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历史演进与支持系统分析

2016-11-28 12:34:15浦义俊戴福祥江长东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训德甲联赛

浦义俊,戴福祥,江长东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历史演进与支持系统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进行研究。首先,从发轫崛起期、调整徘徊期、改革复兴期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其次,基于四个层面分析了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运营成功的支持系统,认为经济社会层面支持表现为德国创新的经济模式和理性社会改革;文化哲学层面支持表现为德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商业哲学助推;制度管理层面支持表现为德国政府的高度支持和职能机构履职;人才教育层面支持表现为青训体系标准化和校园足球双管齐下。最后指出了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启示,认为应深化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构建足球事业一体化的生态圈;强化俱乐部公共服务职能,紧密联系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发展;注重俱乐部和联赛长期规划和财务健康水平,提升联赛健康度;加强青训体系标准化建设,深化足球教练员培训机制,加大对青少年足球教材的开发力度。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运营;历史演进;支持系统;启示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简称“德甲联赛”)是欧洲五大联赛中起步最晚但发展环境最优的联赛,被誉为世界最“健康”联赛的德甲一直以来给人以沉稳、低调之感。虽然德甲联赛看似没有西甲联赛的华丽和英超联赛的火爆,但无论是俱乐部的运作理念还是德国足协和职业联盟的管理方式都蕴含着德国人深邃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内涵。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德甲联赛在近些年来已经逐渐呈现出世界顶级联赛的王者气质,从上座率来看,德甲联赛已经冠绝欧洲,并成为世界体育界仅次于美国职业橄榄球(NFL)联盟的第二大联盟;从品牌形象和价值来看,德甲联赛已经拥有和西甲联赛、英超联赛抗衡的资本,最新的欧洲顶级联赛排名,德甲仅位于西甲之后。因此称德甲为“世界最成功足球联赛”之一毫不夸张。本文将以德甲联赛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分析德甲联赛运营成功的支持系统,以期为我国足球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1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历史演进

1.1 发轫崛起期(1963-1977)

作为第一个从英国引进足球的欧洲内陆国家,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足球便开始迅速起步,1860年德国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俱乐部慕尼黑1860队建立,1900年德国足球协会成立于莱比锡,标志着德国足球开始秩序化发展,1903年德国全国性足球比赛诞生,但在长达60年的历史时期内,德国足球一直秉承着业余化发展的思路,足球联赛的职业化迟迟未能推出。

直到1963年德国职业足球联赛——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才正式宣告诞生。在德甲联赛的初创阶段,联赛一开始并没有产生一支统治性的球队,而是呈现群雄逐鹿的状态,前五年的联赛冠军分别被科隆、云达不莱梅、慕尼黑1860、布伦瑞克、纽伦堡获得,直到1965年拜仁慕尼黑和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同时由德国足球乙级联赛升入甲级,才逐渐开启了一段两强争霸的竞争格局。自1969年至1977年的9年中,拜仁慕尼黑和门兴格拉德巴赫分别获得了4个和5个冠军,实现了对德甲联赛的轮流统治,德国足球凭借职业联赛对球员的体系化培育获得了1974年世界杯冠军,迎来了德国足球史上二次崛起的辉煌(第一次崛起为1954年获得世界杯冠军),也为德国晋升世界足球顶级球队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在德甲诞生10年后的欧洲俱乐部赛场,拜仁慕尼黑在1974、1975、1976年连续三年获得了欧洲冠军杯冠军,抒写了俱乐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段历史荣光,汉堡队在1977年获得了欧洲优胜者杯冠军,门兴则在同年获得联盟杯冠军。这些荣誉标志着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跻身于欧洲一流足球联赛的行列之中,实现了联赛的首度崛起。

