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秀
不论哪一种语言,词的多义性发展,都会使得该语言词的意义表达更为丰富,甚至由于多义性的分解又可以产生出新词来。词义发展的方式有很多,有很多专家学者都著文论述,虽然研究角度不一所得出的结论也多有不同,但都一致认为多义词每个意义的产生都不是毫无依据的,一般都是在原始义或母义的基础上以某种方式派生(或引申)出来的,这些派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仅以汉语为例,探讨词义派生方式中的一类——修辞式派生,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拓展和总结。
汉语语言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多义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词汇的活跃性。每一种语言中,词汇都是活跃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客观世界的变迁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理解与把握。由于社会的发展、事物的新陈代谢,每个词的词义所对应的范围大小以及所凸显的特征义素在不断变化发展。词义的变化发展是语言词汇发展的重要源泉,汉语亦然。
(二)汉语的特殊性。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为了满足现实的交际需要,同一个形式一般被赋予多个意义。由于多义词素的大量存在、语法功能的变化以及修辞语用的促使,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词,大部分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就是多义性。
多义性是汉语词汇的一个特点,每个词在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词义从单义到多义,其中有很多派生方式,本文仅讨论修辞式派生这一大类。
一、修辞式派生
修辞最初是语用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所进行的修饰、调整,以及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词义的固定内容总是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不断多样化的表达需求,尤其是在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把无形的意象以词义的形式传达给交际的对象,这样原有的单纯词义就满足不了需求。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复杂意象是现有词义难以完全概括的,甚至有的意象似乎很难用有形的语言形式来完全表达清楚,这就使词义有了极大的延伸空间。汉语本身有着十分丰富的修辞手法,在词义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修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语义学中,修辞式派生便成为词义派生的一个主要方式,它的存在“为词义发展创造了常规或超常规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词义发展的动因”。
曹炜把“由词的修辞用法产生的临时义(或语境义)固定下来后形成新义的一种派生方式”称为修辞式派生。
二、修辞式派生类型
修辞式派生是以修辞手法为方式派生出来的,几乎每种修辞手法都可以成为一种派生方式。按派生方式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来分,修辞式派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比喻式
比喻式派生是修辞式派生中最主要、最活跃的一种方式。比喻作为修辞手法,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目的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在词的母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比喻义与比喻不同。比喻仅是临时的打比方,其意义是临时的,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意义就不存在。而比喻义是约定俗成的固定在词义中的派生义,指借用代表与某事物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的词来表示某事物的引申方式。比喻义产生的过程是词的基础义作喻体,被比的事物作本体,本体的意义约定俗成后转化为派生义。
比喻式派生注重相似性,外形、功能、情态等方面的相似都能派生出比喻义。比如“斗”,本义是酒斗,后来天文学家因北半球上空七颗星的组成的外形像酒斗,而把这七颗星命名为“北斗七星”,其中最北端的一颗被称为北斗星,所以“斗”后来就派生出来北斗星的意义。
(二)借代式
作为修辞手法的借代是指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而借代式派生则是指人们运用形象思维认知抽象事物的必然结果,借代引申是以二者的相关性为前提的,这种相关性可以从多种角度出发,也可以跨越不同的事物类别。经常是以具体的形象化的特征、行为等代指抽象的事物。借代式派生分为以下几种: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比如“甲板”本义是船体的重要构件,是船舶结构中位于内底板以上的平面结构,用于封盖船内空间,并将其水平分隔成层。甲板是船的一部分,在实际运用中,人们习惯用“甲板”指代整只船,例如“在甲板上集合”。久而之久,甲板就派生出了“船”的意义。
(三)通感式
通感又称移觉,即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意觉等感知觉两两沟通、相互转移,其明显的标志感觉在不同感官之间的转移。通感式派生就是通过通感手法,使通感现象外化并固定到词义中,进而使词获得新的意义实现词义的派生。
常见的一般是具体的感知觉向抽象意觉的转移。比如,味觉转移到意觉。“苦”本是一种味觉,在古代由于经常用来表达心理感觉,即意觉的痛苦、苦恼,久而之久便固定下来成为“苦”的又一个意义。还有触觉向意觉转移,“痛”“疼”本来都是一种肉体上的感觉,后来都派生出意觉上的意义,如“心疼”“痛苦”。“痛苦”是味觉和触觉向意觉转移的一个典型的合成词。
(四)象征式
同前三种一样,象征派生的基础是象征手法。象征侧重于相托,就是赋予具体意象某种民族性的内涵。比如“红”“白”“黄”,本来都是指颜色,过去经常用来象征政治领域中的现象,便分别派生出了“革命或政治觉悟高”“反革命、奸诈”“贪污腐化”等词义。
还有一些动物(如狗、龙、凤等)、植物(如松树、莲花、竹子等)、自然景物(如乌云、烛火、大海等),最初都被用来象征某种精神、感情等一些抽象的含义或一类人,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慢慢派生出相应的精神、感情或一类人的意义。
(五)委婉式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事或物在人们看来是不文雅或难以言表的,但又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人们往往就会采用其他词来委婉表达。委婉式派生便是指被采用的词用来表示一般的意义引申为表示具有委婉作用的意义。这种意义尽管是由人们的语言习惯所赋予词的,但其间也会有一定的理据性。
委婉式派生分为两种,即意义扬升和意义弱化。意义扬升的委婉式派生一般用于表现好的一方面。如“贵”最初用于形容事物的价格,后来派生出“人或物地位尊贵”这一意义以及敬辞这一用法(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例如贵地、贵单位等)。意义弱化的委婉式派生一般用于不好的事或物。如“走”本义是离开、离去,后来派生出“人或动物的死亡”意义,相比较“死”这种直白的表达更为含蓄、委婉。委婉表达“死”这一意义的还有“圆寂”“仙去”“羽化”等词语。用来表示“便溺”这一不雅行为的委婉表达有“方便一下”“去洗手间”等。
修辞的手法多种多样,修辞式派生也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的几种方式之外还有以下几种:(1)夸张式,如“斗”,在母义基础上派生出“大”“小”的意义,如斗胆、斗室;(2)对比式,如“薄”和“厚”是一对反义词,它们分别派生出“淡”“少”“不重视”和“浓”“多”“重视”等相对的意义,如薄酒、厚古薄今等;(3)反语式,很多词义的感情色彩向对立面发展,如“爪牙”古指强健的武士,现代则指坏人的党羽;(4)引用式,主要是古汉语中的文化词,如“蟾”,本义指蟾蜍,汉语传说中月宫上有蟾,后“蟾”派生出了“月亮”这一意义,如“蟾宫折桂”;(5)双关式,语音具有双重指向或者谐音获得双重指向,如方正,本义指成正方形不偏不歪,后来又指正直。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修辞式派生和修辞手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长短和出现频率两个方面,即修辞式派生是经过历史积淀,固定在词上的经常使用的意义,而修辞手法只是偶尔赋予词某种意义,并且这个意义只在该语境中出现一次而已。
三、结语
汉语中,修辞式派生是汉语词由意义单一向多义趋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大大丰富了汉语词的内涵,某种程度上控制了汉语词汇的数量,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修辞式派生产生的意义不仅提高了汉语词义的生动性、形象性,还使汉语词义更具理据性,这一点对于汉语的学习和教学有很好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