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断背山》跨文化情感空间的建立

2016-11-27 00:09李淡宁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移情李安牛仔

李淡宁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电影《断背山》跨文化情感空间的建立

李淡宁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由华人导演李安拍摄的《断背山》,讲述了美国西部两个牛仔间的同志之情。作为一部题材相对边缘化的电影,想要在跨文化的传播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产建立跨文化情感空间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在观看《断背山》时,是通过导演怎样的经营来建立起这种跨文化情感空间。首先讨论基于人类共通的情感而建立起来的情感基础——人与人之间(受众与电影之间)的情感亲近性;第二个方面讨论了适度文化移情的重要性——通过李安特有的中式的电影手法来为跨文化情感空间的建立添砖加瓦。

跨文化传播;李安;《断背山》;情感空间;共通情感;跨文化移情

“跨文化情感空间”这一说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这里结合本篇论文题目而言主要指受众在观看电影时,由电影而引发的情感起伏,这种起伏与电影本身的情感诉求共同作用,从而使受众产生一种对剧中人物(语言和行为等)跨文化间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程度和范围,就构成了跨文化的情感空间。

1 建立的基础:人类共通情感的表达

著名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研究人类文化行为时,总结出这样一种观点:“一切文化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孤立单纯的。所有文化都是杂交性的,混成的,内部千差万别的。”其实纵观世界各国的文化,在浅层次、在表面上虽然千差万别,但当涉及人本身,如对人性美的赞美,对追求自由民主的肯定,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向往却又不尽相通。以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来看,跨文化传播活动中编码解码的经验范围重叠的越多,双方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效果就越好,而重叠越少则显示交流中的阻碍越多。

李安导演的《断背山》作为一部讲述边缘美国西部牛仔同志之情的故事片,在广大的异国他乡的异性恋群体中也收获了许多赞许。丹麦电影家梅特希约特曾指出:“当电影的各个因素完全植根于特定的民族想象空间时,不知个中情理的外国观众是不可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的,因此,这些电影因素对他们来说是晦涩的。”就如异性恋与同性恋之间这种难以跨越的有关性别认可的距离,在这种情形下,最好创造“亲近性”的文本,将影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贴近所有群体,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提供解读的便利,从而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传播。

相对于好莱坞已经拍的烂熟的西部类型片,《断背山》也是“西部”的,有关杰克和恩尼斯这两个西部牛仔以及他们生存环境的刻画,同美国传统西部片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但电影着力表现了两人之间维系二十年的一段缠绵又挣扎的情谊,这是对传统西部片的突破。通常意义上的西部片,牛仔是粗犷男子气概的代表,充满大颗粒感,拥有拯救和自我救赎的力量,是美式英雄的典范。类型片赋予他们经典的符号:骏马﹑枪﹑带刺的马靴﹑宽檐帽和美人。

2 建立适度文化移情的可能性

在跨文化传播学中有一种观点:移情是跨文化传播的基础。这里的“移情”意思是指在跨文化传播中,受传者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超越本民族文化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文化的传统积淀和约束,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文化模式中,在主动对话和平等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其文化的目的。就《断背山》的艺术风格而言,可以说是非常东方的(中国传统式的),温和而哀婉,娓娓道来。风格是文化的直接表现,下面就从剧中人物语言和社会文化层面,还有一些有关悲剧理论的层面这三点来分析《断背山》中的跨文化移情的可能性。

在电影《断背山》中的人物语言常呈现一种高语境的模式,台词比较隐晦含蓄,有种支离破碎的片段感。这样的编码方式是非常东方的,电影讲述两人爱情的时候从没有提到“love”这个词,避免了西方口语习惯的直白感,而通过一种言有尽而意未完的对话方式来完成,更加深了一种东方式的哀婉审美感受。

文化与电影密切相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群在各自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而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文化不可避免地体现在电影的内容和形式里。《断背山》在这个层面上的移情关系到李安本人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位在台湾长大和在美国学习戏剧的导演,游走在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戏剧美学之间。《断背山》的拍摄运用了很多国画式的拍摄手法,也采取了一种被东方美学欣赏的叙事方法。《断背山》讲述了纯美国西部牛仔间的故事,导演想要将自己一系列东方美学的意象和思维有机的融入的确要花一番功夫。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中影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电影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同时参与文化符号的解码和编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图腾,说起美国西部,总让人想起连绵的落基山和粗粝的牛仔这样的文化符号。导演曾明确表示本片摄影的灵感来自于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这位摄影师拍摄的美国西部美学形象颇有一种东方式的平和之美。他在拍摄《断背山》时,仿照亚当斯的拍摄方法,将镜头往上调一点,使视觉重点在天空而不在地上,形成类似中国绘画中的“留白”。

另外,在《断背山》中,悲剧感从始至终。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不同文化不同地区对于悲剧美学的讨论多种多样,但大体上还是有个一致的方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对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悲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了整个人类的生活,表达了人类对生命的顽强意志力、对自由的向往、对自身的突破等情怀。《断背山》中命运对于两个牛仔的捉弄,由于家庭责任和社会的阻碍的压抑,缠绵20年最终的阴阳两隔,都将故事推入悲剧的漩涡。《断背山》中的悲剧在受众移情的时候极大的降低了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适,社会中的人,难免会遇到这些永恒的悲剧命题。从另一层面来讲,悲剧让人高尚,使人的精神得到一种不同于幸福感的满足,使得人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中解放出来,思考人生真正的价值。

[1] 李岗,《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 孙春英,《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 项欣,《从电影的分层解读模式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李淡宁(1991—),女,汉,四川成都,艺术学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学号2014211098,研究方向:电影。

D925.1

A

1672-5832(2016)09-0076-01

猜你喜欢
移情李安牛仔
未来事务的色彩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彩色牛仔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不穿牛仔时髦面谈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型格牛仔季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