1.2 调整徘徊期(1978-1999)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门兴格拉德巴赫俱乐部由盛转衰,在1977年获得最后一次德甲冠军后,便一蹶不振,逐渐成就了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一家独大的德甲传统格局。在1978年至1990年期间,拜仁慕尼黑总计获得了7座联赛冠军,其次为汉堡队3次,科隆、斯图加特、云达不莱梅各1次,德甲的传统秩序逐渐明朗。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逐渐成为世界足球的中心联赛,“小世界杯”气候基本形成,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球星云集意大利。而此时德甲级联赛则相对变成了狭小的舞台,已经不能满足很多球员施展才华的需求,因此,如德国球星汉斯·穆勒、鲁梅尼格、布里格尔、鲁迪·沃勒尔以及被誉为德国三驾马车的“马特乌斯、布雷默、克林斯曼”等知名球星都在20世纪80年代纷纷登录意甲。而德甲虽然也引进了凯文·基冈,车范根等知名度较高的优秀外援,但无论是吸引力还是联赛整体水平都要逊色意甲很多,并且由于当时德国冬季气候寒冷,严重影响了联赛的进程和质量以及球员休息,因此在1986年德甲开启了长达8周左右的冬歇期模式来保护联赛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德甲球员流失所造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德甲联赛在当时欧洲足球界的整体竞争力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凭借一批高水平海外球员的出色发挥,1990年的联邦德国足球队仍然夺得了阔别16年的世界杯冠军,这为相对低迷的德甲联赛注入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动力,加之1990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迎来统一,德甲联赛也吸纳了前东德的球队,虽然在合并过程中也存在分歧,但新的德甲联赛实现了扩军,从18支顶级球队扩大到20支,并且设有4个降级名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德甲联赛的内部竞争性。另外,自1990年开始德甲联赛出售电视转播权后,各职业俱乐部从中获得了相对均衡的经济收益,促使各队获得了相对平衡的财政支持,虽然拜仁的国内优势依旧存在,但整个20世纪90年代,共有5支球队获得过德甲冠军,其中升班马凯泽斯劳滕出人意料的获得一次德甲冠军,另外多特蒙德崛起并获得2次德甲冠军,可见当初德甲球队的实力差距已经大为缩小,良性竞争格局初现端倪。在1995年博斯曼法案生效后,德甲球员转会空前频繁,以财大气粗的拜仁慕尼黑为首的大牌俱乐部开始网罗并过分依赖优秀外援作用,致使整个德甲在本土后备人才培养投入上严重不足,造成德甲出现了老龄化问题。人才的青黄不接让德甲在欧洲赛场仍然面临竞争力不足的弊病,仅多特蒙德在1997年获得过一次欧洲冠军杯冠军,沙尔克04和拜仁慕尼黑分别获得了1次欧洲联盟杯冠军,云达不来梅获得过1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而作为德甲王者的拜仁在1977至2000年的24年中绝缘于欧冠冠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德甲顶级球队在欧洲舞台上的相对平庸。

1.3 改革复兴期(2000年至今)

