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大学篮球教学差异的比较研究

2016-11-28 09:57:3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差异

郑 勇



中美两国大学篮球教学差异的比较研究

郑勇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

摘要:篮球教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规范性是高校教学管理和体育文化培育任务的核心所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及教学现状,从校园开展情况及文化培育状态、课程制度及毕业规定和教学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赶超先进水平的大学教学体制的改革建议大致方向,希望能为我国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和校园乃至全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国;美国;大学篮球;教学;差异

引言

美国职业篮球联盟(简称美职篮,NBA)代表了篮球运动发展的风向标与最高水平,而有着百年历史积淀的大学生联赛(NCAA)则为NBA输送了超过八成的球员,成为其良好运作的基石。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学校园内,篮球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一运动项目,与足球形成了分庭抗礼的态势,其普及和受欢迎程度也是其它运动项目望尘莫及的。中国大学篮球在依样画瓢地极力模仿美国大学篮球的组织和竞赛模式,但就现状来看,中国大学篮球仅仅是学到了一个完整的外壳,而对美国大学篮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并未彻底理解、学习和吸收,因此进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阶段[1]。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不仅难以与世界先进水平抗衡,竞技能力下滑严重,各项运动赛事成绩较差,而且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方面有着诸多不足与待完善之处。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机制促进国内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及运动的发展,提高篮球竞技能力并与西方篮球强国抗衡,已是迫在眉睫的课题。制度的建立、手段的实施源于篮球理念的设计、篮球文化的传播与科学的训练和管理,因此本文拟对中、美两国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和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大学篮球运动员培养方案、策略及教学模式,为我国大学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及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1校园开展情况及文化氛围培育

不得不承认,西方体育文化在篮球运动形成的过程中更具有深层次的体育内涵与思想,中国民族文化在体育及篮球理念和精神上的影响确实乏善可陈,而不可割裂或抛弃的是,篮球不能仅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健身的方式,其精神内涵和人文情怀等文化因素更应该得到充分理解。篮球文化的内容包含精神、物质、制度以及象征四个方面,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影响着大学师生的精神生活,而大学篮球的象征文化是其除对内部人员影响外对周边地区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向心力[2]。

1.1中国

据媒体报道及本人在校园观察,在中国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数庞大,群众基础优厚,在场地相对丰富的大学校园里可窥一二。即使大部分高校均成立专业或业余篮球代表队建立,综合体育馆,但篮球专用的场馆则凤毛麟角,因此硬件设施的配套程度及校方的重视程度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篮球运动的需求。虽然有大篮协和CUBA的全国范围内的运作,但难以掩盖的是,校园篮球整体竞技水平不高,企业赞助薄弱,各参赛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新闻媒体的参与热情时有时无,宣传效应不尽如人意,使得整个大学生联赛活动在大学生中间的知名度不高[4]。鉴于中美两国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高等教育发达程度、竞技体制等因素,中国大学有组织地招生、培养专业学生运动员和开展高水平篮球竞技运动还刚刚起步,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与市场运作、新闻媒体参与以及紧密相关的专业技术类的校园活动开展均显不足。

1.2美国

美国是现代篮球运动的发源地,篮球项目在整个美国受欢迎程度仅低于橄榄球项目。据史料记载,第一场篮球正式比赛就是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内举办,因此篮球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发挥着不可比拟的影响力。大学里硬件设施充足,座位数在万人以上的专业篮球馆比比皆是。几乎各校均成立自己的篮球代表队或篮球俱乐部,且运动水平较高。另外,美国高校篮球代表队的训练与比赛均受到校级管理者的格外重视和学生们的广泛关注。每到赛季,校际之间的比赛更是如火如荼,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近乎疯狂的追踪报道、渲染气氛,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象,不仅树立学校自由、奔放、运动的形象,而且成为提高学校声誉的一种手段,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本校[3]。

2课程制度及毕业

现代社会加强文化课程学习是培育文化素质教育和提升运动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的的基础,会增强运动竞技水平。

2.1中国

我国各大学对运动员的学习、训练有不同的管理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 其一是构建校级的运动管理负责制,掌管运动员的学习及训练,人员构成复杂多样,比如分管体育的校长、专业系主任、辅导员、体育竞赛管委会主任和教练班子等;其二是专业的体育管委会与其它有关联的系、教务处协调管理。各高校对专业篮球运动员毕业的规定也较为宽松,倾向于运动成绩而忽略或淡化文化课成绩。中国和美国高校对专业运动员的文化课及学业均有强制硬性要求,训练及联赛的安排也能与课程学业充分协调。美国的优势之处在于学业管理细节化、法规化、执行能力及效果强,由各系在联赛的安排下专门负责;特色之处是将学习效果与训练和比赛关联,采取放宽学习年限和保留学籍的方式确保文化课及学分完成。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的专业运动虽有两种管理模式,但宏观有余而细致不足,弹性强而缺乏执行力。学习、训练、比赛三者分而处治,训练强度较小,比赛场数少(约为美国大学的1/3),竞技能力处于比较业余水平,从每年升入CBA专业运动队的人数可见一斑。

