是大国,需要保持朝贡联系。这些来华外夷主要由朝贡官员、通事、商人与杂役组成,随之带来的货物是少量的贡品和准备在华交易的大量商品。由官员带着少量的贡品进京朝贡以示两国友好或臣服,如没什么特殊事情发生,朝廷一般会允许外夷商人在朝廷指定的范围之内把随朝贡队伍带来的货物与民间贸易。如,顺治十年(1653),暹罗、荷兰相继遣舶来广州请求贸易,清廷“仍明市舶馆地而纳之”;顺治十三年(1656),苏禄国王森利遣使三人至广州,请受藩封,清廷“然犹只准在馆地贸易,八年一次,且以荷、暹、苏等国为限”。①

香料在这些外夷的朝贡物品中显得格外突出。安南国每六年朝贡一次,其朝贡的香料基本包括:沉香960两,速香2368两,还曾经贡过降真香、白木香、中黑线香,不过后来都免贡了;暹罗国每三年朝贡一次,其朝贡香料基本包括:龙涎香1斤,胡椒300斤,螣黄300斤,豆蔻300斤,苏木3000斤,速香300斤,乌木300斤,大枫子300斤,金银香300斤,贡给皇后的龙涎香等物同,数目减半,旧贡有安息香紫梗香,后来都免贡;西洋博尔都噶尔国贡无定期,所贡香料有各品衣香;琉球国每年朝贡,所贡香料曾经有乌木、降香、速香、丁香、木香、檀香、黄熟香、红花、胡椒、苏木,后俱免贡;荷兰国五年朝贡一次,其贡香料包括丁香、檀香、冰片。②

因东南亚盛产香料,且中国贵族阶层此时确有此需求,因而对华朝贡品少不了香料。宫廷中娶亲嫁女、皇族成员的寿辰、各种祭祀都离不开香料。武英殿诸大臣曾为庆祝寿典而恭进“沉香油一盒”;西洋人进献“鼻烟二瓶,玫瑰酱一瓶,木瓜膏八碗,香饼一匣”等香货。③皇家太庙“太常寺”冬至日与夏至日祭祀要用掉几百斤名贵香料,包括:“圆沉速柱香77枝,沉香饼36枚,紫降香饼48枚,沉速香3634块”,该寺此前已在工部支取的香料包括“圆紫降柱香311枝,紫降香832块,粗紫降香235斤多,细紫降香14两,紫降香沉香速香共34斤,马牙香7斤7两,细攒香5斤6两,沉香丁12两,沉速香丁14两,紫降香丁19斤5两”。④

暹罗相比其他国家,在清代香料朝贡贸易中地位举足轻重,康熙四十七年(1708),恩准暹罗“如愿在广东地方贸易,照例免其收税”;雍正二年(1724),皇帝念其国王“输诚向化”,且“冒险远来”,准其应当征税的“压船随带货物,一概免征”,⑤实际上这些压船随带货物主要包括香料、象牙、珠宝等贵重物品;乾隆四十六年(1781),每三年一次的暹罗国王贡使到达广州,本年八月,暹罗国王派贡使到此,携来贡物有:“10000担红木,3000担胡椒,300担锡,100担象牙,3只大象,孔雀等”。⑥可见,广州是中外海上交流的必经之地。

二、冲突与合作:葡、荷、英在华香料贸易的较量

早期除了暹罗,朝鲜、琉球、安南、南掌(老挝)、越南等外夷对中国的贡品都有沉香、檀香、丁香、乳香、胡椒、桂皮、阿魏、蔷薇露等香料。但外夷来华朝贡除了表示臣服以外,还想到中国寻找财富。这吸引了商业嗅觉灵敏的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来华。

1、较量前的蓄势:葡萄牙人的试探与荷英人的努力

1513年夏葡萄牙商人乔治·欧维士奉马六甲总督阿丰素·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之命到广东珠江口屯门澳(Tumao)与当地居地贸易。因明王朝厉行海禁,欧维士未能登岸,但他仍以昂贵的价格将香料等货卖光。这些香料是葡萄牙人从东南亚贩运到中国的。