1999年拜仁慕尼黑在欧冠决赛中崩盘和2000年欧洲杯上德国队的历史性溃败严重打击了德国足球的自尊,当时的德国足球人才出产乏力,国家队年龄老化以及俱乐部过分依赖外援的顽疾逐渐凸显。为了能够实现德国足球的复兴,更好的促进联赛的健康发展,德国职业联赛协会于2000年12月18日成立,该协会是由德甲和德乙联赛的所有成员组成。2001年5月由德国足球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俱乐部代表组成了“德国足球联盟”,其作为职业联赛协会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德甲和德乙的相关特许商品销售、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工作,并且负责德甲和德乙联赛的组织管理、比赛运营、各类大型比赛的商业推广、比赛市场开发以及对接社会进行广告赞助等工作[1]。这一改革打破了德甲将近40年的传统运作模式,充分整合了德甲、德乙的资源,形成了更为专业成熟的组织管理团队,打破了俱乐部单打独斗的商业运作方式,给德甲带来了全新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然而2002年德甲转播商基希尔集团由于债台高筑而宣告破产,对于依赖转播费生存的中小球队造成致命打击,大俱乐部也受到财政冲击,上市俱乐部多特蒙德濒临破产,经济危机之下的德甲联赛优秀外援纷纷流失。对此,德国足球联盟与德国足协紧密谋划,连续酝酿了系统性的改革措施及相关政策来振兴德国足球,对职业联赛和俱乐部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进行改善,对健康的联赛文化品牌进行塑造,并且还组建了德国足协主导的天才训练中心,实行天才球员发展计划,强化青训体系建设,弥补人才流失的危害[2]。另外,两德统一期间的海外德裔移民回巢以及之后的劳工移民逐渐增多,为德国足球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新生代的德国足球人才在2002年世界杯以后随着联赛管理改革的深入和青训培养力度的增强而加快了涌现速度。尤其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后,德国足球迎来了全面的复苏,德甲联赛品牌活力和球市异常火爆,数据显示,德甲2008/09赛季共有1 758万人观看德国足球联赛,实现了观众人数连续8年增长[3],而随着意甲联赛在电话门事件后的逐渐势微,德甲联赛超越意甲联赛,并进一步甩开了与后者的差距,与西甲联赛、英超联赛一起稳固地坐上了世界顶级足球联赛前三甲的宝座,经过多年的运作,德甲联赛终于彻底走出了“基希尔破产案”的阴影。虽然在这一时期,拜仁仍然是德甲的领军球队和超级霸主,但以多特蒙德为首的一批德甲劲旅纷纷向拜仁挑战,仍然有多支球队获得了联赛冠军。在欧洲赛场,德甲俱乐部的竞争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尤其是2010年以后,德甲球队在欧洲冠军联赛中的整体竞争力大为增强,2013年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还实现了对欧冠冠亚军的包揽,达到了德甲球队辉煌的顶点。

2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运营成功的支持系统

2.1 经济社会层面支持:德国独特创新的经济模式和理性社会改革

莱茵模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正。在这一经济模式主导下,战后德国迅速实现了经济复苏,从1950年到1966年,德国经济年均高速增长7.9%,失业率不到0.7%,基本实现适度增长、充分就业、稳定通货和对外经济平衡“魔术四边形”所要求的目标,创造了 “德国经济奇迹”[4]。正是得益于这样优厚社会经济背景,德甲联赛迅速发轫并逐渐崛起。

虽然此后德国也深受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困扰以及两德统一后的经济衰退之苦,但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再次通过经济和社会福利改革,实现了莱茵经济模式的升级。1998年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上台期间,德国高福利制度和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一直困扰着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时德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民众生活每况愈下,“欧洲病夫”曾在当时被用来形容德国疲软的经济状态[5]。对此,施罗德政府于2003年3月推出了以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改革为核心,涉及促进教育、减免税收、增加创新投入等名为“2010年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之后的默克尔政府继承了这一社会改革方向,通过改革养老金记发方式、引进累计型的“里斯特养老金”等开源节流方法缓解老龄化的冲击;医疗保险改革中,除继续缩减开支和强调共付责任外,默克尔政府在2007年推出了以鼓励和强化各医疗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模式来提高医保效率,控制缴费率上升和引入全民医疗基金方式等提高医保覆盖率相结合的配套改革。在劳动力市场领域,通过制定并实施四个《哈尔茨法》,着重破除过度的雇佣保护制度,提倡灵活就业和自我创业,改革失业救济制度等奖勤罚懒,增加劳动力市场活力[6]。通过全面改革的德国在面对欧债危机的冲击时能够独善其身,成为当前欧洲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和核心动力。德国民众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并且德国具有成熟完善的休假制度,因此,德甲联赛的上座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总之,德甲联赛最近几年强势复兴背景下球市的火爆增长以及联赛财政健康的形成正是得益于当前德国坚挺的经济持续力和理性社会改革成效等优良的外部环境。

