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和《罗森和吉尔已死》比较研究

2016-11-27 00:09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贝克特戈多吉尔

宋 璐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387)

《等待戈多》和《罗森和吉尔已死》比较研究

宋 璐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387)

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而斯托帕德的《罗森和吉尔已死》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呈现出了人类面对命运的焦虑,无助和挫败感。但是两部作品在人性哲学的传达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哲学基础,情景设置和人物建构三个方面比较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荒诞派戏剧; 后现代主义戏剧;后现代主义思潮

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贝克特的经典之作《等待戈多》描绘了一幅荒诞虚无的场景: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弗拉基米尔(狄狄)和爱斯特拉冈(戈戈)在等待戈多。后现代主义戏剧《罗森和吉尔已死》是斯托帕德使莎剧中的两个小人物—罗森克鲁斯特和吉尔登斯坦在后现在的背景下成为主人公,扮演他们自己。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表现出了人类面对命运的无助与焦虑,但是,两部剧的哲学基础,情景设置以及人物建构,特别是人物性格与人物语言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1 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存在主义哲学是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 最早由海德格尔提出,对于“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这空虚世界,人们内心的孤独无助感,使人们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中夹杂着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更加真实的表现出了人们的真实存在。

《等待戈多》中最荒诞的描写是两个流浪汉无意义的等着一个根本不认识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戈多”。这种“等待”似乎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了习惯,两个人漫长的等待正是用习惯来抚慰生存的残酷与无奈,他们焦虑,痛苦,用无尽的等待去于这种命运抗争,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内心真实的写照。

后现代主义文学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社会,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和“内在性”。

《罗森和吉尔已死》这部作品以罗森和吉尔掷硬币赌博开始,罗森每次都赌“人头”,而吉尔每次都赌“背面”,这样反反复复赌了一百多次,而每次都是“人头”,这种异常的现象正是反映了“可能性规律的丧失”和“命运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导致了两个人物盲目奔波,一生劳碌而没有什么作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哪,也不知道自己去向何方,面对可遇见的死亡,他们仍然无能为力,不确定自己到底是剧中人还是剧外人。

后现代主义戏剧的“不确定性”与荒诞派提倡的世界荒诞不羁,人生存在毫无意义不谋而合,但是在此基础上,后现代主义戏剧对真理,美感等不再感兴趣,把注意力集中于戏剧本身,而非外部世界。

2 情景设置

荒诞派戏剧的情景设置比较简单,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超现实存在。其主题是人类面对自身命运时的无可奈何和痛苦迷茫:无论人们做什么,怎样做,最终都是无意义的。

《等待戈多》的情景设置方面,背景只有一条荒凉的小路,一棵挂着几片叶子的树,道具也十分稀少。两个主人公的之间的交流也是反复简单的。整个情景给人一种荒芜凄凉的感觉,反映出当时社会世界的寂寥,人们简单重复的对话反映出人们精神的虚无以及生命的无意义。剧中第二幕发生在次日,但剧情仍没有什么进展,唯一不同的是秃树上多了几片叶子,戈戈怀疑他们是否来过这里,陷入迷茫。这种循环的情景设置体现了世界的虚无与人们精神的奔溃与绝望。

后现代主义因为客观世界的零散性,无序性,只关注文本本身,所以后现代戏剧的情景设置中,更多的是似是而非的梦幻世界,是现实与虚幻相互渗透的情景。

《罗森和吉尔已死》没有详细的场景描写,对背景的介绍也很少,只能从剧中人物的言行中猜测他们所处的情景。该剧引人注目的一个设置就是“戏中戏”结构的运用,这一结构将现实和艺术虚构有机的结合起来,似梦似幻。

后现代主义戏剧与荒诞派戏剧情景都很单一乏味,但是,荒诞派戏剧的情景与现实之间关系密切,而后现代主义戏剧的情景更加接近于梦幻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毫无关系。

3 人物建构

在贝克特作品中,很少有描绘现实社会的真实生活,但并无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等待戈多》中,两个主人公狄狄个戈戈两人的性格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他们所有的动作和语言都是虚无存在,毫无意义的展现;他们之间杂乱无章的谈话成了他们潜意识的真情流露;他们非理性的对白,如无意义的回答,并非两人之间心灵的交流,而是表明肉体还存在没有死亡的状态,但是,他们的精神已死。《罗森和吉尔已死》中的两个人都有点糊里糊涂,他们俩的对话没有意义,不是胡言乱语,但没有明确的意义,如同游戏一样具有即兴的性质,即:斯托帕德的剧中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游戏。罗森和吉尔在剧中的语言游戏有对死后指甲会不会长长的争论,问答比赛游戏,关于概率论的思考等,这些荒诞的语言游戏,都是他们试图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表现。然而,他们的对话表现出他们的无欲无求,茫然失所的情绪,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对现存状况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贝克特极力贬低语言的表意功能,剧中角色的台词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废话,但斯托帕德摆脱了传统荒诞派戏剧当中难以言传的悲剧性,对人性,他始终抱有积极的态度,剧中人物的受过高等教育,能说会道,对话段落机智,加入了语言游戏,这是后现代主义戏剧相比荒诞派戏剧的一个巨大的超越。

通过比较《等待戈多》与《罗森和吉尔已死》两部经典之作,我们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都强调非现实,表现二战后世界的荒诞无意义的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注重文学的“内在现实”和“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的荒诞过渡到自我质疑。

[1] 张之沧.后现代理念与社会[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 王珊珊.《等待戈多》的等待[J].外国文学研究.2005:4.

[3]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M].施威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 张士民.贝克特的边界景观—退却的游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 刘象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余虹.荒诞辩[J].外国文学评论,1994,(1).

宋璐(1991-),女,汉,山西阳泉,研究生在读,天津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I106.3

A

1672-5832(2016)09-0196-01

猜你喜欢
贝克特戈多吉尔
这下麻烦大了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浅析《等待戈多》中“等待”的象征意义
拿开以后
下雪天的温暖礼物
一个漫长的下午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谜团
《诗集:贝克特全集1》
“等待”的意义
——《等待戈多》解读
装作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