1515年,替葡萄牙人工作的意大利船员贝莱斯特莱罗从马六甲到屯门澳贸易并搜集情报,描述广州的香料贸易是:“船舶往广州附近载来香料,每年从苏门答腊运来的胡椒大约60000坎塔罗,从科钦和马利巴里,仅胡椒就运来15000坎塔罗至20000坎塔罗,每坎塔罗值15000至20000达卡,用同样方式运来的还有生姜、肉豆蔻、乳香、芦荟等香料”。⑦他返回马六甲后,声称赚到了20倍的利润。⑧

此后,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亦商亦盗寻找机会。1553年,葡萄牙船长嗦萨来到广东,向副道使汪柏行贿。汪柏受贿后,没有上报朝廷,准许葡萄牙人前来贸易,他私自抽取20%的贸易税中饱私囊。此时葡萄牙人主要贸易地在珠江口东侧的浪白澳。不久,葡萄牙人在珠江口西侧发现了拥有内外两个港口并且适合帆船停泊的澳门,此地比浪白澳更适合贸易。葡萄牙人又向守澳官员王绰行贿,以晾晒货物为名,希望在澳门居停贸易。王绰向汪柏汇报葡人的意图,得到了预料中的准许。1557年,葡萄牙人被正式允许在澳门定居,“雄踞海畔若一国”,⑨但澳门的领土权、管辖权、司法权、财政权仍属中国。

葡萄牙人在中国的状况令荷兰、英国羡慕不已,也觊觎与中国贸易。葡人为了排斥别国来华贸易,并保持他们在澳门居住及贸易地位,大量向中国官员进贡、行贿银款。

早期荷兰人的作为主要是在各地建立办事处、商馆、堡垒。1596年,荷兰人把葡萄牙人从万丹赶走,在万丹建立总办事处防守巽他海峡,1611年办事处迁往雅加达,1619年荷兰人在雅加达设防,并改名巴达维亚。1598年,荷兰人派出8艘商船从事贸易,以后的几年中,又连续遣船贸易,并运回大量香料。1603年,公司派遣由14艘武装齐全的商船组成的船队,尽管这支船队在莫桑比克和果阿被葡萄牙击退,但却把葡萄牙人从盛产香料的蒂多雷岛(Tidore)和安汶岛(Ambon或Amboina)赶走,在生产肉豆蔻的班达岛(Banda)建立堡垒以防葡萄牙人反击。在卡利卡特、坎那努尔(Kananur)、万丹和安汶岛建立了常驻商馆。随后几年,荷兰人在南纬10度以北地区,从印度洋西北部的阿拉伯海至太平洋一带,建立了许多商业据点。

相比荷兰人的强硬,英国人略显逊色。为了上岸与中国贸易,英国商船做了多次贿赂等努力。1637年威得尔指挥英船“凯瑟琳号”到达广州附近,为了做即时买卖,贿赂官员10000八单位里亚尔,但如果在广州建立商馆,需要像葡萄牙人一样每年支付30000八单位里亚尔。当年12月“凯瑟琳号”载着在广州购买的包括100担生干姜、9600块苏木、800担青干姜、88箱丁香在内的货物返回英伦。⑩据随船的芒迪(Peter Mundy)的记录,这次的货物价值有60000八单位里亚尔。这次努力让英人尝到了甜头。

1699年11月,英国派卡奇普尔(Allen Catchpoole)管理公司在中国的事务,他特许“伊顿号”船停靠在马辰(Banjarmasin)购买胡椒,英公司在该处新成立一间对婆罗洲(Borneo)贸易的商馆。1703年英公司进入有计划地争取向中国贸易的时期,英公司在远东建立了两个对华贸易的商船站,以萌菇莲为向中国人供应胡椒的基地,昆仑岛是公司船的停泊所。

这导致了葡、荷、英洋人之间为了抢夺东南亚香料并进入中国贸易旷日持久的斗争。

2、葡、荷、英之间的斗争

最早到达东南亚并与中国贸易的葡萄牙人为了独霸海上商业甜头,不惜花费巨款贿赂中国官员暗中破坏英国人、荷兰人的来华贸易计划。当然,后来居上的荷兰人也不容许葡萄牙人或英国人成为贸易对手。

