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庆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①
马晓庆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从我国首次开展大规模的学生体质测试至今,中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针对这一现象,该文就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下降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有效方法和对策,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这一现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青少年 体质健康 现状 产生原因 对策
青少年时期是各项身体素质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也是全民健身人群中重要的群体。我国从197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以下简称“《体质调研》”),之后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体质的变化情况,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对全国大中小学每年近10所学校,将近1亿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形成了《2008—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将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构成威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没有强壮的身体就没有实现“强国梦”的资本。
“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孩子的体质却不见增长。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有关专家把现在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笨、软、硬”。笨,就是由于长期不运动导致的动作不协调;软,即肌肉软弱无力;硬,代表关节硬。文章根据相关参考文献和数据,从身体形态、心肺功能、视力、速度和力量素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
1.1身体形态
1985年的《体质调研》显示,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体重不足是“重灾区”,但是当时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问题并不明显,男女生分别占28.9%和36.1%。而到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低体重现象继续存在,低体重男生占38.88%,女生占35.89%。而在另一边,2008年超重和肥胖率为4.55%和7.66%, 2010年竟然分别增长到了5.05%和9.41%。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青少年在体重方面的问题,在25年的时间里,体重过低、营养不良的比率并未得到遏制,而超重和肥胖则增长迅猛。
1.2心肺功能
《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布,优秀率为15.62%,良好率为22.59%,及格率为39.24%,不及格率为22.54%,2010年测试结果显示不及格率降至20.08%,整体水平略有提高,但是,肺功能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1.3视力不良
《体质调研》显示,在1979—2005年间,我国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率持续增长。1985年7~22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平均为34.26%,此后,视力不良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倾向,尤其在1999年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仅次于当年“近视第一大国”的日本,上升至世界第二位。
1.4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
《体质调研》显示,1995—2005年,学生身体素质中反映速度素质的50 m跑成绩、反映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成绩和反映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成绩,除了速度素质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他素质均有明显下降。2008—2010年,反映学生速度、力量素质的成绩基本没有增长。
关于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许多学者和官方都做过分析与总结。中央7号文件[2]指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该文立足于现有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当代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将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原因归纳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教育制度、体育教学模式和运动场地设施。
2.1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逐渐“舒适”起来。如上楼乘坐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就家务劳动,以运动身体为效果的传统游戏也被网络游戏和手机所替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逐渐忽视了身体运动,不仅如此,大量的使用手机和电脑,也对视力造成了极大伤害。
2.2饮食习惯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身子女,家长对孩子给予了过多的希望和关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快餐的垃圾食品的冲击,饮食上只重口感。就像有些学者说的那样:孩子是甜食不离口,肉蛋顿顿有,饮料当水喝,粗粮就摇头[3]。
2.3教育制度的影响
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学历是目前就业选材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家长、学生只重视学习,忽略了体质。尽管体育已经加入中考,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
2.4体育教学模式和运动场地设施
如今大多数学校由于场地、设备和师资的缺乏等原因,导致学校体育课不能合理开展,或直接取消被其他课所替代,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作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实施者,学校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体育锻炼的需要,如今的体育活动多种多样,但学校的体育活动学生选择有限,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1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键在于青少年本身要有体育锻炼的意识,能正确地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实现终身学习唯有强壮的体质做保障;教育部门可以尝试在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当体质成为全面评价学生、选拔人才的一项标准之一时,可以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
青少年应该有正常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合理搭配青少年的饮食,家长应该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来改善青少年的膳食结构,矫正青少年的偏食习惯,少吃零食、快餐等垃圾食品。另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产生了依赖,长此以往,对视力和体质都有较大的伤害。学校和家长应鼓励青少年走出室内,走向阳光,多进行室外活动,例如出行以步行为住,少乘电梯多爬楼梯,将体育活动纳入休闲娱乐生活中。
3.3改善学校体育教育
学校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摆正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增加体育经费在办学经费重的比重,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培养优秀的体育师资力量;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认真参与到每一个体育活动中,保证学生每天能有1 h的体育活动时间;控制学生的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3.4完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监测
学校应建立青少年的健康档案,及时地反馈健康信息,并定期进行体质监测活动,公布监测的结果,教育部门和相关体育工作者根据监测结果对青少年身体状况提出评价和改善意见,进而指导学校合理地开展体育卫生工作,为青少年能够科学地健身提供帮助。
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改善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状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全社会都重视起来,构建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营造一种全社会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的社会氛围,坚持不懈地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做努力。
[1]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R].20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R].2007.
[3]王秀华.浅析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174.
G812
A
2095-2813(2016)05(b)-007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075
①马晓庆(1994,10—),女,回族,湖北荆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