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勇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000)
版画重复印刷的意义与价值
彭 勇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000)
版画重复应刷的意义与价值随着时代与社会需求的不同,也在不断的发展。因传播功能需要而产生,在各种社会需求中发展,在艺术商业化之后版画的重复印刷被限量,在现、当代艺术中版画的复数性又被当做形式或观念来使用。
传播;限量;重复;生成
版画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画种,他的诞生与兴盛与其独特的复数性功能密不可分。依附于某种特定模版产生多件几乎相同的画面,使得版画具有了区别于其他画种更容易被广泛传播的功能。这一重复的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也有着不一样的特征。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刻版画是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金刚般若经》佛经卷首画,它刻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这一佛经卷首画从技艺来看已经非常的成熟,在那样的年代达到这样的技艺水平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演变,可想而知佛经版画应该有更悠久的历史。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人们需要更好更方便更为准确的传播庄严的佛像以及各种佛经故事,使得版画得以更好地发展,当然,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都为佛经版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块完好的雕版可以长年不断重复的印制,这一时期的版画依附于文本,重复印制也完全是为了快捷、方便的传播。
在十六、七世纪欧洲出现并盛行一时的复制性版画。那时候为了满足人们对古典油画喜好的需求,出现了以雕版、美柔汀等技法的铜板画,可以精准的复制古典油画丰富的形式与层次,又可以通过重复印制相同的多件版画作品来达到价格低廉,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时期版画的重复印制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当然也有艺术家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并开始利用版画本身独特的效果与印痕美,使用铜版画的方式来大量创作作品,从而传播自己,让更多对自己作品感兴趣的人可以收藏自己的作品。比如:丢勒、伦勃朗再到戈雅等都创作了大量的有别于他们油画的版画作品。
在中国,版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也出现了空前的兴盛。从宗教版画到小说、诗词、戏曲、画谱、墨谱等配图版画,再到完全独立的原创版画,一时佳作如雨,多不胜举。如朱仙镇年画、杨柳青年画、绵竹年画、桃花坞年画等都产生了很多经典的富有地域特征、民间习俗的版画作品,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再如《水浒叶子》《耕织图》等水印木刻这样的经典的版画作品。这一类版画都使用枣木、梨木等硬木雕版而成,原版在保存良好的情况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还可以印制。这个时期的版画从本质上来讲重复印制的意义还是在于传播功能和市场需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鲁迅先生的倡导,发展起来的新兴木刻运动,在那个战争动乱年代,版画几乎完全成了革命意志和政治宣传的武器。也涌现出一大批的个性鲜明富有激情的创作形版画家如古元、李桦、力群、彦涵等。他们的版画生动、有力,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作为革命意志、政治主张的宣传,广泛传播,这一时期的版画大量印刷并没有版数的限制。如同在当时有一个美国的记者问到彦涵先生:你的版画作品一般印制多少幅,他的回答是人民需要多少我就印多少。
版画的重复印刷在机器复制尚未普及之前主要意义在于传播。随着原创版画不断发展,机器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商业意识形成之后,版画重复印刷也开始有了版数限制,也是为了确保版画作品的商业价值。随着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也开始思考形式背后的逻辑与观念,也让版画的重复印刷产生了新的意义与价值。
二十世纪中后期波普艺术非常的盛行,最具代表性的是安迪·沃霍尔。他的作品就是充分利用了版画的重复和复制特征,一系列成名作《210个可口可乐瓶》《25个彩色玛丽莲梦露》等,几乎都是把同一个形象重复并至在画面中。他作品中的重复既是版画可复制的特征也是他敏锐的把握了快速兴起消费时代的一大特征。安迪·沃霍尔对重复的表面现象与消费时代的背后逻辑的思考,直接导致了他艺术实践,使得形象重复的观念作为他作品的一大特征,成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把版画重复印刷的价值由原来传播功能上升成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再上升到作品背后的观念,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实践也使得版画这样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新的可能。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早期也有几位重要的艺术家对版画的复数性概念进行了探索。徐冰的木刻作品《五个复数性系列》,谭平的铜版画装置作品《时间》,他们都充分发挥了版画印刷特性:重复印刷和边刻边印,试图将版画的特殊创作过程通过连续的定格直接呈现出来。他都试图打破版画传统的印刷概念,最终作品完成时原版已不复存在或与之前大不相同。同样是对版画重复印刷概念的探索,他们的重复是基于母版的不断变化,把重复的过程与时间凸显出来,变成他们观念中重要部分。
在我近几年的版画创作实践中重复的意义也变得尤为重要。如作品《都市之梦幻泡影》,这是我研究生时期的毕业作品。作品由多块50×50cm的画面拼合而成,目前最大尺幅是宽2米、长3米,他们由同一块版印制完成,24个内容也几乎一样的画面,但是由于画面内容的独特设计,四边都可以相互衔接,不同的方向组合之后,产生了新的视觉图像,我把他定义为重复又生成。作品在不同的空间呈现、不同的人参与都能产生不一样的组合效果。这一概念也同样贯穿在我的其他作品《都市星云》《都市之夜》《都市之潮》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其实采用的制作方式是很传统的,画面内容从都市建筑和生活感受中提炼而来,形成一种抽象语言。重复又生成、合而不同在我的作品中也形成自己的逻辑概念,他本身也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如同都市建筑都是以特定的形式在重复,有了人们的生活参与之后又能形成差异;也像这个网络自媒体时代同一条微博、微信的重复传播在不同人的参与评论之后变得更加丰富;同样品牌流水线生产的相同产品在不同人使用过程中又产生差别。
重复印刷的意义在我的作品中不是关于一个符号性形象的堆砌和挪列而是一种共鸣的叠加。重复又生成的意义很像佛教中的修行,一句佛号咒语的无限次重复,一部经论的不断熏修,获得的是一种渐悟,一种净化,一个更为纯真的自我。版画的“复数性”与当今这个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他独特的意义或许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去拓展。
彭勇(1984-),男,苗族,湖南人,教师,研究生,天津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当代艺术与教育。
J217
A
1672-5832(2016)09-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