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试析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传统
甄 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文学的一个分支,是我们了解英美文化与习俗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够使我们更加通俗的从语言、从结构中了解作品,了解文化。
英美;文学作品;戏剧性;独白
戏剧性独白,主要是指诗人运用戏剧化的手法塑造第一人称说话人。英美文学作品中,诗歌与戏剧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戏剧独白则是其中情感、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戏剧性独白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表现人物。通过不同形式的戏剧性独白来独特的塑造人物性格。不同于抒情式的艺术表达,戏剧性独白本质上仍然是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具备客观化与双重语音的基本特点。其中,戏剧独白的个体是客观化的,尽管可能在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原型的特点,但是从戏剧性独白表现中来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是独立于原型作者之外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用双重声音,即作品人物声音,与隐藏着的作者自身的声音来客观描述人物的形象。比如,在勃朗宁的作品《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作者用巧妙的语言将主人公自身的语言表达与作者自身想要表达的想法糅和到一起,既丰富了人物的艺术形象,又扩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文学作品更具魅力。
此外,多数人对“戏剧性独白”的理解,是通过名称将其定义为人物独白的表现力。但这种理解是相对片面的,戏剧性独白的精彩部分反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变化所表现的。在人物双方对戏或者群戏时,言语对话以及内心心理活动更能表现人物的双重形象。
现代英语诗歌传统形成之初,戏剧性独白形式就伴随而生,并且在维多利亚时代大放异彩。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不仅对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对小说文学存在一定影响。在广泛的发展过程之中,戏剧性独白逐渐成为了一个传统,抒情与戏剧相结合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成为了最具生命力的诗歌形式。罗伯特·勃朗宁,是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我已故的公爵夫人》、《戏剧中人物》等,其作品中,讲述人不是以作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一个独立的说话人,即虚构人物。戏剧性独白的发展,为英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物塑造提供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艺术表达。在应用戏剧性独白之前,罗伯特·勃朗宁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采用诗歌形式,直观的表达自己的行为思想,但这一做法遭到了不少批评,因此使得罗伯特·勃朗宁在后期文学作品创作中选择用戏剧独白诗的形式,在诗歌中用心理分析方式以及通过客观描写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声音隐藏在文学作品角色中去。本意上是为了避免文人的批评而另辟蹊径,这样的戏剧性独白写作方式,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一)幽默性口语独白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戏剧性独白表达中,幽默性口语独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幽默性口语独白,顾名思义,主要是以幽默性的语言、生活化的口语表达来展示人物性格与人物形象。幽默感在全世界都是能够被人们高度赞誉的,尤其是在英国这个“幽默的祖国”的国家。杰弗雷·乔叟,是著名幽默性口语独白诗人。他的《悼公爵夫人》、《好女人的故事》等作品,用生动形象的口语创设了戏剧环境,揭示了人物性格,使作品人物形象更具戏剧性,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乔叟的另一部优秀作品《坎特伯雷外传》中,全篇以比喻的幽默手法,为读者创设了一个滑稽的人物形象,以达到通过作品劝谏人们向善的目的。此外,大众所熟知的小说作品《格列佛游记》中,受到幽默性口语独白艺术表达的影响也较大,文中大量的运用反语,突出了英国政治、社会风貌的夸张程度。中世纪时期,英美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作品大多是以戏剧的形式,由导演、编剧、演员共同排演下来展示给观众赏析的作品。而舞台戏剧的特殊幕前表达方式,为迎合观众的观赏兴趣,丰富作品艺术表达等,会在文学作品以及戏剧剧本创作中加入幽默性口语的表达,将对白通过幽默风趣的口语表演出来,能够有效的增加创作者与观众的共鸣。
(二)怨诗
怨诗,也是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文学作品中的说话人的主观性表达较强。古希腊时期,这种古老诗体就已经被运用于作品写作中。之所以称怨诗,是因为主要是通过角色来表达负面情绪,其中,最初诗人们用历史人物来作为讲话者,随着后期戏剧性独白文学作品的发展,怨诗的想象空间逐渐扩大,诗人往往采用与自身形象反差较大的形象来作为讲话者,因此,在文学艺术表达上呈现出了反讽的意味。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丁尼生,也擅长使用戏剧性独白形式。他的作品《尤利西斯》中,主人公尤利西斯是一位经过特洛伊战争后漂洋过海回到家乡的人,因为他不甘于平静的生活,因此打算再次出海,在出海前一晚,用语言鼓动以前的部下。在作品的这一场景中,戏剧性独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主人公尤利西斯在明确的时间地点之下,以第一人称的身份鼓动部下,并表达了对当前安然现状的不满意,和对未来出海搏击的期许,而部下沉默不言的现状也使整体场景构成了尤利西斯个人戏剧性独白的场景。此外,文学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戏剧性独白,坚强、进取的价值观念从文本中传达给了读者,读者也能从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觉察到主人公背后所隐藏的“隐藏作者”,使作品本身的主观性色彩高度加强。
