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公共自行车运动发展实践与启示*

2016-11-28 06:18郑志强李向前
体育教育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芝加哥

郑志强,李向前

(山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



芝加哥公共自行车运动发展实践与启示*

郑志强,李向前

(山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

摘要:在城市转型背景下,自行车运动被赋予了城市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革、全民健身等公共使命。通过研究芝加哥公共自行车运动发展的实践,结合我国自行车出行实际状况,对我国公共自行车运动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政策整合,为自行车出行创造政策条件;加强自行车出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出行环境;部门统筹与合作;建立健全自行车运动的教育与宣传机制;对自行车文化与城市文化进行有效整合等。

关键词:自行车运动;公共自行车;芝加哥

目前,以自行车为引领的城市低碳、休闲、健身运动正在全球迅速兴起。作为继纽约和洛杉矶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以“劳动之城(The City That Works)”、“花园城市(City of Garden)”、“巨肩之城(City of Shoulder)”等享誉全球。但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这座城市正被种种“城市病”所困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隐患。根据芝加哥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在芝加哥有120万人有习惯于长期久坐和缺乏运动,这种不良生活方式间接导致了20%的城市儿童体重超标,60%的成年人患有各种临床肥胖疾病。(2)交通环境恶化,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酒驾、闯红灯、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违规驾驶行为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为90%,由自行车骑行者因超速、闯红灯、逆向行驶、错路行驶等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占10%。(3)空气质量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由于汽车数量的剧增,机动车尾气排放几乎占城市空气污染源的一半,近几年,至少有650 000左右的芝加哥儿童和成年人患有各种呼吸道疾病。为了尽快解决以上城市问题,芝加哥政府整合了交通、环境、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政策,并于2005年实施了《芝加哥2015年自行车复兴计划》,目的是通过发展公共自行车运动,把芝加哥建设成为“美国最爱骑自行车的城市”。

从芝加哥自行车运动发展历程来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00年市长自行车顾问委员会成立,实施了《芝加哥2000年自行车计划》,该计划推广了31项自行车运动复兴措施,并建造了10 000个多功能自行车车架与150英里长的自行车道路。2001年芝加哥被美国《自行车杂志》评选为北美地区最大的自行车城市,当时芝加哥长期骑自行车出行的人口已超过100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0年自行车计划的成功。(2)2004年芝加哥多功能自行车车架已经超过20 000多个,可携带自行车的公交汽车有2 000多辆,自行车出行的专用车道长315英里,长期骑自行车的人口大约50万左右。在此基础上,2006年芝加哥政府实施了《芝加哥2015年自行车计划》。(3)2009年芝加哥政府以申办2016年奥运会为契机,提出“自行车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口号,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将芝加哥建设成为集休闲、健身、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世界级自行车城市。

1芝加哥公共自行车运动开展的具体策略

1.1政策激励

其一,对交通政策进行创新,让自行车与机动车出行“路权共享”,提升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的社会地位,优先支持自行车出行。其二,消除对自行车出行的“路段限制”与“年龄限制”,确保市民在上下班期间可以骑自行车经过高速公路、桥梁、高架、地下通道、河道、十字路口等区域。修改《芝加哥城市交通法》、《芝加哥自行车法》等法规,把骑行年龄由18岁降低至14岁,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自行车骑行权利。

1.2开展自行车骑行教育活动

骑行教育包括学校体育教育、社会教育与路权分享教育三种。首先,学校作为青少年、大学生集聚的场所,对于朝气蓬勃、年轻力壮的学生来讲,自行车更像是一种追求时尚与潮流的体育生活方式。2007年政府实施了“自行车校园通”与“自行车夏令营”计划。2008年开始修订《自行车运动》、《自行车大学教育》、《自行车安全骑行》、《自行车健身休闲》、《自行车旅游》等教材,将之纳入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利用体育课与体育课外活动开展自行车运动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自行车历史、自行车休闲娱乐、自行车俱乐部、自行车竞赛、极限自行车运动等。课程基本目标是通过传授学生专业骑车知识,激励学生、青少年一代参与自行车运动,培养学生骑行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其次是社会教育。本文中的“全体市民”主要分为两种,前者是指热爱并积极参与自行车运动的群体,主要包括自行车爱好者、学生、低碳与环保人士、公务员等,对于这类群体,政府主要通过鼓励与支持的教育方式,让其身体力行地参与并宣传自行车运动。后者是指公开反对并抵制自行车出行的群体。对于后者,政府采取开导、说服等柔性教育方式,消除其对自行车运动的抵触情绪,鼓励他们放弃私家车,尝试使用自行车出行。最后是“路权分享”教育。“路权分享”是指教育行人、机动车驾驶者与自行车骑行者相互合作,更加安全与负责地分享城市道路,进而保证道路的和谐与畅通。路权分享教育的目标是教育机动车与自行车驾驶者遵守交通规则、尊重生命,遏制其酒驾、疲劳驾驶、超速驾驶、错位行驶、闯红灯、乱停乱放等行为,争取在2010年将自行车交通事故控制在以往的50%以内。

