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光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张雅光
摘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构建普及与发散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创建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确立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要切实贯彻实施意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背景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目前,我国高校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往往用功利性思维理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就是教授大学生创业知识,引导大学生创业,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素质理念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教学理念缺乏先进性和前瞻性。
2.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
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要基于未来化、人性化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教授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为将来职业选择打下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8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背景下,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现代高等教育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转变,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本质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在理念上造就一批具有革命性的创新创业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2]。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对象的差异,构建普及与发散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普及模式
2.发散模式
即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和“选择创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系统化和专业化特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一是“嵌入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开发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进行创业,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嵌入”到专业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二是“专业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针对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开展专门化的创新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三是“成长型”创新创业扶持教育。主要针对选择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辅导和创新创业支持,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小额信贷支持、技术与市场援助,帮助学生组建团队,配备创新创业导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帮助初创企业渡过初创困难期,逐步走向正轨[3]。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基础薄弱,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从而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因此,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构建立体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设置适合我国高校学科和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促使课程设置系统化、层次化、立体化;要把创新创业课程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龙头,创新创业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多层次的内容体系,以及以理论知识课程与专题讲座课程、模拟活动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立体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2.加强课程内容建设
既要考虑创新创业通识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学习与实践,开设创新创业知识类、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类、创新创业实务操作类等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突出专业知识技能,把科研成果、创新技术等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中,以实现通识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1.2.1 产后出血评估 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失血量高于500 ml即可确定为产后出血,出血量计算采用称重法及容积法测定,术前称重手术敷料,成功麻醉后,产妇臀下垫会阴垫,破膜后将羊水尽量吸净,胎儿娩出后采用干纱布将血吸取出,剖宫产结束后称重所有蘸血纱布,测量负压吸引器中的出血量。按压子宫后,称重会阴垫,将称重的纱布以及会阴垫相加,再将敷料本身重量去除,后加上负压吸引器中的出血量即得术中出血量,回病房后,在产妇臀下放置干净会阴垫,及时更换会阴垫并称重,将所有用过的会阴垫重量减去会阴垫本身的重量,差值即为术后出血量值 (除以1.05,即得出血量数);依据产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借鉴国外高校灵活多样性与参与体验性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
1.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我国高校教学方法,实行案例讨论式、启发式、参与体验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实施个性化、小班化教学,不断扩大覆盖面,强化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市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型,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深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将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和学术进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教师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需求,不断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2.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高校应构建资源与平台、载体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案例库、创新创业名师库、创新创业项目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优化整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二是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实验管理平台、创新创业技术保障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系统等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三是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拓展创新创业载体,模拟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较弱,师资配置与专业相比还很薄弱,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师资配置专业化、实践化,培养造就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配齐配强专职师资队伍
专职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重视选拔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学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加强专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及考核评价,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2.充实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新专家、创业成功者和风险投资人等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规范兼职教师管理,构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等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少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因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建良性互动的教育生态系统。
1.强化政府支持
政府应健全法律体系,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整合教育资源
高校应争取政府扶持与企业、社会参与,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整合利用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资源,强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健全引导机制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修订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4.构建创新创业文化
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倡导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创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依靠多因子合力整合社会资源,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51-54.
[2]刘馨. 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教育与职业,2011,(11):99-101.
[3]王占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好分类. 光明日报,2015-07-14.
[4]张军.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三全”新模式. 中国教育报,2015-11-02.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农业院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11YB02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社会科学部)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3.015 ■ 编辑:张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