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6-11-28 01:28李凡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4期
关键词:分层考核高职

李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1)

分层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李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推广,体育课程逐渐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体育课程教学,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现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高职学生体育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分层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优化教学方法,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模式。文章分析了高职体育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并结合教学经验,讨论高职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分层运用

加强体育课程教学,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推动体育教学质量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离不开学生对体育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没有实施因材施教,没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参与兴趣不高。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改变这一状况,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1 高职体育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1.1 全面培养

分层教学模式,将所有学生按照个人的体育素养、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分别执行不同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统一教学”的弊端。大家知道,统一教学模式,弊端甚大,因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素质均不相同,面对如此“良莠不齐”的学生,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自然就与别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分层教学则不同,因为教师面对了“同一层面”的学生,学生或者爱好相同,或者学习能力相似,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计划,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的情况类似,教师教学也相对轻松,不会“顾此失彼”,基本能面对全体学生,落实全面培养的原则。

1.2 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授课,依照一般学生的情况实施教学。但是,这种教学节奏事实上难以把握。例如,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导致有的学生就不乐意继续学习;过于困难,虽然迎合了体育素养较高的学生,但其余学生则难以顺利完成。此外,某些学生较为活跃,喜欢与老师互动;另一些学生则“默默无语”。教师只听得见部分“声音”,自然不利于制定、实施合理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将学生“分门别类”划分。学生可以深入地学习自己喜爱的项目;而且旁边的同学与自己爱好或者能力相当,相互间增加了交流与互动。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1.3 缩小差距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而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人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身高、性格、爱好、天赋等。其次,生活环境。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家庭,而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些家庭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一些家庭则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最后,个人性格。高职学生的性格迥然不同,有的学生较为内向、害羞,不喜欢交往,也不爱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学生则开朗大方,积极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由于以上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学生的个人体育素养参差不齐。实施分层教学,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逐步地减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距。

2 高职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2.1 划分层次方法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自然需要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然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地划分学生的体育层次,将会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致使整个分层教学失去意义。

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首先,身体素质测验。应当制定一套身体素质测验项目(如1500m长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测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状况。按照检测结果,划分学生的层次。其次,关注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学习能力不同。某些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再加上自身身体素质较好,因此具有较强的体育学习能力;某些学生则不一样,对体育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分层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教学的主旨是有教无类,不同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最后,学生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项目(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参考建议)。如果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则需要加强培养,严格要求,确保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内容。

2.2 制定教学方案

目前,高职学生开设的体育项目,有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等。划分层次之后,教师需要制定出系统、全面、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教学习惯具体进行。

教学方案的设定及实施应当具备哪些原则?首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一方面,能良好地夯实学生的基础,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够彻底、直接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铺垫。例如,笔者教学100m田径短跑时,对于男生,设置完成时间为16s;对于女生,设置为20s。训练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学生田径短跑能力较强,于是将这部分学生的目标设置为12~13 s。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能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又能突出其中的优秀者,并单独培养。其次,教无定法,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事实上并不需要一套完全固定的教学模式。相反,适当地穿插一些灵活、有趣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对于排球项目的教学,笔者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教学完理论知识后,让各小组相互比赛,排出名次。以这种“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此外,根据天气及学校周围的环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外出拓展训练。如外出参观、登山等等。

2.3 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考核评价体系,是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影响重大。一方面,通过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全面、细致、深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体育素养状况;另一方面,完善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丰富考核内容。高职体育分层教学,体育的考核不能过于单一、片面,应当具有丰富性。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体育实践是否认真,体育锻炼是否刻苦,体育课程考勤情况是否合格等方面,制定一套考核面更广泛的体系。多方位的考核体系,才能切实地反应出学生的体育实际情况,保障考核的准确性。其次,合理化考核方法。除了丰富的考核内容以外,还需要合理的考核方法。一言以蔽之,主要考察学生的自身体育进步状况。不同层次的学生,体育基础不同、起点不同,因此,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察学生的进步幅度。这种分层进行、因人而异的考核方法,既能客观地反应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又能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地进步以及自身的不足。最后,理论结合实践。应当实施笔试考核模式,笔试成绩占据一定分数。笔试考核的好处,是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思考及创新,巩固并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3 结语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当实施分层教学。从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锻炼开始,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教师要主动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帮助学生合理选取最佳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最理想的体育成绩。

[1]任莲香,王安平.高校新生体育课分层教学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1):106-107.

[2]王港.体育教学中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1(5):77-78.

[3]刘留,张进喜.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1):85-87.

[4]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3-11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06

G807.4

A

2095-2813(2016)12(a)-0006-02

猜你喜欢
分层考核高职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雨林的分层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