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和建议

2016-11-27 22:35:09马登峰张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网络高校

马登峰 张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和建议

马登峰 张明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网络的高速发展迎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完善。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兴起,必然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体育学科的明天同样迎来了灿烂。该文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网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和弥补作用,同时提出了网络加入体育教学的建议。希望可以给体育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网络 高校 体育教学优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共新增网民1 894万人;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由此可见我国正大步挺进网络大国。网民数量的递增,尤其是学生用户的增加,使得教育领域的改革迎来新的方向。互联网的运用已经在渗透并改变着教育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及方方面面。如何搭载互联网的便捷车,更好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更高效的开展和实现更高教学目标,是我们体育教学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

欧美地区国家,在较早以前就认识到了网络教学问题,并不断地探索互联网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帮助教学。较欧美国家而言,我国互联网在教育的投入和运用是相对落后和缺乏的。随着社会的科技化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教育事业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1994年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建立,开辟了教育搭载网络平台的春天。自此以后,国内体育网络教学模式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以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为代表,体育教学模式踏入新的征程和制高点。但是遗憾的是,国家经济水平发展有限,并没有很好地为体育网络教学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等后盾问题。国内关于体育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步入正常轨道,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为体育网络教学实践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准备。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基础比起10年前来说无疑有了质的飞跃,教育网的建设与覆盖范围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的高校[1]。

由于教育的物质技术手段不断地完善,学校现代化教学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学院校园网开通,网上急需传输和存储各种多媒体素材、教材和能够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教学软件,为广大学生提供信息共享,给教学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2]。

2 体育网络教学的优势

在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观念已经达到了根深蒂固。但是,新时代和新发展的脚步已经到来,网络教学的优势不可忽视,且需要更加重视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课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大效益化和社会契合度。

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严格。信息时代下推行网络教学模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网络教学在体育课堂中没有很好的体现,传统观念下教育观限制了网络在教学中的光芒,所以,有必要梳理和挖掘体育网络教学的优势特点。该研究指出体育网络教学具有以下优势特点。

2.1专业技能技术的再学习

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与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更直观高效教学效果[3]。由于体育学科本身具有特殊性,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运用肢体肌肉神经和位置觉、本体觉等运动感觉参与。具有将理论知识通过肢体进行经济、合理运动的特点。技术课堂中借助网络教学通过视频效果将瞬间完成的技术动作分解和剖析,达到更直观真实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专业技术课任务后,通过教学视频资源实现后进生再回顾和提高,优秀学生精益求精,寻求突破的期待。有助于完成整体学生的专业技能技术提高和体育教育的师范效果的教学目标。

2.2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率

网络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时间和空间上的交互性。93%的同学认可并支持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体育网络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国内体院普遍存在的师资不充足、体育器械有限、体育场地受限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困扰。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技术和理论学习上的查漏补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课前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到最优备课资源,节约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资源(时间、管理)浪费。

2.3资源共享促提高

网络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目前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等院校基本完善了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了等级森严的高校学习资源围墙,莘莘学子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各取所需,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性。体育教学中的动作教学具有明显的方法和技巧可循,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将影响学生的动作学习兴趣和效果。由于体育教育工作的传统模式大都是单向的,所以,网络新媒体的互动性极大地鼓励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充分、广泛、快捷、深入地互动[4]。体育网络教学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学习、师生问答、交流合作等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完成的功效。达到学生理论和技术提高的便捷性,完成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质量整体提高。

2.4兴趣引导个性化发展

体育网络教学,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选择,引导个性化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相应体育项目和领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达到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兴趣落点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安排。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大纲思想,形成终身学习条件和立体式教学氛围。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深度,在自己兴趣领域和课程能更好地深入开发,从而提高整体学科的水平。

3 结语

随着国家“互联网+”的重大战略提出,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趋势不可改变。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类似网络教学的平台和模式,但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校网络建设必将更加完善,教学的便捷性和人性化更加明显,在这样趋势下,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点滴思想动态和教学手段的变化,都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高校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搭载互联网的快车,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形成终身学习的大环境。

在教师资源的大力跟进同时,需要学校投入相应的经费支持,包括开发相应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网站等一系列网络教学产品。让老师敢想敢实施,全身心投入教学的研究和开发中,而不用担心基础问题的支持。从而更好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发展,高效发展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网络教学的普及必然大大减少师资不足、场地不足等问题带来的困惑。国家对体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互联网教学将很好完成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策,王晓娟,孔军.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USNIP)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1):87-89.

[2]赵希英.《学校体育学》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95.

[3]韩鸣.体育教学网络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

[4]王立刚.浅析新媒体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影响[J].新闻知识,2015(7):102-103.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c)-013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5.136

猜你喜欢
网络高校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