2.2 文化哲学层面支持:德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商业哲学助推

德国人向来具有崇尚科学的理性思维,这使他们对自己在社会中或团队中有着明确的定位和归属,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和秩序感,而在心理层面,德国人又具有自信、自觉、顽强、冷静甚至冷酷的特点[7]。德国人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一方面塑造了德国足球的铁血特性,形成了日耳曼民族特有的足球文化基因,进而促使德甲联赛的风格趋向讲究团队协作、注重精密配合、充沛体能和钢铁意志、技战术实用、毫无华丽甚至略显沉闷单调。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它对球迷文化素质、价值观以及俱乐部的营销理念和商业运作层面更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最终对促进德甲联赛的健康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德甲联赛观赛球迷间的集体和谐性。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德国足球流氓将法国警察打成重伤,对德国球迷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这引起了德国政府对球迷治理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广泛措施。一方面,德国政府加大司法介入力度,另一方面,德国足协也在培育球迷文明观赛上狠下功夫;此外,德国足协还致力于引导球德国球迷建立理性的球队情感观,德国社会学家曾对德国球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德国球迷基本是属于理性球迷,而非狂热球迷[8]。另外,由于德国足球在地域上均衡分布,顶级联赛俱乐部地域不扎堆,也没有地域政治上的分歧,更没有两家俱乐部之间贯穿历史的对抗。比较而言,德甲联赛更多的是洋溢着文明和谐观赛的氛围,很少出现地区球迷之间的恶性争斗以及球场极端暴力行为。因此赛场与球迷的健康很大程度上为新时期的“健康德甲”在加分。

其次,俱乐部之间具有“德国利益”至上的集体主义存在感。在职业联盟的利益平衡机制作用下,小球会在德甲联赛电视转播收益等方面获得了相对平等的经济收益,并且拜仁等传统强队还会通过友谊赛等形式公开为濒临破产的球队筹钱捐助,可以说人性与和谐的制度设计为遏制俱乐部两级分化的非均衡发展创造了首要条件。而作为俱乐部集体主义感的另一个反映则是传统的转会模式,拜仁慕尼黑队作为德甲老大哥经常在其他球队物色球星,而无论是中小球队还是像多特蒙德等拜仁的直接争冠对手,也有着将自身培养成名的球星卖到拜仁的传统,而不是蓄意直接卖向海外,这种颇具“奉献精神”的转会行为也是德甲俱乐部之间理性同盟关系的侧面彰显,并且一旦拜仁打进欧冠决赛等重大时刻,其他俱乐部球迷往往会宣称“此时我们都是拜仁球迷”来支持德国足球。这样相对温馨融洽的俱乐部关系在当今日渐功利化的职业联赛竞争中是难能可贵的。

再次,德甲联赛及其俱乐部运作的商业哲学理念体现了善治和务实精神。当前,德甲俱乐部普遍施行会员控股制度,即“50+1”政策,即规定俱乐部会员至少拥有51%的控股权,实现了“股东与基层球迷”共同参与管理俱乐部决策模式[9],另外,德甲联赛及其俱乐部的运作上的睿智与精明还体现在对外援的使用上,即便拜仁这样的大牌俱乐部在引援策略上仍然是相对理性的,他们会综合考虑球员的职业性、整体性、实用性和可塑性,决不会花冤枉钱去引进身价暴涨的超级明星,这种德国人特有的商业哲学理念对德甲联赛的稳定发展尤为关键,确保了俱乐部财务预算和工资结构的平衡,对形成俱乐部之间的良性竞争大有裨益。