1.3进行自行车骑行宣传

宣传的具体措施包括:(1)利用政府会议、公共活动、城市节日、体育赛事、音乐演唱会等资源,宣传自行车运动的低碳、环保、健康等优势,鼓励公众放弃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2)发行如《芝加哥自行车》、《芝加哥自行车地图》、《自行车旅游》等专业自行车运动杂志与刊物,增加市民阅读量,了解自行车运动的相关政策与常识;(3)设置芝加哥自行车频道,定期开展自行车专栏节目。栏目内容包括:自行车历史、自行车健身、自行车赛事(环法、环西和环意等最高级别的major tour赛事)、极限自行车运动、自行车户外休闲等;(4)建立自行车网站,综合芝加哥公共自行车发展的真实信息,推行自行车网络实名制服务,注册的市民只要输入自己名字,锁定搜索内容和目标,就可免费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

1.4建设城市自行车运动文化

自行车文化变革是城市由汽车出行到自行车出行转变的根本性因素。围绕“世界自行车城市”、“世界花园城市”等城市文化内涵发展定位,芝加哥政府创办了如芝加哥自行车频道、自行车电影节、自行车摄影节、自行车广告展览等品牌。在实践骑行领域,大力开展“芝加哥自行车日”、“自行车健身日”、“自行车购物日”、“自行车秀”、“户外自行车”、“趣味自行车”、“自行车校园通”等文化节日活动,把自行车运动与城市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推动城市自行车文化品牌建设。

1.5支持自行车健身与旅游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自行车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芝加哥政府制定了《自行车健身与旅游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在自行车健身产业方面,实施了刺激自行车健身消费、自行车塑身和减肥计划等激励措施,并与芝加哥自行车产业协会、健身协会、健身俱乐部等建立合作关系,在靠近市区居民住所5英里范围内的健身会所、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路径、自行车道路等区域建立自行车健身产业带,为市民自行车出行、自行车健身提供方便。在促进自行车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政府与全国各大旅行社、青年旅社、地方旅游组织等建立商业合作关系,建立链接芝加哥与周边城市旅游景点的自行车路线,利用自行车网站发布芝加哥自行车旅游信息,吸引世界各地自行车运动迷来芝加哥旅游观光。到2010年,芝加哥自行车健身与旅游人口已达50万,自行车产业给城市服务、餐饮等第三产业创造了14000个工作岗位与6000多万美元的经济价值。

1.6发展自行车信使

自行车信使是指由自行车业余爱好者团队组合成立的,由芝加哥政府特派持有交通骑行护照的自行车爱好者、城市志愿者、自行车协会会员等组成的半官方、半业余的社团组织。2006年芝加哥自行车商业信使公司成立,公司的业务包括传递政府文件、商业邮件、市民快递、报纸等。2007年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手段,雇佣信使公司传递政府发展自行车运动的公共意愿。为了提升自行车信使公众形象与服务质量,2009年政府对自行车信使业务进行了以下调整,一是修改《自行车信使工作条例》,规范信使市场准入条件,取消不合法的信使社团与公司。二是提升自行车信使的工作环境,如提高薪金待遇、更新自行车装备、通讯设备等。三是开展信使训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规范其工作标准、交通安全技能、交通规则遵守、服务态度、服务行为、言谈举止等,使其能够更好地代表政府和城市形象。