怨体诗是戏剧性独白艺术创作中获得成就最高的形式。莱德盖特在《王公们的败落》这部作品中,将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了出来,这种讲话人与作者之间戏剧性距离差距较为明显的写作手法,通过真实的历史人物,将人物形象塑造了出来。历史上著名的戏剧诗人莎士比亚、斯宾塞等等都是怨体诗人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之后,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怨诗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被抛弃的印第安女人之怨》就是后期优秀的怨诗代表作品。
(三)信体诗
在理性时代,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怨诗创作的广大兴趣,转而寻求更加简洁的文学艺术表达方式,信体诗随之应用而生。信体诗是罗马时代就出现的一种诗体,不同于第一人称的抒情叙事手法,而是用第三方口吻来表达情感。其中,信体诗主要用来表达思考爱情、感叹命运、思念之情。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诗人邓恩,他的诗作中的女主人公给自己的情人用信体诗的方式写信,诗中写到“抚摸我自己,就犹如抚摸你,我拥抱自身,亲吻我的纤指,我望着镜中的我,轻声呼唤你,然而,正当我要吻你,泪水却模糊了双眼和镜子。”这首信体诗,以信体的方式将自己对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彼此之间细腻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信体诗得到了大众广泛的喜爱,其简洁的文体形式、简短的行距字数等,浓缩了诗歌戏剧的独白精华。《艾罗莎致莎士比亚》,是17世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的著名信体诗作品。这首诗歌采用信体诗的方式,探讨了人性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理性观点。因为作者本身的天主教宗教信仰的现实存在,因此,诗歌作品中自身情感的表达也通过信体形式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戏剧性独白,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一方面,戏剧性独白的使用,丰富了文学艺术表达。在此之前,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基本是以叙事与抒情为主的。而戏剧性独白囊括了幽默性口语独白、怨诗与信体诗等方式,这从形式上使得艺术表达更加丰富与多样化。另一方面,戏剧性独白在诗歌与戏剧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立体化。使作者能够通过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描述人物性格与情感时,更注重人物内心的“独白”活动,而这种内心独白不仅仅是区别于文学作品平面视角的独特心理活动,也是真实表达主人公自身情感态度的重要体现。此外,戏剧性独白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也为读者创造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使读者领悟独白背后所隐藏的作者自身的思维态度,进而多视角的赏析与品评说话人、作品以及作者本身。
英美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戏剧性独白的赏析对整体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又极具重要性。本文就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传统方面进行分析了与探讨。这种诗人运用戏剧化的手法塑造第一人称说话人的独特艺术创作手法,影响了包括诗歌、戏剧甚至小说的人物塑造方式。其中,幽默性口语独白、怨诗、信体诗这三种基础的戏剧性独白在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发展后,逐渐演变升华,其独特作用一直影响着英美文学创作。我们在学习与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时,不仅要了解其根源、发展历程,还要学习其著名人物与优秀代表作品,从经典中汲取精华,感悟戏剧独白。
[1]胡春琴.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传统[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2:45-46.
[2]关欣欣,张杰.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44-46.
[3]马艳彬.浅析英美文学中的戏剧独白传统[J].戏剧文学,2016,05:124-127.
[4]王棋君.刍议英美文学中的戏剧独白传统[J].戏剧文学,2016,08:164-166.
[5]邹舒远.浅析英美文学中的戏剧独白传统[J].青年文学家,2014,30:91.
[6]高培新,邢琳琳,焦红卫.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赏析[J]. 语文建设,2013,35:55-56.
[7]雷宇.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赏析[J].时代教育,2016,05:168-169.
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表现于各处。戏剧性独白的赏析对整体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极具重要。本文将就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传统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