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岂能痴迷于赞美的“迷药”

2016-11-27 12:25方工发自北京海淀
清风 2016年7期
关键词:害人齐威王邹忌

文_方工(发自北京海淀)

官员岂能痴迷于赞美的“迷药”

文_方工(发自北京海淀)

赞美的意思是称赞、颂扬,赞美的话总是顺耳一些,喜好被赞美是自古以来的人之常情,不论什么身份的人都一样。但特别好这口儿能到痴迷程度的,还是有权者。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最开明的皇帝了,但是他听到赞美时的表现简直就像个搞笑段子:当他被魏征批评,气得恨不得杀了魏征时,让皇后一番“主明臣直,所以魏征耿直,正说明陛下英明”的赞美说得心里好爽,雷霆之怒立马平息。今天依然如此,一些有权的官员们的喜好并没有改变,真是多多益善,怎么赞美都不嫌多。官员喜欢赞美没有错,并且因为干得好得到肯定,受到赞美也应该。只不过,倘若官员受到赞美的数量和音量与职务、权力成正比,即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赞美就越多、声音就越响亮的现象成为常态,却肯定不正常。

其实,赞美者什么目的都有,好听的话也有真有假,而且对有权者的赞美,有很多根本就是不靠谱的违心话,哪能真信?这种道理人们一直在反复地唠叨着,记入《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就是著名的一例。说是邹忌的妻子、小妾、来客等人都称赞他比城北徐公美,但是邹忌知道自己不如徐公,进一步想通了赞美自己的人都因为有各自的用意,又举一反三推己及人,想到了齐王也有同样问题。于是向齐王进谏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果然,齐王听后鼓励国人提意见,就使得齐国强大了起来。不过尽管道理说了千千万,可是权力金碗盛满赞美迷药,诱惑实在太大,药劲过于霸道,喝它不止可以满足虚荣心,还可以看到因成功掩盖错事丑闻而给上级留下好印象得到重用的前景,所以很多人怎么也拒绝不了。耳听绵绵不绝的歌功颂德之声,一旦感觉非常受用且心安理得,非上瘾不可,于是出现飘飘然昏昏然五迷三道的精神状态就是迟早的事。五迷三道而昏头昏脑的官员,往往都会自我膨胀,狂妄地以为,除了更大的领导,老子天下第一,是出类拔萃雄盖一方前程无限的精英,由此逐渐养成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家长制恶习,再也听不得逆耳的批评。

恶习没有最大,只有更大。还有更下作的人,会主动利用权钱诱使他人大唱赞歌。《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那个被齐威王烹掉的阿大夫,算得上这门功夫的祖师之一。此人没本事治理好阿城,搞得一塌糊涂问题百出,却有能耐收买齐威王身边人天天为自己唱赞歌。不过他遇到了精明的齐威王,于是真相暴露被烹煮而死。今天的一些官员当然“进步”了,还会主动利用媒体宣传等更多的手段给自己贴金,尤其在自己负责的那一亩三分地里,更能高效控制媒体拣好听的说,美化现实,掩盖问题,压制不满,遮蔽批评的声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员痴迷赞美不是只会害他自己,还会带动和助长曲意逢迎阿谀奉承之风,让一些人不是放弃尊严甘当虚伪的马屁精,就是为不能保持尊严不当马屁精而倍感痛苦,害人也不浅。这种下作缺德既害己又害人的官员,太容易变为贪官了。看看周永康、薄熙来等无耻贪官,哪一个不是这种人?边听赞歌边缺德,边缺德边害人,边害人边腐败。鲁迅先生说,孔雀拼命开屏,却露出屁眼。听赞美上瘾的官员正是这样,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在世人眼里,这种自欺欺人的举动,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那个皇帝没有两样,都是低智商的蠢人。

必须说,官员听赞美过瘾、上瘾,是病,得治!不然不能建设好执政的党和政府,不能净化风气保护官员,不能赢得民心。针对权力监督不到位的病根,靠谱的办法,是依照宪法好好保护公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加强自下而上包括舆论批评在内的各类监督,营造上级不能再以赞歌数量和音量为用人标准,下级不必放弃尊严唱赞歌讨好上级,公民充分行使权利积极参与监督的政治生态。这样官员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力,于是达到祛病强身,保持明明白白的头脑和干干净净的行为的目标。

(作者系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原副检察长、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

猜你喜欢
害人齐威王邹忌
田忌赛马
邹忌比美
田婴巧荐王后
田婴巧荐王后
害人终害己
嗜好可以当药
邹忌形象的另一面
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