2.3 制度管理层面支持:德国政府的高度支持和职能机构履职

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的足球对于德国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精神象征意义,每一次德国足球的崛起都与德国社会进步关系紧密。如1954年西德足球队击败匈牙利获得世界杯冠军,被称为“伯尔尼奇迹”,该事件在民族心理层面为德国社会摆脱二战的心理阴影进而推进经济社会的重建给予了巨大振奋,进而对新德国的国际形象重构和民族形象重生以巨大推动。1974年西德足球队二夺世界杯则是在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背景下实现的,德国经济和德国足球双重腾飞,正式宣告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强国的归来。1990年世界杯三度摘冠则象征着即将迎来统一的德国社会的自信。2014年世界杯的王者归来更是振奋了“欧债危机”下德国社会的信心。可以说,德国足球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福音。但无论是政府有意或无意为之,充分挖掘足球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已经得到德国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

首先,德国政府对足球治理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及其现代化思维。在“尼泊尔”奇迹以后,德国政府逐渐看到了足球运动背后所潜藏的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无形中促使德国社会的发展史和足球发展史构建了血肉相连的默契关系。德国政府对德国足球治理的现代化思维及责任意识的加强突出反映在多个层面,如德国政府曾多次积极主导申办并举办足球世界杯、欧洲足球锦标赛、女足世界杯等国际大赛来推动德国足球产业、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曾强力介入并有效治理足球犯罪行为,还致力于德国职业足球博彩的规范与健康发展,促使其最终为德国足球公益事业服务;同时还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措施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投入标准规模的青训基地建设,加强其足球场馆的社会开放性及其俱乐部工作人员的社会服务性等方式推动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这些做法虽然更多的是政府出于对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推进的考虑,但客观上却不断在为德甲联赛发展营造更好的法制环境、产业环境以及人才培育环境。

其次,除政府层面的有效治理外,德甲联赛的职能管理机构也在高度履行职能,并且高度重视联赛及俱乐部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其一,德甲足协与德国足球联盟的协同管理形成了有机分工、职能明确的领导力量。2001年成立的德国足球联盟有效分担了德国足协的繁重业务,形成了两个职能机构各有工作侧重,但也能进行全力制衡的管理格局。德国足球联盟主要负责代理俱乐部处理比赛管理、公共关系、媒体事务等领域业务,更加重视于联赛的运作与管理方面,如电视转播、品牌推广、商业开发、市场营销等经济性事务;而德国足协更多的工作重点则是投身于足球政策规划、青训体系建设、足球法制建设、俱乐部财务健康评估等等事业性领域[10],这相对做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避免了从源头上的行政权利和经济权利的集中,扫清了德甲联赛在领导管理层面上的不透明和暗箱行为。其二,秉持财务健康和“球迷为本”的双重经营目标。“50+1”政策长久以来作为德甲俱乐部股份特征为德甲赢得了稳定的市场秩序,大大减少了恶性资产发生的风险概率。这一政策虽然也阻碍了德甲中小俱乐部的融资渠道,但德国联赛委员会审时度势,为此推出了新的“50+1”政策,即同意企业或个人作为多数控股者存在,但必须连续有效运营俱乐部20年以上,如此睿智的政策不仅保留了德甲球迷利益第一的传统,也给俱乐部带来了长远的投资机会,有效避免了投机行为。其三,联赛发展以本土力量为主体,摆脱外援依赖性。1998年和2000年的人才危机给德国足球敲响警钟,2002年“基希尔破产案”之后的德甲更是对外援的引入高度谨慎,归根结底,联赛过度依赖外援将无益于本国足球力量的实质提高,必须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方能确保联赛发展的健康与繁荣。早在2000年,德国足协便深刻意识到了本土人才不足的危害,故及时出台了“足球复兴十年计划”,强化了职业俱乐部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是改革基层足协体系,广泛建立训练基地,制定全德统一的训练计划并提供财政支持,给青少年球员和职业足球俱乐部提供双向选择机会。其次是联络协调俱乐部,通过足协制定的政策推动俱乐部重视并发展青少年足球,足协要求德甲、德乙36支球队必须设立自身的青训中心,否则将被取消参加联赛资格。同时,青训中心需配备全职教练、寄宿制学校和充足的场地等基础设施。这个庞大的青训系统,德国足协和各俱乐部总计投入逾6亿欧元。再次,与学校紧密配合,建立教育双轨系统,球员足球训练的同时接触各类常规教育、职业教育,为球员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11]。这一系统性改革促使德甲俱乐部大大加强了自身的梯队建设和本土球星的涌现力度,逐渐摆脱了对外援的依赖性。