2我国公共自行车出行发展状况

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总量已达5亿辆。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型,自行车作为一种传统出行工具正逐渐被边缘化。2008年,我国自行车总量下降为4.6亿辆。据第24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最新数据,截止2013年底,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下降至3.7亿辆,而在3.7亿自行车保有量的人口中将自行车作为健身与出游工具的人仅有100万左右,这与“自行车大国”地位极不对称。

从自行车出行政策来分析。目前,为了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我国多数城市基本上采取的是“优先支持机动车出行”,对自行车出行采取“限制”的策略。如大连市政府实施了禁止自行车交通建设的措施,并提出“修路不降坡,限制自行车”,建设“无自行车城市”的口号。南京采取的是“缩减自行车道、拓宽机动车道”的策略。广州市政府为了提高交通通勤率,将自行车车道与人行道合并,而且对自行车出行采取了收税政策。

从自行车骑行比例来看。受出行政策的倾斜与机动车的挤压,使得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迅速下降。如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从2000年的38.5%下降至2007年的23%,杭州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从2000年的42.8下降至2007年的33.5%,广州市从1984年的34.1%下降至2005年的10.4%。相比之下,汽车数量正在与日飙升,2010年我国机动车总量为1.99亿,2011年我国机动车总量已经达到2.17亿辆,到2012年,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汽车社会”。目前,中国城市正经历着从工业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的转变。根据中国能源基金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排放物是当今西方国家汽车排放物的10-20倍。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病”,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未来城市规划要重视“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芝加哥城市公共自行车运动给我国的启示是:在社会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自行车发展策略,推行低碳、绿色、健康的城市出行方式,复兴公共自行车运动,促进城市再生与转型发展。

3我国公共自行车运动复兴的策略

3.1政策整合,为自行车出行创造政策条件

政策支持是芝加哥公共自行车运动成功的最大保障。我国应加大对自行车出行政策的创新与整合力度,彻底转变“汽车优先、机动高效”的单一出行政策,从根源上消除自行车出行的政策障碍,建立一种“优先支持自行车出行”或至少让“自行车与机动车享有同等出行路权”的出行政策。另外,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对自行车出行政策进行调整,提升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与健身工具的社会地位。

3.2加强自行车出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出行环境

目前,自行车出行基础设施缺乏与出行环境较差是影响我国公共自行车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我国城市汽车数量多、道路宽度有限等实际情况,在自行车道路修建时,应考虑新建城区自行车道路的修建,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区原有自行车道路的保护和维修,保证市民上下班出行使用。自行车专用道路修建应重点选择在郊区、大学校园、公园、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等区域。在购物中心、居民社区、交通枢纽站等人群较为集中地区提供自行车租赁点、安置自行车停放支架等,为市民自行车出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3.3部门统筹与合作:政府机构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芝加哥公共自行车运动能够成功复兴,得益于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合作与参与。首先,政府机构功不可没,其中以现任市长理查德·戴利为中心的政府机构,包括芝加哥市长自行车办公室、芝加哥交通局、旅游局、警察局、教育部、环保部等部门,在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法律修改、完善,资金筹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资金筹资与审批为例,在计划实施经费不足时,政府给市长自行车办公室审批的自行车健康基金、交通部资助的道路危险降低基金、环保部提供的空气质量提升项目基金等为计划的顺利执行提供了资金保障。其次,许多自行车社团与非盈利组织,如伊利诺斯州自行车信使协会、芝加哥自行车协会、芝加哥健身协会、自行车俱乐部、自行车业余爱好者协会等,为自行车出行运动提供了人力物力资源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创新不断深入发展,要求政府工作重心由经济管理向社会管理与服务转变,形成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共同治理的局面。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发挥市场对自行车资源的支配作用,结合自行车市场消费状况,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组织如自行车运动协会、自行车民间组织、自行车志愿者、自行车信使等共同治理的模式。

