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 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化心理,将其应用于公共艺术中,不仅能丰富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提高公共艺术的审美特征,而且有助于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紧密衔接和融合,从而起到凝聚大众人心、传播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云南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歌舞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Y304和2015年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D201539的成果之一。
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概述
云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共有25个民族在这里生存繁衍,创造了绚丽夺目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宝库和民族艺术的海洋。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各民族传统的民间歌舞,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保持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是各少数民族人民抒发感情、休闲娱乐、自我欣赏和教育的文化工具,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民族心理。
1.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种类
云南所拥有的少数民族数量很多,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他们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与内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一种是根据少数民族的种类进行划分,可分为纳西族的热巴舞、阿哩哩,傈僳族的打歌舞、口弦,华坪傣族的孔雀舞,摩梭人的甲搓舞等。 另一种是根据舞蹈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狩猎类、祭祀类、图腾崇拜类舞蹈等。
1.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发展现状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域偏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文化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受到中原文化影响较小或者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自成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特色较为浓厚的地区和舞蹈发源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作为商品的属性日益凸显,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不断创新,逐步走出云南,同时,开始向消费文化转变,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甚至走向世界,在社会公共文化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更具现代色彩。
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内涵和艺术特征
2.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内涵
2.1.1 抒发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云南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外在条件优良,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载歌载舞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热爱之情。因为地理环境优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植根于这里的花草丛林间,滋养伸展于优美秀丽的山川河泽中,从自然界自由生长的生物物种身上汲取灵感,创造了植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生发于民族之魂、积淀于自然特性的传统舞蹈,反映了这一地域人类进化的轨迹。云南少数民族中,取法于自然、表达对自然热爱的歌舞,最突出的是傣族的孔雀舞和蝴蝶舞。孔雀舞是最能代表傣族人审美特征的一种舞蹈形式,舞者从孔雀的形态和动作中受到启发,模拟孔雀的姿态,并进行夸张,编排了姿态优美、身段动人的孔雀舞,以单人、双人、群演等方式展现出来,一般在举行泼水节等节日庆典时才会表演,给人以柔美、妩媚而不失自然的欣赏美感。再看蝴蝶舞,它是傣族人向大自然学习的又一范例。表演时,舞者身披蝴蝶型的道具,模仿蝴蝶飞舞的状态而舞蹈,具有鲜明的舞蹈形式和特征,让人过目不忘。
2.1.2 表达对祖先神灵的崇敬感
古人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神灵的崇敬,在祭祀时都会用舞蹈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而云南地区因地域偏僻等原因,将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下来,演化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例如,傈僳族的打歌舞,就是为了纪念保卫山寨的五个英雄而创造出来并世代流传的,具体的表演形式是跳舞者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吹葫芦笙,一边唱歌和跳舞,且以跳为主,并不停地变换节奏,展现了欢快动人的气氛。而该地区与祭祀有关的舞蹈,则是流传在元阳县的傣族村寨的“祭祀鼓舞”,这个舞蹈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女巫者在祭台上载歌载舞,观众们围坐于下方自由跳动,动作趋向简单和简练。而位于石屏县的傣族居住地,则流行“跳龙舞”,该舞蹈以祭龙树作为活动的中心,女巫手中拿着羊皮单面鼓,男巫手中拿着带环的铁圈,在人群中领舞,其他人根据领舞人的节奏进行舞蹈的表演,或者两个人对跳,或者全体围成一个圆圈表演。对于舞蹈的动作没有过多的限制和要求,简单而步幅小,没有固定的队形和队列,一切随心舞动,双膝可以跟随步伐的前进有规律地颤动,可以任意变换跳舞的位置,但是整个场面却一直庄重热烈。
2.1.3 具有生活中隆重的仪式感
在文化娱乐活动相对贫乏的时期,云南各少数民族均将歌舞视为日常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将其作为生活中发生重大事项或者在重要节日必须参与的活动,纳西族的热巴舞便是这样。热巴舞虽然是纳西族人的民族舞蹈,却更多借鉴了藏族舞蹈的理念和形式,表演的形式为群体舞,男子手中持铜铃,女子手中持曲柄鼓,混杂在一起进行表演。与其他舞蹈类似,热巴舞因为参与的人数众多,也以广场舞的形式呈现,且节奏随着旋律的改变而变化,有时候铃鼓同响,一片昂扬向上的景象;有时候铃鼓低鸣,如风声呜咽倾诉。每当村寨有喜庆事宜,或者盛大的节日到来时,纳西族人便用热情奔放的热巴舞表达心中的仪式感与归属感。
2.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艺术特征
2.2.1 古老而质朴的曲调