2.4 人才教育层面支持:青训体系标准化和校园足球双管齐下

德国足球的复兴计划产生于21世纪初,德国足协于2002制定了名为“人才培育”的足球复兴计划, 该计划是德国足球人才涌现的源头,主要以构建强有力的青训体系为重点,加强俱乐部、足协和国家队三者的紧密协作,通过实施繁荣社会草根足球、构建集团化的俱乐部青训中心、加强足球体教融合力度等战略,形成了德国全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巨大的后备人才储备库为新时期德甲联赛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提供了巨大驱动力,德甲联赛后备人才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设计。德国足协在1999年推出了天才球员临时发展计划,2002年推出天才球员扩展发展计划[12],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两级刷选体系培养天才精英球员。第一级是在全德366个培训网点对11-14岁天才球员进行一次刷选和培训,第二级是通过职业俱乐部的竞训中心和精英足球学校对第一级刷选出的球员进行再培训,这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天才球员的遗漏和流失,保障了任何有天赋运动员发展的权利[13]。2007年德国足协还推出足球青训质量认证体系[14],即德国足协与以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为基地建立的Double PASS公司合作,建立了基于8个维度、200个左右加权标准、总计5 000分的德国青训培养质量认证体系,又称为“Foot PASS”评估系统。该标准化的认证评估体系对青少年天才球员的成长给予了规律性、科学性、系统性开发,截止2012年共有6 289名天才球员进入了职业俱乐部的竞训中心继续培训。2012年当年U15-U21各级国字号青少年队中的171名球员中,165名全部来自德国青训制造,另外6名来自海外培养。正是在这一系列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计划落实与推动下,2010年以后德甲联赛的本土优秀人才出现了井喷状态,为德甲联赛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也成为德国夺取巴西世界杯冠军的重要保障。

其次,人才培养通道的畅通设计。德国足球“人才培育”计划的金字塔根基由366 个培育基地、29位基地协调人和近千位基地教练组成,优秀球童通过鉴定可入选各大俱乐部下属的青训中心,同时在全国35所精英学校接受普通基础教育。各年龄级别的青少年联赛组成了青少年由基层足球通向精英足球的重要通道,为青少年选拔、提高和展示足球实战技能提供了重要平台。经过层层选拔的可造之材则有机会进入各国性职业联赛,包括晋升顶级联赛德甲。“人才培育”计划为德国足球选才过程铺设了一张全覆盖与全过程的专业支持网络,为天才发现提供了巨大支撑。为了进一步提高足球人力资源储备,德国足协 2014年还决定在法兰克福投资8 900万欧元建造一座足球学院,并将目标瞄准为培养德甲教练与国家级足球裁判以及集训国家队为己任,进一步提升教练容量及其业务水平。当前德国共有28 400位持有欧足B牌照的足球教练,5 500名A牌照教练,1 070人具有专业教练牌照,而这些数字将在以后继续提升。在青少年足球资金保障方面,甲、乙、丙三级联赛各俱乐部每年投资将近 1 亿欧元用于足球人才培养,自2002 年以来,累积总投入为9.25 亿欧元。可见,德国职业联赛和德国青少年足球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再次,校园足球注重人性化和科技化教学。虽然德国青训基地异常强大,但德国校园足球才是青训系统真正的金字塔塔基,是德国足球及德甲联赛崛起的关键一步。德国曾利用2006年世界杯的巨大契机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德国足协于当年10月1日推出“校园足球行动”,向22 000所小学与特殊学校派发“世界杯感恩大礼包”,内含足球与球服以及校园足球攻略,其中主旨是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积极人格特征的形成,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足球运动技能,关心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2012-2013学年,德国足协还与联邦健康教育中心合作实施“双传球 2020”计划[15],包括设计校园足球比赛和游戏,培训初级足球教练员,加强校园足球与职业俱乐部的联系,为青少年建设大量足球场等等,有效吸引了社会力量促进校园足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德国校园足球尤其注重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德国校园足球的教材使用是相对灵活的,各州都有自己的教材版本,并不追求千篇一律。当前的德国校园足球教材有上百种,如《愉快足球》《足球训练》等1-4年级的教材主要是培养德国少年的足球兴趣。一般教材既包括对传接球、运球等基本动作的讲解,也注重足球规则知识传授,还会加入德国国脚的励志故事。更有不少足球教材设计有足球游戏和足球歌曲,并用生动的多媒体技术解析足球技战术。有的教材还提供手机二维码,扫描后可获得技术视频[16];可以说,德国校园足球教材的设计上具有科技化、数字化和人本化等特点,强调用竞赛精神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理念。总之,科化教育和人文熏陶相结合成为德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育的重要标签,这无疑为德甲联赛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供了基础教育保障。

