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生活体育化与全民体育建设方法探究①
刘晓东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 要:全民体育健身在当下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话题。而在日常生活中与体育教学课程有所区别的是全民体育更加充满随机化,如何进行体育运动的实施则是需要学者与专家们讨论的焦点。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全民体育建设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讨,提出生活体育化的现代体育健身实施的具体理念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意义 全民体育 体育社区 家庭体育
在现代社会中,缺乏体育锻炼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地进行体育运动,则成为当下学者与专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考虑生活在社区的各类群体在现实生活中体育活动的参与,不可能像体育课程内体育活动上实施模式相同。生活体育化的概念则成为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理念,体育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倡导以体育的方式生活,是倡导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全民身体素质。该文从体育生活化入手,对全民健身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解读。
1.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鉴于现代社会人们因工作负荷大、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因素造成的身体素质下降的现状,提倡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体育锻炼所占时间的比重,以此来建立生活体育化、健康化的意识。这种意识将意义非凡:
体育锻炼时,人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刺激身体分泌各项激素水平增高,提高健康水平。例如:可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可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还可预防高血压;可强健骨骼、关节、肌肉等等。增强骨纤维、肌纤维等组织的快速发展,并形成良好的机体免疫机能,为防病、治病提供良好地促进性功用。
1.2 体育锻炼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将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长期以来,是体育生活化实施理念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活动的过程性参与,可以实现对个体心理上、精神上的终极影响。从细节上而言,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促进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形成良好的人格气质。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人的紧张烦躁或忧虑情绪;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形成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顽强的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愉,产生心旷神怡的愉快心境。
2.1 对受教育人群,以体育教育生活化为抓手,逐步实现生活体育化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体育教育生活化、课余生活体育化,是指注重结合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关系,使体育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着重在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改革,如:编制的教学内容即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的锻炼生活。与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体育的兴趣、生活经验相结合,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化的锻炼情景场景,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学习乐起来、玩起来、在玩的活动中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所带来的兴趣和动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以社区为单位构建体育社区
以社区为单位创建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等多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注重团队组织,加强健身指导,定期进行体质监测和信息咨询等,形成体育服务网络。体育健身器材入小区,让人们下楼在小区内就能找到健身器材,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0分钟内即能找到大型的综合性的体育场所;优化综合性体育设施场所的服务标准,增强全民性、免费功能等等。
3.1 构建社区体育组织
作为公益事业为主体性质的体育活动,其活动本身就具备随机性、自发性、组织性等特征。因此,在全民健身体育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借助当下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现有组织形式入手,进行体育组织的区域化生成的促进。对于大多数个体而言,体育组织是其体育行为发生核心点,其体育组织生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体育行为发生的行为本身。体育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符合小区特色的体育计划措施方案,例如日常的体育锻炼项目,开展体育竞技比赛,周期性开展体育成果分享等。体育组织即是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监督者,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充分调动大家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 注重体育活动多样化发展方向
注重在体育活动的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断的提高全范围内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例如:歌咏比赛、舞蹈比赛、棋类比赛等等。
为满足日益增加的体育活动人群,第一方面可以联合附近的学校、医院、某公司的活动中心等场所共享体育活动场所,以此来扩大体育活动的范围;第二方面要加大体育设施建立的投入力度,尽可能地丰富社区体育设施;第三方面要加强体育活动健身思想理念的宣传,让每家每户都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3.3 加强家庭体育理念宣扬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亲情为纽带,在业余时间以进行休闲、健身、康复、娱乐为主要目的自发性的体育活动,其活动场所可以是居家空间亦可以是户外、健身场所,其结构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家庭体育不受地点、活动内容的限制。
家庭体育的特点是自发性的体育活动,但由于我国国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及受高节奏生活状态的影响,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率非常小,所以要多手段多角度的宣扬家庭体育理念:
4.1 开展社区讲座,宣讲家庭体育意义
家庭因素其亲昵友好的结构形式使其如果以此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能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如:开展家庭体育活动能促进家庭里幼儿身体上、心理上甚至是心智上的健康成长,能够增加家庭和谐欢乐的气氛,能够增加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等等。通过社区公益性体育健康讲座和社会大型公益性活动相融合的讲座形式,对现代体育形式下的健康效应、健康原理与健身操作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讲解,从而,提高群体对生活化体育的认知。同时,突出家庭体育的重要特征以及对社会促进的重要功用,对家庭成员幸福能力提升的重要功用等等,从群众个体家庭成员对全民生活体育化的进一步认知与熟悉,进而,从家庭的范围出发来促进体体育生活化的进行。
4.2 注重家庭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的宣扬
家庭体育锻炼因其活动地点多样性的特点而不易受到科学的指导,所以要多方位多手段的加大体育锻炼科学方法的宣扬,可以采用社区体育展板、印发家庭体育锻炼指南等手段加强科学性的宣扬,要让大家知道体育锻炼要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在一定原则指导下,合理安排运动量,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当然,对于大多数的社区体育参与者,对体育理念、理论需求是存在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全民体育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社区居民更加需求的是体育教学方法或体育健身方法的教授。
参考文献
[1]戴树人,高昆,王鹏.四川大学教职工1691名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9-11.
[2]朱强.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 2004(9):38-39.
[3]刘建华.大众体育的理性回归:体育生活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4):29-30.
作者简介:①刘晓东(1982,10,3—),男,汉,内蒙古赤峰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工作单位:赤峰学院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07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