就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整体伴奏状况来看,出现最多的莫过于鼓。鼓是一种非常容易制作、简便易学、易携带的乐器,在日常的歌舞表演中,人们往往踏着敲鼓的节点,顺其自然地舞蹈,所形成的曲调简单而淳朴、真挚而自然,没有过多的声乐技巧与花哨的东西,古老而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2.2.2 原始而自然的动作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因起源于民间,植根于大自然的沃土中,所学习和借鉴的均为自然界的真实生物,因此,舞蹈动作往往源自心灵,发轫于自然,是对自然界生物最原始的模仿与借鉴,带有原生态的气息,真挚自然,丝毫不扭捏、做作,令人观后感觉发自真心,感人肺腑,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舞蹈动作的自然性特征,还来源于人类体力劳动的原始动作,例如,在云南红河、元阳等地流传的“落作舞”,则是吸收和模拟了日常生产劳动中的“打荞麦”,从而形成一些特定的动作,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自然生发而有意趣。
2.2.3 热情而奔放的情感
少数民族人民在创造本民族歌舞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最强烈的审美娱乐感,他们将全部的情绪和感情都投入其中,展现出一种热情而奔放的情感,这是发自内心、发自心灵的热爱,从而使得民族舞蹈能够保存、流传至今。摩梭人的甲搓舞,则是为了纪念先人预防外族侵犯的舞蹈形式,主要表现为全村或者部落的人都聚集在广场上,燃起熊熊大火,围着火堆呐喊跺脚,制造浩大的声势,以威震敌人。而该舞蹈演变至今天,则成为一种群体性的娱乐性舞蹈,多被运用于庆祝节日、向神灵祈祷等情景和气氛中,该舞蹈的舞姿粗犷,节奏明快,蕴含着强烈的情绪情感,让人看后感觉酣畅淋漓,禁不住想要参与其中。
2.2.4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因发自内心,源于生活,具有无可比拟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才能够流传千年而保持原有的艺术样式。他们的舞蹈之中,有着最原始的天然生命力,是历经岁月的磨砺而流传下来的。而少数民族舞蹈图腾自远古时期出现以来,就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3.1 反映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衔接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是古人所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往往带有想象与虚构的成分,而现代社会的公共艺术是实实在在地展示出来并让人观看的外在形式,务必要通过直接、明确的画面或语言表现出来,而将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特色与元素融入其中,则是将人类的理想与现实进行有效地衔接与融合。
3.2 有助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
公共艺术,指在公共场所被运用和展示的艺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而随着频繁的文化交流和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艺术需要不断吸收新鲜元素,进行创新,才能赢得大众的认可和喜爱,而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运用于公共艺术中,是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和融合,反映了人类理想中的艺术与现实艺术的有机融合与创新。
3.3 丰富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城市和社会中,公共艺术的展示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海报、壁画、装饰画、雕塑、花园等,都是有效的承载体。如何使这些承载体“旧瓶装新酒”,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和新面貌,需要设计者广开思路,广泛涉猎,才能广中取胜、广中取新。对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学习和借鉴,会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公共艺术的精神内涵,丰富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3.4 提高公共艺术的审美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具有取法自然的质朴、顽强的生命力、热烈情感的投入等艺术特征,具有鲜活性和灵动性,对现代的公共艺术具有极强的启示作用。而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孕育现代文明的沃土,公共艺术设计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创意,从而使其创作观和审美观发生根本的变化,影响和改变了公共艺术的精神面貌和呈现方式,提高了公共艺术的审美特征。
4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社会功能
4.1 凝聚大众人心
如前所述,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具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群体性。群体性的广泛参与,使得舞蹈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灵动的舞步中,人们增进了感情,交流了思想,促进了大众人心的凝聚。
4.2 传播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呈现出来。而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则扮演了这样的角色,通过载歌载舞的方式将远古先民的思想和生活保留下来,让后人能够在永不停歇的舞步中窥见民族文化的根源。
4.3 带动经济发展
云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需要更多更好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而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是提高地区旅游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游客来说,传统歌舞是新奇而具有吸引力的,在喧闹热烈的舞蹈中,能够感受到城市中久违的质朴与热情。
4.4 带来正能量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日益感到无聊、沉寂,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容易变得悲观、消极,会对生活和现实产生失望和厌倦的情绪。而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明快、简练的曲风,激情有力的演唱声,动人心魄的舞步,会给都市中的人们带来一抹亮色,让他们从漫步欣赏公共艺术领域的传统歌舞中获得积极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孙中伟. 浅析市场消费前提下的民族歌舞艺术发展[J].丝绸之路,2015(20).
[2]张跃. 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J].节日研究,2011(01).
[3] 李笑频. 当下的人性如何张扬——以《云南映象》等民族歌舞秀为例[J].西南学刊,2014(01).
[4]角强方.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J].学园,2014(08).
[5] 蔡梦月. 舞蹈语汇和语言语汇的民族特征——以杨丽萍《云南映像》为例[J]. 现代语文,2012(12).
责任编辑 张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