3 对我国足球发展的若干启示

首先,深化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构建足球事业一体化的生态圈。可以说,足球事业就是一个由各个不同单位组成的一体化的生态圈。这些不同要素如果能够相得益彰,互为支持,则足球事业的生态圈将健康有序的运转。反之,则会相互抵消,造成生态紊乱。德国足球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足协及联赛职能部门在德甲运转以及整个德国足球大系统中的重要领航角色。因此,我国必须坚决打破传统僵化的足球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整合管理资源,构建民主、专业、更富效率的职能管理部门,在联赛长远规划、联赛品牌建设、联赛健康监督、联赛风险预防、联赛人才培养等领域缜密计划、大胆投入、形成特色,力争从构建生态化的联赛系统入手,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职业联赛的顶层设计,在明确职能部门的治理职责及权限基础上提高其治理业务能力。

其次,强化俱乐部公共服务职能,紧密联系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发展。当前,我国以中超联赛为首的职业联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中超联赛及其各俱乐部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增强,知名度日渐提高,同时我国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事业也开始快速起步,如何将联赛的发展成果分享于全社会,让联赛的发展与社会足球、校园足球的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互相支持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务必要充分利用职业俱乐部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并发挥其服务职能,这不仅有利于俱乐部赢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品牌效应,更会对我国草根足球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同时也是进一步构建我国青训体系的一个重要契机。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行政途径、法律途径和奖惩相结合等多种手段督促俱乐部在构建青少年梯队建设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并给予配套性的政策、财政、保险等支持,最终结合广泛的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网络合力打造覆盖全国的青训系统网络。

再次,注重俱乐部和联赛长期规划和财务健康水平,提升联赛健康度。在我国不断加强“外援”军备竞赛的中超赛场,各俱乐部的财政健康必须得到有效监控,这不仅关系到俱乐部的长远利益与发展,更关系整个联赛的生命质量。一旦出现投资人资产不良甚至破产的不良局面,俱乐部的生存与发展将何去何从?这必须引起足够警觉。因此有必要对中超乃至中甲等职业俱乐部施行必要的财政公平政策,并进行严格的财政健康评估监督。无休止的购买超级球星并非长远良策,而应引导职业俱乐部向培养青年国脚甚至国脚组合为战略方向。正如知名教练徐根宝在崇明基地“十年磨一剑”培养多名国脚的“卧薪尝胆”之举,如若各俱乐部都能普遍重视青训,持之以恒进行精细化培养,加大国脚的输送力度,中国足球人才辈出的时代绝非没有来临的可能。总之,联赛的健康度越来越与青训质量与效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甚至互为动力。

