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广场舞引发的社会问题探析
刘芸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从多个视角来分析广场舞“扰民”事件。研究发现:广场舞的开展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广场舞简单易学、强身健体、促进交流等特点使其大受欢迎,但由于我国体育公共设施不健全、人民素质有待提高和政府管制不严谨等问题使得广场舞的开展升级成“扰民”事件。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效的引导和正确的管理广场舞的运行。
关键词:广场舞 文明健身 中老年人 解决办法
广场舞以其独特的健身方式在大江南北风靡起来,深受中老年妇女的喜爱。但自从2013年媒体报道了“广场舞”扰民与周围居民发生冲突事件之后,民众对广场舞盛行的看法各不一致。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的抨击广场舞“大妈”的行为,认为他们“无处不在”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广场舞“大妈”们也是有苦难言,他们只是热爱舞蹈,希望通过广场舞来锻炼身体,使自己保持年轻快乐的心态,塑胶曼妙的身材,并不想升级成社会矛盾。
有关广场舞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广场舞常见的概念:广场舞是舞蹈艺术的一种,是以集体舞为主,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以娱乐身心为目的的体育健身活动。一般广场舞多是结合现代流行因素进行编舞,所以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1]
广场舞的发展可以追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广场舞的创造是为了庆祝狩猎成功;战国时期,渐渐发展成统治阶级用来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后来慢慢演变成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祈福等活动不可缺少的舞蹈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场舞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形成了今天的健身广场舞。
3.1广场舞的正效益
3.1.1广场舞的政治效益
广场舞的发展响应了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社会各界自发组织广场舞利用有限的场地进行健身。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也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同时缓解了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社会公民健身需求的冲突,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1.2广场舞的经济效益
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人,广场舞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播放器、音响设备、服装等硬件产品,这部分广场舞者是一个大的消费群体。每年有关广场舞的大型比赛有很多,大大推动了线上和线下的音响设备行业、服装业等硬件产品的销售,同时,广场舞的经济效应还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包括理财、旅游、保健品在内的很多行业。全面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3.1.3广场舞的社会效益
在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1)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2)能够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社会压力、情感压力,还能达到塑形健美、增强体质的功能。(3)可以有效缓解看病压力,坚持参加广场舞有助于缓解中老年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等“文明”病。(4)有助于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交流情感、建立友谊的社会坏境,增进人们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社区、城市、乡镇、单位之间的交流。广场舞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3.2广场舞的负面影响
自从2013年媒体开始报道广场舞扰民事件后,有关广场舞冲突的事件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示例有:(1)有些地区的居民受不了广场舞音乐的干扰以及一些家长认为广场舞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休息,于是一些人采取泼粪、泼水、扔鸡蛋、鸣枪和放狗等行为与广场舞“大妈”们进行对抗,矛盾升级。(2)中国大妈在美国纽约一公园跳广场舞,影响到公园周边居民,被居民投诉,导致中国大妈被拘捕,此事引发众议。(3)上海松江体育场,两队广场舞大妈,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把音响放在仅隔1m的地方,互“飙”高音,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引发严重后果。有关广场舞的争端很多,广场舞“大妈”们健身的想法没有错,但是由于影响他人生活,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广场舞代表了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但现在看来,由于广场舞无秩序的开展以及参与者的过度热情引发了噪音和场地等方面的纠纷,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秩序。
4.1丰富中老年人的健身方式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成为当前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的经济生活、情感生活容易被社会和人们所忽视,社会“空巢”老人渴望得到关爱。广场舞种类繁多、动作简单易学,极大吸引了中老年人的参与。广场舞的开展使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减轻老人的孤独感且有助于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空巢”老人通过把情感寄托到舞蹈上,在舞蹈中找到短暂的身体快感和精神归属。
4.2强身健体,抵抗疾病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各种“文明”病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老年人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越来越多,身体的健康问题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中老年人每天坚持广场舞锻炼,不仅可以达到减肥塑身的效果,也可以延缓人因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记忆力减退和大脑衰老。广场舞成为人们强健身体、抵抗疾病、预防衰老、缓解压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4.3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心和警觉性有所增强但沟通越来越少,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较单一。开展广场舞,一方面使得中老年人聚在一块,增强了社会交流,也扩大了娱乐和交际圈,促进人与人的关系,增强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广场舞的丰富了社区文化,使文明健身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在学习广场舞的同时可以与促进邻里之间的关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朋友,增强社会的凝聚。
