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耿 张红星(通讯作者) 胡雷鸣 邱武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手外科 西安 710054
神经外膜与神经束膜吻合术在尺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刘 耿 张红星(通讯作者) 胡雷鸣 邱武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手外科 西安 710054
目的 观察神经外膜与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尺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B组采用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尺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A组治疗12个月后,优良率达62.5%,显著高于B组的32.5%。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尺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B组。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优于B组。结论 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优良率高,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佳,但手术操作较复杂,对设备、技术要求高,而神经外膜吻合术操作相对简单,利于神经血供的恢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更适于技术、设备相对不高的基层医院。
神经外膜吻合术;神经束膜吻合术;尺神经损伤;修复
尺神经损伤是以肘部为受伤多发部位,直接外伤、髁上骨折手术治疗、肘部肱骨内髁骨折等易造成尺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引起患者肘外翻、畸形,尺神经脱臼等[1],表现为手尺侧感觉减退/消失,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手精细功能丧失等,给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01—2014-01收治的80例尺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神经束膜与神经外膜吻合术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尺神经损伤患者,均符合尺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标准[3]。采用计算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40.2±4.2)岁;病程5~250 d,平均(47.1±8.5)d。左侧尺神经损伤20例,右侧尺神经损伤21例;受伤原因:压砸伤9例,机器绞伤6例,切割伤25例。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4.1)岁;病程7~246 d,平均(47.3±8.1)d。左侧尺神经损伤18例,右侧尺神经损伤22例。受伤原因:压砸伤8例,机器绞伤7例,切割伤25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尺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在尺神经损伤近心端上止血带,在外科手术显微镜6倍视野下进行手术。以显微器械分离、修剪尺神经断端外膜。出现正常神经乳头后,环形切除断端处神经外膜0.5 cm,然后根据尺神经束的解剖结构,区分神经束各部分作缝合准备。选择神经束无张力时,以无创缝合线吻合中心位置神经束,再吻合周围神经束,吻合时神经束对位精确,每组神经束缝合3~4针,术毕。B组采用尺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分离、修整尺神经断端同束膜吻合术。根据神经束、尺神经周围营养血管分布对位准确后,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以无创缝合线环形吻合神经外膜7~9针。2组术后均用石膏固定上肢6周,去除石膏后逐渐开始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参考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制定的运动、感觉评分标准判定治疗效果[4],运动分M0~M5级,感觉分S0~S4级,结合治疗前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即:运动评分为M5、M4,感觉评分为S4、S3+,肌电图基本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略低于正常水平为优;运动评分M3,感觉评分S3,肌电图提示大部分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为良;运动评分为M2,感觉评分为S2,肌电图显示有所恢复,稍可测出神经传导速度为可;运动评分为M1、M0,感觉评分为S1、S0,肌电图未见恢复,无法测出神经传导速度为差。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治疗12个月后,优良率62.5%,显著高于B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尺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比较 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优于B组(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表2 2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3 2组治疗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cm)
尺神经位于前臂远侧/近腕关节处,因位置表浅而易受损伤,以切割损伤为多见[5-8]。同时,由于尺神经为感觉、运动混合神经,所支配的手部内在肌体积小,更易发生变性及瘢痕化,受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临床对于尺神经损伤患者,多主张行手术治疗,以恢复尺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功能及皮肤感觉功能为主要目的,常用手术方式包括神经外膜吻合术与神经束膜吻合术[9-11]。
