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杯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①

2016-11-28 15:13李春燕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网球赛转播公开赛

李春燕(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东莞 523808)

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杯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①

李春燕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东莞 523808)

通过对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杯的对比分析,发现其经营中共有的问题,如,过多依赖政府,商业化水平较低,门票传播赞助等收入偏低,无形资产开发不足等,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推动两大赛事的商业化发展和精英水平的提升。

中国网球公开赛 上海大师杯 经营状况 市场化

网球运动是国际上公认的职业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赛事,最早的网球职业联赛在1888年诞生,而运营管理比较成功的英超足球职业联赛仅有23的历史,而从网球发展情况来看,澳网发端于1905年,历史最长的温网则始于1877年,迄今已经有接近140年的历史,当地举办的网球赛事已经成为当地居民最喜爱的体育赛事之一,给大众打来独特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为主办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1 两大赛事经营中的问题

1.1商业化运营总体水平较低

受到经济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消费观念、体育产业和网球发展尚在初期的影响,中国网球赛事的商业化运营水平尚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属于中国自己的网球赛事的商业模式尚未有效建立,网球商业模式多处于模仿国外商业模式的阶段,具体来说,在商业模式上还存在赞助收入占比过高、门票、媒体、餐饮及娱乐关联业态占比较低,无形资产的运作和开发刚刚起步等问题。

1.2赞助收入不稳定

目前来看,两大网球赛事赞助收入的占比呈现了下降趋势,中网赞助收入占比从2004年80%逐步下降到2013年70%,大师杯从2004年的70%略微下降到2014年的67%,虽然从该项数据来看,确实赞助商占收入的比重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上述数据和国外四大网球公开赛20%~30%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1.3门票收入占比较低

从门票收入的情况来看,两大赛事每年除了要将20%~30%的门票给制定赞助商以外,也都对门票收入进行了有偿销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两大赛事的部门门票如决赛、中央球场门票甚至出现了脱销的局面。门票收入的占比也从2004年的可以忽略不计逐步发展到可以占据多收入13%~14%的水平,但上述数据和四大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无论从总量还是从占比上来看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以澳网为例,门票收入甚至可以占据总收入的30%~40%的比例。

1.4媒体转播收入不足

以两大网球赛事为代表的中国网球赛事在媒体转播收入虽然也进行了有力开拓,并将媒体运作委托给了专业的运营机构,但从总体来看,收入占比还比较低,中网媒体的主要收入占比仅为收入2%~5%,上海大师杯媒体的主要收入占比为5%~7%。另外两大网球赛事的媒体转播收入多集中在国外转播的部门,国内庞大的转播并不能创造收益,甚至在初期还需要支付央视等转播机构相应的费用。

1.5餐饮、娱乐、旅游等关联业态占比偏低

近年来,两大赛事在赛事相关联业态的开发商力度虽有所加强,都开发了相应的餐饮、娱乐、旅游等部门对赛事的关联业态,但两个赛事关联业态的比例占到了收入5%~10%,而国外四大网球赛事以餐饮、娱乐、旅游为代表关联业态可以占到收入的比例达到10%~15%,每个赛事都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关联业态品牌,一方面提升了赛事的综合收入;另一方面也放大了赛事的品牌收益。

1.6无形资产开发刚刚起步

所谓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内容,从两大赛事的目前无形资产的开发现状来看,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为国外四大网球赛事在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领域的开发商基本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运作体系,为提升赛事的品牌和运作收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其在这方面的收入约占5%~7%。

1.7对于政府支持过度倚重

目前来看,以两大赛事为代表的网球赛事多代表着政府行为,政府在投资、政策和税费优惠上提供了大量的优惠,对赛事的运营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正由于赛事政府的支持过度倚重也造成了两大赛事对商业运营的忽略,而从国外成熟体育赛事的运营经营来看,市场化机制的主导成为赛事能否取得良好综合效益的关键,但显然两大赛事在此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2 两大赛事发展对策

2.1改进政府投资的使用方式

政府应将投资主要投向大型网球赛事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将投资主要投向商业性、公益性网球赛事、场馆项目。体育主管部门、财税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应优先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场馆领域,根据不同赛事的运营需求,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到网球赛事、网球培训以及网球场馆建设中来。

2.2创新网球企业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鼓励、探索债券、股权、信托资金等支持网球赛事发展的新途径。大力发展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融资工具。支持网球项目采用企业债券、项目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通过债券市场筹措网球运营急需的资金。支持公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各类投资机构,加大对网球场管建设、运营投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实现上市,筹措运营急需的资金。

2.3提升关联业态的占比

针对目前两大赛事关联业态占比情况较低的情况,应该在借鉴国外赛事关联业态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从消费者消费流线和产业链角度对两大赛事业态的开发工作进行梳理,重新定位。首先,聘请专业公司对网球赛事的消费流线进行深入研究,着重挖掘各类消费者的消费关注的重点、消费习惯,然后设计各类适合其需求的产品,保证恰当的业态出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其次,研究网球的产业链,针对目前产业链中比较薄弱的餐饮、娱乐、旅游等产品进行重点研发,延长网球的产业链。

2.4加强媒体开发工作

首先,充分借鉴职业体育赛事发达国家电视转播实践,“建立纵向合并营销方式为主,准市场营销方式为辅,买方市场采取联合购买或者联合购买结合分销形式的多种营销方式并存的多元化赛事转播营销机制。其次,要继续积极融合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APP 等新生媒体力量,开发多媒介手段。加强与各大体育视频、微电影等网站的合作,利用新生媒体广泛性、即时性、移动性、便携性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媒体集群,采取多元化经营手段。最后,运用“明星效应”来推广中国职业网球赛事,加强明星与媒体合作,通过与赛场内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及参与多媒体展览等活动,进而增强中国职业网球赛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5加强无形资产开发工作

两大赛事的无形资产开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可以针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专项内容,进一步加强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提升场馆的附加值,衍生产业链。比如:可以针对赛事产生的大量现金流、应收账款和金融资产等投资相对各类融资融券、债券等相对安全度比较高的投资产品,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加快周转速度,提升赛事的经济效益。另外可以重点性的开发赛事的商标权和专利权进行深度开发,构筑保护赛事经营权的商圈和专利权体系,提升赛事的知名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输出赛事的品牌权和专利权获得相应的收益。

[1]戚雪枫.中国网球公开赛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体育又化导刊,2014(1):124-127.

[2]尔雨田.中国网球公开赛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又化导刊,2015 (7):124-129.

[3]刘颖.上海网球大师赛赞助商营销方式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6):52-53.

[4]黄群玲,黄群艳.2010年广州亚运会门票销售的经营与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99-402.

[5]金龙,张皞听.中外网球赛事收入模型比较研究以温网、中网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1):43-49.

[6]徐漫云.服务营销视角下的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策略[J].上海休育大学学报,2009,22(6):22-24,90.

G8451

A

2095-2813(2016)08(a)-015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150

李春燕(1988—),女,汉,广东湛江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网球赛转播公开赛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网球赛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