3.4建立健全自行车运动的教育与宣传机制

骑行教育与宣传是芝加哥政府鼓励市民参与自行车运动的重要手段,在骑行教育层面,政府开展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教育、路权分享教育与社会全民教育三种。此外,芝加哥政府还依托电视、媒体、报纸、自行车赛事、自行车网站、自行车运动频道、自行车杂志、自行车节日、演唱会、公益活动等公共资源,向市民宣传并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健康的生活理念,对激发市民骑行兴趣与健身意识产生了积极的效应。目前,我国公众不仅自行车出行意识与观念落后,而且自行车运动群众基础薄弱,在我国13亿人口中,把自行车作为健身、休闲、娱乐方式的人数仅有100万人左右。据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统计,目前通过官方注册的运动员仅有2000人。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自行车教育与宣传机制,唤醒公众的骑行意识。首先,政府要与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学校教育,向青年学生宣传自行车运动理念,培养青少年自行车骑行意识。其次,发挥政界人士、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社会名流的影响力,要身体力行地参与自行车骑行活动,号召公众参与自行车骑行。再次,要借助电视网络、媒体杂志、报纸、体育赛事等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自行车运动的健身、休闲、绿色低碳等价值,唤醒其自行车骑行意识,鼓励放弃私家车,使用自行车出行。

3.5对自行车文化与城市文化进行有效融合

芝加哥自行车计划实质上是一种城市文化转型与变革的过程,自行车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融入到芝加哥城市文化、社区文化、市民文化生活中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知名度。我国政府也要加强城市自行车文化的构建:(1)积极开展“自行车骑行日”、“自行车通勤日”、“自行车购物日”、“自行车旅游节”、“社区自行车”、“街道自行车”、“家庭自行车”等活动,让自行车走进千家万户;(2)利用节假日举行城市“自行车电影节”、“自行车摄影节”、“自行车车展”、“自行车骑行秀”等文化活动,向公众展示自行车健身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等文化大餐;(3)把自行车运动与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结合起来,借助自行车运动拓宽城市文化内涵,构建城市体育文化、绿色文化、休闲文化、健身文化、旅游文化等,以此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与知名度。

3.6让自行车运动与《全民健身计划》有效结合起来

作为一种便捷、实惠、低碳、环保的出行与健身方式,以自行车健身、户外自行车骑行、自行车旅游等为主的公共自行车运动势必会成为我国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追求自由与健康潮流的主流工具。《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全民健身指导方案》中指出,今后全民健身工作要与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相结合,以开展自行车骑游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徒步、骑自行车上下班等低碳运动方式的支持力度,让人们通过自行车运动,努力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体验快乐的效果。从以上文件来看,体育总局已经充分认识到自行车骑行融入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但受实际国情的限制,在我国,公共自行车运动是以政府包办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机制下,政府包揽了政策制定、市场投入、宣传与组织等一切事务,市场与社会参与自行车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自行车作为一种体育公共服务产品,是一种政府政治意愿的输出,对于市民来讲,自行车仅是一种出行工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身与休闲工具。如何促进自行车运动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结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央与各地政府要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制定自行车健康骑行计划,联合各类自行车组织(如自行车运动协会、自行车组织、自行车信使公司、自行车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无车日”、“自行车健身日”、“自行车通勤日”、“自行车购物日”、“自行车旅游日”等实践骑行活动,来促进市民体质健康,降低城市“医疗成本”。二是借鉴芝加哥自行车信使经验,我国政府、国家体育总局要加大对自行车信使的建设力度,通过购买自行车信使商业劳务来输出政府意愿,创新体育公共服务形式,通过信使来负责市场宣传、塑造政府形象,引导市民参与自行车骑行运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有约4.6亿辆自行车丢车无所谓心态严重[EB/OL].[2008-01-24].http://www.china.com.cn/news/20/ index.html.

[2] 张蕊,杨静.大都市自行车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1(3):46-48.

[3] 郑志强.我国体育生活方式理论本土化研究:回顾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8):25.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Public Bicycle Sport in Chicago

ZHEN Zhiqiang, LI Xiangqian

(Sport Dept., Shanxi Normal Univ., Linfen 0410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the bicycle sport has been endowed the public obligation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alth promotion, life style change and public health improvement.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strategy of public bicycle sport in Chicago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bicycle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proposed to provide policy conditions for bicycle transportation,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of bicycle transportation, promote the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mechanism of bicycle sport and integrate the bicycle culture with the city culture.

Key words:bicycle sport; public bicycle; Chicag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TY019)。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6)02-0001-04

(收稿日期:2015-09-28)

猜你喜欢
芝加哥
谢寿光:中国版芝加哥手册之梦
5月历史大事记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告别演讲
芝加哥趣闻
空中缆车系统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