传统的神经外膜吻合术缝合异物刺激小,神经束间瘢痕少,利于神经的血管网保护,保证神经营养,手术操作简单,但由于此术式再生神经纤维受阻于神经干内的结缔组织/功能束对接错位,导致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差,优良率低[12]。神经束膜吻合术神经对位准确,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精良的手术设备。Power D等[13]比较了神经束膜与神经外膜吻合术修复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神经束膜吻合术组术后2、6个月尺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神经外膜吻合术组,术后2、6个月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高于神经外膜吻合术组,优良率也显著高于神经外膜吻合术组。与本文研究结论一致。
在手术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体会:(1)手术时机。笔者主张腕部尺神经损伤确诊后,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因尺神经进入尺神经管后分成深支及浅支,其中深支支配手内在肌,肌体积小,肌纤维少,损伤后失神经支配的后肌纤维发生变性萎缩的时间短,皮肤感受器退行性病变也十分严重。且神经损伤后,早期伤口污染轻,解剖层次清晰,神经周围软组织血运相对良好,故确诊后宜立即给予手术治疗[14]。(2)手术操作中注意事项。修复前应行彻底止血、清创,清除净神经断端坏死组织、瘢痕组织,暴露正常神经乳头、神经束。松解神经时应由正常部分逐渐向损伤部分暴露神经,注意保护束间交叉纤维。神经损伤修复应在无张力下进行,如神经缺损大于2.0 cm时可适当游离神经远近端,于屈腕位行神经缝合。尽量修复受损的尺动脉及肌腱,以最大限度保证手部血供,增加患者手部耐冷程度的同时,利于神经再生。尺神经损伤晚期患者,也给予积极修复神经处理,以利于患者获得保护性感觉、营养改善,从而促进损伤神经的功能重建[15]。
综上所述,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优良率高于神经外膜吻合术,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也优于神经外膜吻合术,但手术操作较复杂,对设备、技术要求高,而神经外膜吻合术操作相对简单,利于神经血供的恢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更适于技术、设备相对不高的基层医院。
[1] 余东,林世磅.腕部尺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08,8(9):61-62.
[2] Razaq S,Yasmeen R,Butt AW,et al.The pattern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among pakistani soldiers in the war against terror[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5,25(5):363-366.
[3] 李兴军,李文远,杨树忠,等.尺神经前置手术治疗尺神经损伤19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8,29(9):731-732.
[4] 杨立民,吴月欣,齐勇,等.神经束膜与神经外膜吻合术修复尺神经损伤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 895-4 896.
[5] Ali AM,El-Alfy B,Attia H.Is there a safe zone to avoid superficial radial nerve injury with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A cadaveric study[J].J Clin Orthop Trauma,2014,5(4):240-244.
[6] 杨建勋.排针疗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尺神经损伤70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91-292.
[7] Toosi KK,Hogaboom NS,Oyster ML,et al.Computer keyboarding biomechanics and acute changes in median nerve indicative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J].Clin Biomech (Bristol,Avon),2015,30(6):546-550.
[8] 黄玉德,蒋贤军,王义雄.尺神经损伤吻合修复治疗20例报告[J].现代医院,2010,10(11):65-66.
[9] 张君亮,龙绍华,谢春林,等.针刺结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尺神经损伤30例[J].河南中医,2012,32(9):1 207-1 208.
[10] Gruber L,Gruber H,Bauer T,et al.A rare case of a punched nerve syndrome of the deep motor branch of the ulnar nerve[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5,135(6):891-893.
[11] Satteson ES,Li Z.Anteriorly positioned ulnar nerve at the elbow:a rare anatomical event:case report[J].J Hand Surg Am,2015,40(5):984-986.
[12] 史威,范婕.不同神经修复方法治疗腕部尺神经损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5):86-87.
[13] Power D,Nassimizadeh M,Samson D.Response to“Direct radial to ulnar nerve transfer to restore intrinsic muscle function in combined proximal median and ulnar nerve injury:case report and surgical technique”[J].J Hand Surg Am,2015,40(4):858.
[14] Bindra R.Letter to the editor regarding Phillips BZ,Franco MJ,Yee A,Tung TH,Mackinnon SE,Fox IK.Direct radial to ulnar nerve transfer to restore intrinsic muscle function in combined proximal median and ulnar nerve injury:case report and surgical technique[J].J Hand Surg Am,2014,39(7):1 358-1 362.
[15] 王辉,李红,吴聚,等.腕部尺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33.
(收稿2015-09-11)
R68
A
1673-5110(2016)20-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