最后,加强青训体系标准化建设,深化足球教练员培训机制,加大对青少年足球教材的开发力度。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督促职业俱乐部加大自身青训梯队建设只是青训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提高青训体系的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仍然在于系统设计适合我国足球国情的青训标准化体系考核与评估标准,因此我国应综合借鉴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青训体系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加强与第三方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中外俱乐部软硬件设施指标和青少年球员身心发展指标间的比较研究,研发出适合我国当前足球发展现状的青训标准化评估体系进而指导全国青训机构的建设。另外加大基础足球教练员普及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建设我国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大B级教练和A级教练的队伍建设,因为这些教练是足球教练金字塔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在校园足球普及过程中对适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足球教材体系的开发是极其必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儿童对足球的健康认知及其兴趣的持续性培养。

[1] 彭国强,舒盛芳.德国足球崛起的历程及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92-98.

[2] 德国崛起为中国足球指路[EB/OL].http://sports.qq.com/a /20100704 /000107.htm,2014-10-01.

[3] 德甲,一个真实的成功故事(三)[EB/OL].http://soccer.hupu.com/column/38392.html.

[4] 莱茵模式的德国经济社会实践及其启示[EB/OL].http://whb.news365.com.cn/shsh/201407/t20140728_1163967.html.

[5] Meier H E.Solidarity and Market Power in German Soccer: the Regulation of Collective Selling[J].Football Studies,2003,6(2):23-26.

[7] 隋晓航.德国文化与足球[J].百色学院学报,2007(3):123-125.

[8] 汤丹.德国球迷[J].足球俱乐部,2009(11):24-26.

[9] 俞宏光.德国足球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44-148.

[10] 范海龙.中德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8.

[11] 足球复兴十年计划 德国足球的启示[EB/OL].http://he.people.com.cn/n/2014/0710/c192235-21626739.html.

[12] 李岩.德国足球协会天才球员发展计划效果评估[J].体育与科学,2012(3):52-56.

[13] Henk Erik Meier. Solidarity and market power in German soccer: the regulation of collective selling[J].Football Studies,2003(2),24-26.

[14] 张斌.德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42-145.

[15] 校园足球:德国夺冠必由之路[EB/OL].http://www.yponlinesjtu.com/xydt/2015/0119/2544.html.

[16] 欧亚足球强国如何从孩子抓起?德国足球教材上百种[EB/OL].http://lx.huanqiu.com/2015/ lxnews_0319/31790.html.

(编辑 任丹)

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and Support System of the German Football League

PU Yijun1,2, DAI Fuxiang2, JIANG Changdong1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German Football League (Bundesliga).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he German Football League through its three periods i.e. the rising period, the adjustment period, the reform and revival period. Secondly, the paper studies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German Football League, finding tha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upport lies in the innovation of economic pattern and the rational social reform in Germany, the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support comes from Germany’s uniqu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business philosophy, the systematic and management support lies in the German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and the functional agencies’ performance of their duties, the educational support lie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youth player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promotion of campus football.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s the enlightenments that the German Football League provides for the football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include: deepen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egrating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construct football’s ecological circle; strengthening clubs’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to build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and that of social football; paying attention to clubs’ long-term plann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football leagues; strengthen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youth player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efforts of developing youth footbal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epening the coach training system.

Germanfootball;Bundesliga;operation;historicalevolvement;supportsystem;enlightenments

G84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3-0066-07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欧洲校园足球发展历程模式及启示研究”(15BTY056)。

浦义俊,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竞技体育与体育史,E-mail:pyj20312@163.com。

1.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常熟理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熟 215500 1. School of P.E., 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Suzhou, 215021; 2.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Suzhou 215500

2015-07-25

2016-03-24

G843

A

1001-9154(2016)03-0066-07

猜你喜欢
青训德甲联赛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中等数学(2020年12期)2020-04-13 05:53:00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中等数学(2018年12期)2018-02-16 07:48:42
德迷福音
足球周刊(2014年1期)2014-03-03 14:37:15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
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
信虫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