荷兰人凭其雄厚资金和敢用军事手段而强硬。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成立,资本650万荷兰盾。而成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资本只有荷兰公司的十分之一,成立于1616年的丹麦东印度公司资本只有荷兰公司的十四分之一。1605年,荷兰人与希杜的穆斯林联手将葡萄牙人赶出了安汶。1611年的荷英武装和平。葡、荷、英之间或明或暗的较量从东南亚一路发展到中国,荷英之间为了香料在海上较量时间最久。

1619年7月,荷兰和英国两东印度公司签署了立即停止交战的协议。该文史称《防御条约》。该条约最重要的条款是:英国人应拥有香料群岛全部贸易的三分之一。作为回报,英国人同意采取积极行动,保卫该地区不受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侵袭。条约要求成立一支联防舰队,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完全逐出东印度群岛,摧毁他们在马来半岛、中国和菲律宾的残余基地,英方提供三分之一的人员、钱款和船只,荷方提供其余部分。

荷兰总督库恩(Jan Pieterszoon Coen)得知条约后写信给老板说:“让英国人拥有三分之一的丁香、肉豆蔻和肉豆蔻干皮,完全不可理喻,因他们连马六甲、安博伊纳和班达的一粒沙都无权拥有。”1621年1月,库恩率12艘战船组成的舰队抵达内拿岛,在拿骚要塞的掩护下停泊并聚集兵力,使用贿赂、欺诈和野蛮等手段,控制了大班达岛。库恩把班达岛上大约15000名居民杀掉或运到巴达维亚当奴隶卖掉。库恩随后将荷兰种植园主及其奴隶重新移民到这里,荷兰垄断了班达的肉豆蔻。

库恩完成对班达岛的征服后,严厉打击反荷活动。1623年,荷兰人以谋反罪囚禁了在安汶商馆的所有英国人,并处决了其中21人,铲除了英国人的势力。此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破坏其他地区的丁香种植,有效垄断了安汶岛的丁香生产。安汶岛是驶往班达群岛船舶的主要港口,280多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都种植了丁香,对荷兰人来说兼具战略和出产香料的重要性。

1641~1646年间,马鲁古反抗荷兰人的活动都集中在安汶北部名为希杜的穆斯林中心。很多反荷人士都逃到了望加锡。穆斯林商人将丁香运到望加锡出售,英国和丹麦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科尔康达和亚齐的贸易代表都赴望加锡买丁香。荷兰人一直寻机征服强大的望加锡。

在完全控制马鲁古丁香后,荷兰公司的下一个控制目标是胡椒。但该目标没能实现,中国人可以从巴达维亚的荷兰公司购买胡椒,也可以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独立港口获取货源。

3、较量中的部份调适:三角贩运贸易的建立

货物担单价:两银/担总价木香67342278没药112242688乳香20510 502152檀香木85912 8010995胡椒315510 533128

三、贩进与贩出:广州香料贸易的不断发展

广州进口香料四艘荷兰船四艘法国船胡椒8317 92黑木2770 37槟榔1601 58丁香54 38樟脑冰片9 53安息香29 06乳香81 67樟脑冰片19没药80 07桂皮2 16丁香177 47肉豆蔻12 80藤黄3 23广州出口香料四艘荷兰船四艘法国船两艘丹麦船一艘瑞典船大黄22干姜514干姜338大黄40茴香子30大黄77茴香子91大黄125生姜78

输入广州的香货船数香货数量:担每担价:两银总金额:两银英国散商船20艘胡椒55671583505檀香木878020175600西班牙船2艘苏木5229210458白银150000瑞典船1艘胡椒3115665法国船2艘胡椒159152385荷兰船4艘胡椒41681562520丁香80907200檀香木9262018250托斯卡纳船(英国人)1艘胡椒9911514865丁香490360檀香木1720340输出广州的香货英公司船20艘大黄3395016950肉桂4806720英散商船20艘姜黄604240樟脑6253018750法国船2艘大黄192509600瑞典船1艘肉桂821148大黄542700丹麦船1艘肉桂1614224大黄2225011100荷兰船4艘肉桂128141792

