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凯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浅析中国崇龙文化
黄 凯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龙,在中华名族的文化认同中已不再单纯的作为一种神话动物而存在,它是中华名族的信仰图腾,更是中华名族的象征。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了解中国崇龙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中国;崇龙;结构;内涵
龙是古人图腾崇拜下的产物,他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本文以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出发点,用全新的视角对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内容结构、神话形式以及民俗事项作以研究,神话对龙文化的认识。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龙文化之所以能渗透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中,甚至渗透到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跟这种龙文化久远的历史渊源是不可分割的。
龙在中国神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南朝任昉在《述异记》中记载:“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所谓应龙即是龙的一类。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因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后又在大禹治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因其两侧生翼,又称翼龙。
龙的神话早已有之。如《唐年补录》载: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洒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丈。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另《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因此,约在唐朝出现了祭祀龙王的习俗,继而进一步演化成为炎黄子孙心中能呼风唤雨,司风雨之职的龙王。
龙,《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明龙能大能小,上可升天,下能入地,或明或暗,见首不见尾。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龙的形象也日益丰满。如宋代人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提出了“龙有九似”说,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些变化在说明龙在后市不断被加工美化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图腾合并的现象。正如李丽在其《中国传统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一文中引用闻一多先生之语:“它是一种图腾,并且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虚拟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①
中国的崇龙文化向来都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深化的。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强调农业乃国之大本。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样就产生了图腾和图腾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王朝的建立,龙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龙就是天子,也就是封建帝王。李龙在其《中国龙文化研究提纲》中提到“随着龙的不断神化,龙的寓意也不断复杂化。尤其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龙与皇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龙几乎成为封建皇帝政治权势的标记。”②随着中央集权的程度越来越高,龙崇拜和皇权崇拜紧密相连,封建帝王视自己为“真龙天子”。刘邦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能让天下人臣服的理由,便如是说:“高祖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雨神遇。时雷电晦暝,父太公往视,见龙交于上。已而有娠,遂生高祖。”这就使龙崇拜由神华趋于现实化。
在皇权披上神龙外衣的情况下,平民文化和龙文化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在民间文化中,平民生活习惯、风俗事以及节日民俗均和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龙文化的平民化则是龙文化在中国几千年文明传承中得以继承并日益丰富的重要原因。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龙文化的平民化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要求,因此具备了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也是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主要原因。
在图腾文化一去不返的情况下,龙更多的是以形式性的东西保存下来。娱乐活动,舞龙是中国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又叫“舞龙灯”因其富有喜庆之意,所以历来每逢佳节喜事,中国人都会舞龙助兴。龙能兴云雨,利万物,因此舞龙不仅具有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之功又不乏娱乐健身之利。赛龙舟,在中国每年端午节都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近年来,赛龙舟又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即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来在全国各地进行表演,这种纪念屈原的深层意义有所淡化。
中国传统纹饰不胜枚举,而龙纹则是首屈一指。龙纹作为一种蕴含着吉祥之意的纹饰,自古便受到华夏儿女的青睐。无论是仰韶文化中的陶器纹饰还是上周钟鼎上的刻纹,无不蕴含着吉祥,和合的寓意。当然,随着龙纹的不断完善,其渐趋被皇权垄断。在明清之时,龙纹被视为皇族的象征,是平民根本无法僭越那种等级制度。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龙纹再次掀起一波文化高潮,在龙纹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带起剪纸,刺绣等多种行业的发展。
总之,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中,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不仅是一个图腾的代名词,更是华夏民族的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更好地掌握中华龙文化的内涵,适应社会需求,成为一个无愧于的“龙的传人”的中国人。
注释:
① 李丽.中国传统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17-119.
② 李龙.中国龙文化研究提纲[J].理论观察,2000,04:46-51.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化书局出版社,2009.
[2] 曲晓敏.龙年话“龙”:中国龙文化的语言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8.
[3] 王晓安,李加林.传统龙纹装饰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6.
[4] 钱其琛.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J].科技智囊,2007,10.
[5] 姜玉泽.中国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动作创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黄凯(1994.07-),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
K28
A
1672-5832(2016)09-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