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伟
(长春光华学院体育教研室 吉林长春 130031)
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郭兴伟
(长春光华学院体育教研室 吉林长春 130031)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在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的大背景下,许多民办高校通过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全面协调学校体育教学各组成部分及运作环节,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协调发展的校园体育运行系统。实证研究表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个性发展、体育兴趣培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克服气候条件不利影响等多方面具备积极的作用,为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民办高校体育课程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研究
民办高校体育应该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发挥其特有的强身健体、增强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作用。然而,在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育运行体系中,课内和课外体育存在严重脱节的现状,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大地阻碍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难以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难以实现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因此把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体育教育的有机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该文根据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结合民办高校的教学实际,结合我国民办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构想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学校体育运动的一种新体系,它既承担着课内体育的教学任务,又兼顾课外体育教学的余暇锻炼和业余训练功能,既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授课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组织形式,是课内和课外两者的有机结合[1]。
2.1课程设置单一
据笔者了解,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仍然很单一,缺乏多重性。多数的体育课程主要包括田径、球类以及一些舞蹈和武术类。这些课程不仅项目单一,而且上课的步骤往往也是一成不变的三个步骤:准备活动,讲解,自由活动,与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相比,并无新意,像学生们喜欢的一些有趣味的项目并未加入到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来,例如花式跳绳、跆拳道、钓鱼等,因此,课程根本无法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很快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上课的效果不佳。
2.2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陈旧。由于教师没有筹备更多的、有利的教学资源,仍然采用的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的模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没有真正体现出主体地位。同时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没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不能够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很难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最终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2.3考核体系单一
目前的体能测试成绩仍然沿用的是单独核算的方式,考核体系单一。有很多学生除了在体育课内的成绩以外,还有课外锻炼、奖励加分等,这些都没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忽视了对课外体育运动的培养和认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育所提倡的健康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定量评价多,定性评价重视不够。
2.4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很多的民办高校过分重视对体育成绩的评定,忽视传授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导致很多学生仍然没有正确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体育运动,只是为了达标而运动。据笔者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9.2%的学生认为评价不合理,而认为合理的仅仅占40.8%,这值得我们深思。
3.1注重指导思想
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增强体育素质的同时,更加强了身体素质的锻炼,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
新的教学目标更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上,时刻注意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更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健康、享受体育。
3.3重新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长效性、多元化,多开展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课。现有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可以增加一些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跆拳道、击剑、武术、花样跳绳、健美操等课程。另外,教学进程的安排也很重要,例如可以按计划有规律地组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增加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3.4建立优秀师资队伍
要开展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优秀的体育师资队伍。这里的体育教师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得满足条件。可以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所谓的“引进来”就是要多招聘一些经验丰富、有着良好体育技能的体育专业教师;而“走出去”是指在校的体育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同时和其他一些院校多些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学习当前最先进的专业体育知识和研究成果,更新当前的教育观念,学习最新的、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这样一来,合理的建立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3.5完善体育设施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体能运动,各个高校的体育场馆应该实行开放政策,且开放的时间和设施也要符合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除此以外,运动设施和运动器械也要丰富多样,比如说,多开辟一些羽毛球场,排球场,开辟健美操,形体舞等女生喜爱课程的场地,这样才能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同时需要对体育场地和设施增加投入,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3.6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课内时间,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合理分配学时。例如,在第一学期,可以开设必修基础体育课和体质达标测试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把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以便于达到教学效果。如果遇到天气情况,刮风、下雨、下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安排适合这些天气的体育活动项目,尽管在室内上课,也不要忽视体育课程的授课质量,培养大学生全面锻炼的体育意识和习惯。课外教学是为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开展不同院校之间的竞赛,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可以拓展体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3.7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方式都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体育成绩评定,虽然这种评价方式简单明了,但是由于评价是在最后,教学成绩不能更改,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幅度。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即时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即时性评价可以随时测试出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努力与进步幅度,更具有科学性,而在一整套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终结性评价,两种不同评价方法的结合应用使得整个评价体系效果明显。
体育教学是民办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关键时期。目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许多民办高校通过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全面协调学校体育教学各组成部分及运作环节,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协调发展的校园体育运行系统[2]。实证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实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课内课外的完美结合统一,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学到基本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巩固、运用、拓展、深化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形成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体育文化、练习体育运动的习惯,该文根据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结合民办高校的教学实际,结合我国民办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构想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肖丽琴.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7,14(2):79-82.
[2]张少东.从体质调研结果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11(1):23-26.
G807.01
A
2095-2813(2016)09(c)-01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