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用与自身建设

2016-11-26 09:07赵艺懋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报思政教育

赵艺懋

摘 要:作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校报在高校中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不断挖掘校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中的作用,总结办报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是高校校报提高自身质量的要求,更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本文将讨论校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中的功用,对办报局限进行反思,并提出校报自身建设的突围对策。

关键词:校报 思政教育 突围对策

1 校报的功用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唱响主旋律

作为高校的党委行政机关报,校报首先要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服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是其指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其目标。在宣传国家指导思想、解读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师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高校校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1.2 传播正能量

高校校报不仅承担了校园新闻传播的责任,而且针对具体新闻事件和舆论走向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相对于社会纸质媒体,高校校报是更贴近师生学习生活实际、更接地气、个性更加鲜明的纸质媒体,传播的均是校园内师生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是广大师生们“自己的报纸”。因此,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传播校园内外正能量等方面,高校校报有着自身的天然优势。

1.3 提升审美观

基于高校校报办报主体和读者群的文化素养,校报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更是传承文明的一个重要平台。校报不仅是高校以德育人的一种具体表现,还是以文化人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校报的语言艺术、思想深度、信息资讯、版式设计、色彩搭配、副刊文化等内容,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在提升读者群审美水平的同时也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2 自身的局限和解困的实践

高校校报由于办报环境较为单纯,一般也无须考虑报纸的销量问题。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校报存在新闻单一、官样文章、一言堂等缺点,如何克服这些自身的局限,需要办报主体在办报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动态调整。

2.1 自身的局限

高校校报是高校内部或行业内部的报纸,其办报的性质、定位和读者群较为单纯,办报主体更无须考虑报纸的生存问题,这往往导致校报走入一种误区——将校报的“读者满意度”局限为“学校领导满意”即可——最终失去校报存在的意义,从而沦为一种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缺乏内外兼顾的视野。作为内部报纸,高校校报一般是内向的视野,新闻内容一般较为单一,并且按部就班。如各类学校会议、学生活动、开学迎新、期末巡考、节日庆典等均是高校校内新闻的主要内容。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往往造成办报主体在选材上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掣肘。视野上的局限使得办报主体更注重着眼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却缺乏了对校外重要新闻事件的关注,往往可能导致校报脱离大环境和广大师生读者群的兴趣点,造成自说自话的毛病。

二是缺乏上下兼顾的维度。由于是学校党政的机关报纸,而非单一学生群体的办报,高校校报刊载的往往是各类官样化文章和走形式性的新闻。这些内容可能上级满意,但报纸读起来味同嚼蜡,只能“印纸上,贴墙上,风吹掉地上”。

三是缺乏深挖广积的力度。由于办报主体的自身素质和校园新闻的题材所限,高校校报新闻往往局限于报道事件本身,大多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备即可,缺乏深度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等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新闻的立体感不强,灵动感不强,无法引人入胜,更无法引起读者共鸣,发人深省,满足读者的深层次需求。

四是缺乏时代感和前瞻性。高校校报的性质决定了办报主体往往倾向于采用四平八稳的形式和角度来办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今天,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新闻媒体本该是最紧跟时代脚步的一个行业,从版式设计到新闻写作方法都在不断创新,但高校校报容易在自身的小环境中故步自封,错失了时间带来的变革,更缺乏对自身发展的前瞻性。

2.2 解困的实践

对于上述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的问题,办报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成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校报的良性发展之路扫清障碍。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高校校报必须建立起一系列健全的制度,包括:编辑部工作制度、通讯员管理办法、用稿原则和稿费标准等,严格控制新闻采集、统稿、编辑、排版和三审三校稿等流程,使办报的所有环节均有章可循,如此才能在形式上保障校报的有序发展。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高校校报的办报主体必须是一支专业和高素质的队伍。除了几名具有较强把关意识和业务素质的责任编辑之外,还应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生通讯员。学生通讯员的视角更加贴近学生读者群的视角,可以增加校报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但是,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相比,学生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显然是会有区别的,学生通讯员的新闻深度也会相对欠缺。因此,定期对学生通讯员队伍进行培训、加强目的性的采编指导是高质量校园新闻的必要保障。