2.2美国

经过专业考试及招生升入大学后,学员选择专业的自由度较大,在宽进严出的学分制管理下,倘若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业并取得相应学分,可申请延期,直至修满学分结业。解决课程学习、完成学业和高强度训练的矛盾的方式,从NCAA法规及章程的硬性规定可见一斑,比如:1) 专业运动员的毕业率必须与该校普通学生的毕业率齐平;2) 管理运动员的学习及学业与其它学生的管理部门一致,独立于体育管理部门;3)运动员的课程选择权及成绩管理权只属于任课教师,不受运动员、教练员和校方管理者干扰。另外,具有参赛资格的运动员必须在全日制体系管理下,学习成绩不得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否则同样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各大学运动中心通过实时的成绩档案来检测学业的进展状况。另外,哈佛大学强调,在高度竞争的体系下,必须通过多种手段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参与者的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社会适应性的完善与情感疏通。因此众多高校鼓励篮球运动与活动,将具有竞争性和娱乐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作为完善学生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体学生提供参加体育竞赛活动的机会更是被美国的大学视为自身的使命。

3教学及管理

3.1中国

在中国文化课学习一直是高校专业联赛课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国高校中参加篮球专业比赛的队员分布在文、法、教育、管理等分散的文科专业中,在比赛期间缺课难以避免,势必造成专业文化学习不系统、不连贯的现象发生。运动员在比赛期叫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同吋加上旅途疲劳,身体以恢复为主,对文化课的学习基本处于抑制的状态。由于长期积累的“只讲训练实效、忽略文化培养”思想的影响,专业球员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始终流于表面与懈怠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特长生的招生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与运动主管部门与课业管理部门或教务处分而治之、失责推诿有关,难以建立统一认识或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难以确保文化课教学的效果及运动员思维等综合能力的提高[5]。另外,采取的管理模式为以单位为依托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非社团类的平行辐射的凝聚组织模式。不足之处就是,影响力和受众面较小,水平有限;得不到学校的重视,资金场地受限,难以组织起有规模、较正规、全方位的文化活动。

3.2美国

美国高校遵循综合素质与学术水平齐驱并驾的平等原则,鉴于此普遍实施学分制,运动员并不存在特殊照顾。学生专业选择面宽广、自由度高,学籍制度灵活多样,因此该国大学体育联合会尤其规定:禁止将运动员仅当作比赛获胜的筹码,必须保障学业及学分,促进身心健康综合发展,从而保证教学与教育原则的实现。在美国考试诚信度较高的氛围下,规定任何学员均不得少于一定数额学期的文化学习,参加任何大型文体运动竞赛或联赛均不能超过四个赛季,且对于修完规定学分是一项硬性规定。在完成选课后,上课的形式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虽然课堂的组织有一些松散,但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对学生课堂考勤管理非常严格,参加所有的课程是强制性的。另外,在美国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更多的则是依托于学生社团而组织进行的。许多大学为了解决学习与训练二者的矛盾,帮助运动员结业,从而投入专门资金和人员从事辅助教学的工作。

4改革建议

如何更有效地发展校园篮球运动、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有效性和协调运动员训练比赛与文化课学习已成大学篮球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引导大学生真正投身校园篮球运动的宏观导向。如何完善大学篮球教学体制可以从宏观方向入手:1)加强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协调管理,并且明确参加校际体育竞赛的负责机构统一管理。2)多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与动作示范相结合,加强对技术型专业篮球老师引进与篮球队教练的培养。3)健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政策法规,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指明方向,引导高校篮球与体育教学改革合力推进[6]。4)高校成立篮球社团或校园篮球俱乐部,建设校园篮球文化,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篮球专业教学相辅相成。5)建立教职员工的综合评价标准,促使其积极主动而不失原则的为学生运动员服务等[7]。

5总结

总而言之,中国与美国在校园篮球开展情况、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竞技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大学篮球教学的培育中,高校师生拥有良好的篮球课堂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引进一定数量高水平教练员提高师资力量、丰富有效的科学教学与训练手段;建立与健全竞赛管理体制,加大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投入,发展和壮大我国CUBA品牌意识,营造浓郁的大学篮球文化氛围;将热爱、参与、拼搏与团队作为基调传播高校篮球运动精神,才能使我国高校篮球得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霍传颂.非物质文化视角下中美大学篮球文化构建的对比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1-2.

[2]鄢先友.我国大学篮球文化结构与功能剖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120-121.

[3]普通高校篮球队面向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发展目标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95-97.

[4]张培峰,张讳.中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学报.

[5]张子雄.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化现状调查[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7): 54-57.

[6]彭海丰,郑勇.论大学篮球教学的体制性改革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5(7):82-84.

[7]陈新建.美国大学篮球给我们的启示—基于在马里兰大学培训、考察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 30(5)116-118.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GJSK3897989)

作者简介:郑勇(1981-),男,四川泸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7-0005-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03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University Basketball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Zheng Yong

Abstract:Rationality, effectiveness and normativityof basketball teaching are the cores of 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ports culturecultivation.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stud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campus development situation, culture cultivation, course system,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this essay analyzes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ccording to this, it points out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for surpassing the advanced level, and hopes to offer reference for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high-level basketball athletes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and even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Key words:China, America, college basketball, teaching, differences

Sport College of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Sichuan, China.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差异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5:39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
环球时报(2012-05-28)2012-05-28 0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