四、税收与规则:广东“十三行”香料贸易管理及其衰落

广州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地理和历史因素决定了粤海关的重要地位。秦汉时期岭南已同印度地区贸易。德国东方学者夏德(F. Hirth)在《大秦国全录》中说:“中国与罗马等国贸易,自公元三世纪以前,即以广州及其附近为终止点”。

但早期清政府外贸体制不成熟,无力接待并管理外来商船。1686年,粤海关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商行,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代理海外贸易业务,俗称“十三行”(the Thirteen Companies)。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消了浙海、闽海、江海口岸,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该制度持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粤海关代替了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职能。

十三行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洋人在华所有进出口贸易事无巨细都要经过行商之手。十三行本身的制度与对外商的规定即是中国的海上贸易规则。外商货船到广州后,停泊在黄埔,先由粤海关人员上船丈量船货确定交税数额,在该船交税后再雇请通事和引水,最后进入十三行商馆区。此馆区是清朝政府特许开设的特区,允许外国商船在此停泊、外商在此暂时居住并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是17至19世纪中叶清政府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

香货数量:一百斤备注(非一百斤)收税桂酒十瓶一分五厘胡椒四钱八角二钱茴香二钱蒜头五分生姜五分紫檀器、檀香器各九钱丁香二两肉桂、血蝎各一两五钱丁香子、豆蔻、缩砂各一两四钱芦荟、乌药、没药各一两二钱三分付子、阿魏一两二钱番红花、好木香各一两低木香五钱好冰片一斤一两低冰片一斤六钱冰片泥四斤一两好乳香九钱低乳香五钱砂仁肉六钱交趾土桂皮五钱砂仁、樟脑各三钱水安息一斤二钱良姜、姜黄、黄姜、山柰各七分藿香叶五分好番速香二两低番速香一两四钱安息香一两二钱上檀香一两下檀香七钱速香八钱洋麝香一斤五钱黄熟牙香、桂兰香、各色细香各四钱好伽楠香一斤二钱香末树香、大降香各二钱麝香一斤二钱麝香壳四斤二钱苓香二钱奇速香一斤一钱二分中伽楠香一斤一钱沉香一斤六分排香、各色粗香各五分土线香、芸香各五分苏合油、冰片油、檀香油各三两丁香油一斤五钱安息油一斤二钱

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行商们被清政府指令偿还300万两银元的外债。同时,随着沿海五口通商的实施,广东又丧失了对外贸易独领风骚的优势,十三行170多年的特权也随之消失,行商们纷纷破产,十三行开始走向没落,而曾经盛况空前的中外朝贡贸易也随之结束。但商业香料贸易并没有就此结束,19世纪下半时至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中外香料贸易的范围、数量和种类以有了新变化。

尽管16~19世纪广州口岸的香料贸易量远远比不上丝绸、茶叶,但从中亦可观察当时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香料作物在东南亚传播的部分动因,中外香料朝贡贸易与商业贸易现象、香料贸易对东南经济文化和地区人口迁移的影响。

②《皇朝文献通考》卷38。

③《万寿盛典初集》卷56。

④《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152。

⑤(清)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1,广州史志丛书。

⑦张天泽:《中葡早期通商史》,姚楠译,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年。

⑧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香料之路》,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186页。

⑨《明史》卷325。

[责任编辑 李振武]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域外香料作物本土化研究”(项目号11YJCZH207)、2014年理论粤军重点课题“广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问题研究”(项目号WT1420)、2012年度江苏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郑和下西洋与明初海洋外交研究”(项目号12LSC013)的阶段性成果。

F129.49

A

1000-114X(2016)06-0129-11

严小青,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南京 210023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葡萄牙人朝贡胡椒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屯门海战:中西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贴秋膘』慎用胡椒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明中期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时间补考*——试解《明史》、《明熹宗实录》误载之缘由
再议 16 世纪前期葡萄牙人在上川岛的贸易活动
海南胡椒价格持续走高
印度胡椒较高的输出量可能会导致市况萧条
海南胡椒价格持续走高垦区职工囤积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