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2016-11-27 00:09吴志国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结构性云南省常态

吴志国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吴志国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现阶段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引导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而来的重要理念和必要举措。准确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现阶段云南省经济“新常态”有利于云南省“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处理好短期措施与长期目标的关系、促进供需平衡、宏观调控与简政放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切入点,结合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提出加强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逐渐转换为中低速发展,伴随着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体制机制出现的问题,促使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中央工作会议将这种经济形势概括为经济“新常态”。“十二五”以来,结构性产能过剩为特征的“供给失灵”是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经济发展表面呈现出“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供给失灵”。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创新驱动、关注简政放权,无疑指明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以此为契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模式寻求新的驱动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发展。云南省经济发展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形势下的缩影,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转变过去以要素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创新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此经济背景下,本文尝试着回答三个主要问题,简要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在经济新常态下云南省经济面临着哪些问题,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从而逐步厘清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内涵,实现云南省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1.1 西方供给学派理论概要

要深入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我们就必须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来源。通过查阅以往经济学文献发现,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所倡导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为供给学派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尤其是他所提出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是西方“供给学派”理论内核的重要阐述。萨伊倡导以放任自由与不干预为特征的经济政策,政府只担当“局外人”的角色,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体地位,这是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所奉行的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和军费开支影响下的一些西方经济体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滞涨”现象。使得当时主流的经济学流派“凯恩斯主义”饱受质疑,当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向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发动进攻的时候,供给学派也参与其中。供给学派认为通过对人们的工作、储蓄和投资方面刺激,以及大规模降税来促进生产或供给增加,进而可以扭转当时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局面。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是造成“滞涨”的主要原因,政府入市干预经济是抑制市场经济的活力的典型方式,也是造成“滞涨”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重新得到政府的重视,为一些西方国家制定出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简而言之,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在西方经济体中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然而,相比于其它西方经济学流派,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在经济理论上的建树并不多,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仅仅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匆匆过客,并没给西方经济学留下多少遗产。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西方的供给学派理论和中国当前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一些类似的政策目标。然而,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的“供给学派”理论在所倡导的经济政策、方向和路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1.2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社会主体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借入外国债务,以加快资本形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历经改革开放30 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减速换档的经济“新常态”阶段。面临着传统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衰减,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要求我国必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2015 年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提出了系统完整、方向明确、逻辑严谨、操作性强的一揽子方案。

2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的云南省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然而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云南省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近年来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情况,从2011 年的13.7%、2012 年的13%、2013 年的12.1%,下降到2014 年的8.1%。与此同时,云南省的一些重点产业链,如水泥、烟草、煤炭、电力等行业均出现生能过剩;此外,伴随着生产边际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供需出现错配、杠杆率过高、资本边际效率呈现下降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束缚着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这些原因呈现出需求侧的原因。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发现云南省产值增长率趋向下降、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错配、边际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前期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深层次的问题实质在于供给侧,所以要求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从发展阶段来看,云南省现阶段呈现的问题主要有:

2.1 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包含多个方面,如劳动力成本、技术进步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如在劳动力成本方面,2010 年以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未富先老”已经成为当前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率的不断加速促使劳动力成本率的不断上升,结果促使企业生产成本抬高,逐渐降低了云南省的企业的成本优势。此外,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技术成本若不能有效的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则会逐渐转变为企业的“沉没成本”。因为,伴随着技术更新与产品更新换代,企业的设备成本势必会向上增涨,企业只能通过抢占市场份额或者提高产品销售的价格来保证企业的再生产,若企业的产品价格过高,产品很容易因缺乏竞争力而出现“滞销”的不良局面,经济陷入停滞。自然环境成本方面,云南省不再盲目的追求以GDP挂帅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促使企业在治污成本和安全成本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资金出现压力骤增。

2.2 产品供需错配,现阶段很多国产与进口产品在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促使国内供给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升级趋势,一方面是中国居民在海外购买力日益旺盛,另一方面是国内产品持续出现“滞销”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贫富差距过大也是导致云南省居民消费结构越来越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201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2,表明我国贫富差距相差过大。而长期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不合理。造成富人有钱“花不出”,穷人有点储蓄“不敢多花”的现象,长此以往就导致市场需求日益低迷。然而,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今后5 年内云南省城乡居民发展型消费需求将有望提升到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2.3 资本边际效率逐渐下降,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需求管理”为导向政策刺激使得国内投资呈现大幅增长;然而,云南省的资本边际产出效率却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资本边际效率逐渐下降的同时,过多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进而降低消费者意愿和相应地投资回报率。需要指出的是云南省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设备投资占比也在不断下降,基础部门和加工部门的投资结构存在失衡等问题造成云南省诸多工业产业链供求失衡,如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2.4 市场机制运行不畅,在“旧常态”下云南省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在招商引资中通过土地、环境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促进云南省产业发展。以往云南省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式表现以“滇中经济圈”规模快速增长为核心、环境资源成本消耗较大、经济效果主要以GDP 增长为目标。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没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导致云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加剧。因此,良好的市场机制对“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把握现代经济产业发展方向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使得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的动力机制,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市场机制。

3 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3.1 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2015 年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即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常被人简称为“三去一降一补”。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改革任务为目标。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是出于改革本身的路径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也是云南省产业结构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更是提高云南人民生活福祉的新措施。

3.2 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需求侧管理”强调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管理”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尽管供给和需求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存在着不同的理念;然而,供给和需求终归是一种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关系,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旨在解决需求的问题。“供给侧管理”的主要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根本不需要“刺激政策”来调节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管理”在经济政策上包括放松管制、简政放权、国企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因此加强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着力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快淘汰省内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管住和控制落后产能增量、调整和优化当前的存量,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加快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精神,探索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路径,引入社会资本进入,释放出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活力进而提升服务业生产效率。

4 总结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为了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政策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进行说明和现阶段云南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来源和“供给侧管理”理念与观点进行了梳理;再次,通过对云南省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提出符合云南省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促使云南省经济保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1]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经济问题,2016年02期

[2] 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3] 沈坤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调整,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吴志国(1990.02-),男,汉族,湖南人新化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投资公司运作与资本运营管理。

F0

A

1672-5832(2016)09-0147-02

猜你喜欢
结构性云南省常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