此外,不能仅仅将新闻发现者局限于固有的师生通讯员队伍,而应该发动全体师生成为新闻报料人,进而委派专人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跟进深挖,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个人视野局限、资讯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校报内容单一的问题。

第三,大胆改革创新。要使校报成为有效的德育渠道,办报主体要在正确舆论导向的指引下大胆地创新改革,包括观念更新、内容创新、版式创新。

观念创新方面,近年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各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些高校在新闻报道的角度上已有所调整,将视角更多对准基层,彰显平凡人闪光点,使报纸更接地气,这是校报焕发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内容创新方面,校报新闻在采写上应该注意兼顾各个层面读者群的兴趣点,一些和社会热点相关的新闻事件要放到社会大环境的视野中观照,进行深度报道、专题报道,从而做到内外兼顾、深挖新闻热点的深度,广积新闻热点的材料。紧扣校园重大新闻事件专题活动,加强评论、分析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进行专题报道或系列报道,增强报纸的舆论导向功能,提高报纸的思想性、专业性、趣味性和时代感,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审美教育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树立典型。

版式创新方面,应向优秀的社会纸媒学习,排版避免繁杂的用色,结合各版主题形成相对独特的风格。版式方面尽量采用大开大合的“F”“E”型版式,避免“风车版”。增强版面的设计感,达到美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3 外来的冲击和突围的探索

与社会纸质媒体一样,高校校报同样面临着来自网络的多元化媒体的冲击。在这场突围战中,所有纸质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在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在此过程中,一些社会媒体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

3.1 外来的冲击

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覆盖为新闻行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论坛、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席卷了纸质媒体的市场。相较于传统纸质媒体,新媒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更便捷的传播途径、更立体的新闻展示、更广泛的受众、更多元的互动方式等特点。以至于“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报纸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网络信息在视觉表现方面,比报纸更丰富、更有冲击力;在阅读新闻方面,网络比报纸更快捷便利”。这样的观点在纸媒和新媒体的拉锯战中几乎显现了一边倒的态势。

事实上,传统纸媒在报道的严肃性、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对有效信息的遴选上依然占有优势。此外,报纸还具有档案记录的功能,《纽约时报》就以拥有“档案记录报”的地位而自豪。

3.2 突围的探索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不断提高校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除了加强校报内部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校报队伍建设,还要推进高校校报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

2015年,我们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1300余名学生中,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微博了解校园新闻的学生占35.6%——比例最高,而通过校报了解的最低——仅为8.3%。但是,另一组数字值得关注:在受调查的1700余名学生中,38.8%的学生是通过校报或校园网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深度解读或进行延伸阅读的,这一比例仅次于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度。在新媒体盛行的学生群体中,在新闻资讯海量而易得的情况下,这一数据显然高过我们的预期。该结果也为我们建设好校报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因此,通过校报上网的方式,以数字化的校报带动报纸的传播度和读者群,这对于不在学校却又关心学校发展的领导、师生、校友来说这会是一个了解学校发展的重要渠道;把网络纳入报纸的消息范围之内,反向利用网络,充当网络的信息精品展台,对信息进行遴选与有效整合,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深度分析,拓展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把网络整合进报纸;联合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全方位、多层面报道新闻,吸引喜欢新事物的学生群体。这些措施都是高校校报在应对新媒体的突围战中较为可行的措施。

总之,高校校报尚有许多潜力可以挖掘,办报主体应该正视校报自身的不足,发挥自身的优势,自练内功,勇于突围。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实践新的工作方法,服务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2005-06-15.

[2]管淑娟.论网络背景下报纸的突围[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0).

[3]侯铁虎.发挥高校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4]孙超.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校报思政教育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20年的校报情缘
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Paper含义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