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野(塔里木大学 新疆阿拉尔 843300)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中学生角色培养研究①
马野
(塔里木大学 新疆阿拉尔 843300)
摘 要:新体育课程标准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体育课程更多的内容。面对新的体育教学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同时,从内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文通过对体育运动中角色扮演的论述和分析,在佐证体育教学中角色的培养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要性同时阐述角色培养基本原则,为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角色 培养
目前,人们在不断追求良好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体育文化活动水平及带来的感观。而学校体育课程正是增进国民健康和学习了解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正因如此,我国从基础性教育到高校教育都越来越重视和鼓励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实效性的研究。
早在1999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体育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也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和社会的呼声中,我国的体育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纲的颁布,标志着体育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001年,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实施。体育教育开始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个体需求。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开始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自觉、积极,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角色就是以教师建立起真实运动场景为基础,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语言和行为,将运动场景中可能发生的事件演绎出来。使学生亲身体验以角色的身份思考问题并借助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衔接课程教学内容,然后讨论学生要学习的技能和体育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角色扮演,其实是教学实践中极为常见的发生在师生间、学生间的教学模拟行为。学生的心理及肢体行为由角色决定和约束,并努力诠释角色身上的典型行为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好理解体育赛事和技战术的内涵。学生扮演角色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和组织者5个角色。
2.1 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角色培养的需求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心理品质分阶段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就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也有了更具体的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以不同角色参与活动,最终表现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和体育活动行为上。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中不但能够观赏体育比赛并可以讨论体育比赛、竞赛规则,还能在体育活动中以运动员身份积极参与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而且还要有一定组织活动能力可以组织和宣传体育活动。这些教学内容完成必然需要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不同角色去学习、去总结。可见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现与对学生角色的培养不可分割
2.2 学生自身对于角色培养的需求
角色扮演法应用的理论主要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体育课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并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它既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技术战术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教育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各角色重要性,加深对体育项目的理解,提高对各项运动技术的指导能力。在课外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多数学生都以多重身份参与体育活动,因此学生自身需要在体育课上学习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职责为更好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储备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与任务,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和反馈过程中,结合教师指导和启发,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特别是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学生的角色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2.3 角色培养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作为教学方法之一的“角色扮演法”是新课标积极提倡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与没有压力和可接受的环境相比,在有对抗情绪和恐惧心理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习者更轻松,教学效果更有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增进学生健康,以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多关注学生的自身提高,实现快乐体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积极性。熟悉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地心理状态,进行自我实现;同时,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轻松和谐的运动和教学氛围。
角色扮演法体现了教育实践中,“教与学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再以每组学生能力进行运动情景的设定。水平相当的队伍进行教学内容的比赛。每个小组需要为荣誉而战。因此,小组成员间根据所学知识,共同制定比赛所用技、战术,队伍宣传语言等。在比赛中,学生不断得练习、实践、完善并丰富自身对应角色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轻松掌握技术,也能减少对枯燥的技术练习的抵触心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与学生联系更紧密,学生之间也变更团结、更主动交流技战术,学生更加主动学习、练习项目技术。
3.1 情景性原则
情景教学是以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供环境,学生角色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下,教师给予学生分配角色,然后学生解决角色扮演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努力完成技战术、体育知识的学习。情景的设定是学生学习和运用各项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学生角色培养中情景的选着上要注意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上课内容的好情景。
3.2 个体差异性原则
教育教学要体现其公平性的原则,因此在角色的培养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身体基本情况、个人性格不同和运动技能学习运用能力等等。依据教学内容、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学生需要扮演的角色,从而保证每名同学都可以快乐的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并使学生在体能方面得到锻炼、在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和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培养,最终完成个人的自我发展。
3.3 趣味性原则
学生角色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体育活跃身心的魅力,使学生自觉参与体育互动、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最直接的方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运动习惯是学生学习锻炼法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动力。因此,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角色的扮演和情景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使学生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不断进步。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建立正确的自我和集体关系。
参考文献
[1]甫全.现代化与课程改革[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魏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25):31-32.
[4]李丕进,张永玲.运用角色扮演优化教学过程[J].山东教育,2006(14):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c)-0095-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095
基金项目:①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项目编号:TDSKSS1508)。
作者简介:马野(1980—),男,汉,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