4.4低成本、娱乐和观赏价值较高
由于广场舞动作简单易学,受场地、时间的约束比较小,参与成本较低,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广场上人们整齐划一的优美舞姿,形成了一种广场文化,吸引大量的群众围观和参与。在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也展示了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宽了朋友圈。
5.1体育公共设施不齐全
根据2013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布,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m2,建筑面积2.59亿m2,场地面积19.92亿m2。按照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61亿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 m2。[3]广场舞健身成本低、场地要求小、效果显著等优势很快风靡起来,极大地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健身需求。但公共体育设施不全,使得热爱广场舞的居民侵占“公共”场地设施开展广场舞,来满足健身的愿望。
5.2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
截止2011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虽已达43万人,与总人口的比例为l∶3 023,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较大,但人均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失,导致社会体育活动开展不够丰富,未能有效地指导全民健身;广场舞的开展缺乏正规引导和规管,争夺场地、乱收费等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广场舞的开展需要社会指导员做出正确的引导,积极宣传,积极维护,给公民树立一个健康、文明的健身环境,使大家养成文明健身的习惯。
5.3政府管理不到位,缺乏规范引导
管理部门对于广场舞扰民问题,多采取拖、推、等方式,没有正面回应,被干扰的居民向有关部门报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居民不再信任政府部门,便自行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结果矛盾激化。[4]另一方面,我国在公共设施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很难分清责任和划分权利。使得许多方面出现监管缺失和不到位的现象。
5.4广场舞者和其他公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广场舞扰民冲突事件中,中老年广场舞者只考虑自己健身锻炼,却忽视自己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困扰,不仅影响其他人休息,还“侵占”公共产地,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和自私的。而其他居民为制止广场舞的开展采用极端手段,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使问题恶化,这种行为同样是“不文明”的。此次事件,折射出公民自身的文化素养需要加强。
(1)政府部门加强对广场舞的管理工作,对广场舞开展的时间、地点、规模等进行有效地控制,防止过度膨胀,积极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权利和倡导文明健身,为公民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2)多开展关爱老人,关注健康等社会活动,多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的新型健身项目,使健身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满意度。
(3)广场舞的开展要正确引导,使其往正规化道路发展,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广场舞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效益,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引导群众文明健身和科学健身。
(4)国家要充分发挥场地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周边的体育设施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其次国家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
(5)政府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协同管理,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营造和谐、文明、团结的社会。
(6)对于严重违反社会规定,严重干扰他们休息的行为要进行惩治,对于采用不正当手段,危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要严处,加强全民健身法治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应的配套法规。
广场舞事件反映了我国体育事业问题也折射许多的社会问题。我国虽然是金牌大国,但群众体育的开展还有待提高,真正的体育运动开展并不是几块金牌能够代表的,我国想要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让社区体育跟上城市化的进程,使群众体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笔者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我国体育事业将快速发展,可供老年人选择的项目会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将不再单一。广场舞只是文明进程中的一部分,体育制度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冯蕾.广场舞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8):1.
[2]李蕊.广场舞的起源与发展[J].科学大众,2014(4):155.
[3]穆淼.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发布,体育总局网站,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OL].www.gov.cn,2014-12-26/2016-3-16.
[4]李屿骋.健身公共空间营造与公民意识培育——“大妈广场舞”现象反思[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5:11-15.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a)-012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