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龙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和九义校 四川 资阳 641300)
扩大“后进生”的阅读范围
袁江龙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和九义校 四川 资阳 641300)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每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后进生”,可以说,对每位一线教师来说,最费心的、花费时间最多的就要数这“后进生”了。对待这些“后进生”我一直认为只要我肯下功夫,多花时间给他们辅导,一定会让他们赶上集体的。根据他们接受新知比较慢的事实,我常常是只要求他们去记忆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拓展性的知识可以“放宽政策”。可事实收效甚微,因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学习兴趣没了,学习效率自然可想而知。这些“后进生”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也很迷茫。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一文,我深受启发。
文中提到“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豁然开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人所共知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利用这一点呢?扩大“后进生”的阅读范围,为他们挑选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让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发现一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从中找到乐趣,进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成绩,何乐而不为呢?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大师进行交流。那么,“后进生”经常读书,读好书,就是经常在和大师进行交流呀!他们就会在不自觉中有所提高。我要好好运用这种做法,将课外书籍这一有效资源引入教学中,引导 “后进生”多读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最终摘掉“后进生”的帽子。因为“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利用阅读去刺激他们的大脑,唤醒他们神经,还愁他们学不会,记不住吗?
“后进生”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们要解决困难,就应该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学生思考的越多,对周围不懂的东西就越多,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依然要多让“后进生”读书,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如果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有了求知的渴望,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容易多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用心去感化,相信“顽石”也会变成金。记住,这点石成金的“法宝”就是阅读。下面就是对我校初中2012级一班的个案分析:
学生姓名:胡雪峰
学期初:这孩子有个性、不好惹很难管理,长得那副模样就很霸道,更没有读书的习惯。于是我认为他是我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重点盯防、改造的“大人物”。作为班主任及语文教师的我深感责任的重大,难道就这样放弃了一个孩子了吗?难道就眼看他走人生的弯路吗?不能,职业责任告诉我要有耐心,信心,恒心。所以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了该生的情况: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从他上学以来,上课发言从来不举手,甚至上课就睡觉。张嘴就说,毫无纪律可言,行为与一个中学生的标准相距甚远;他不仅回答问题不举手,而且经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惹得都反对他;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的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
通过与家长联系,我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细节。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在这个环境下,他上到初中,通过对他的了解以及亲眼所见,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孩子的缺点。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针对胡雪峰的情况,我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决定从学习习惯入手。找一些课外人物励志方面的书籍一起阅读,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对于他上课没有规矩的缺点,不能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表现,就及时表扬、鼓励;不好了,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因为在他的内心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作为一名学生的标准。就这样,一个月过后,经过了我无数次的提醒、鼓励,他上课不举手说话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情况刚有好转,以后发现的问题,却真的是让我挠头,让我真正发现这是一块不好啃的骨头。基本的规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他基础差,课上的内容对他越来越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的注意力逐渐由上课转化为招猫递狗,不是捅捅这个,拽拽那个,就是趁老师不注意换个座位、发个怪声什么的。几次找他谈,根本不管用:当着我的面表示的很老实,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屡教不改。仔细想想,作为初中生起码应该懂得对师长礼貌吧,为什么在他的身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系吧。于是,我和他一起读《三字经》讲尊重人的道理,他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不文明以及同学们对他这种行为有什么感受。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却留给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身上,还有哪些我还不了解、还不曾了解的东西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时隔不久我前边对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付之东流,一切又恢复了最原始的状态,甚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不易管理了。也就是因为这些工作收效甚微,我才真正认识到教育并非是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曲折、艰难的过程,要将这些恶习从一个人身上驱除干净是要付出汗水、精力、爱心等等。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面对他反复无常,我的努力似乎没有任何作用,我该怎么办?那个时候的我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是真的束手无策,没有良方能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我良知。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一个良心活,也许并没有人去监督你怎么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一个孩子对于我的教育或许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他的存在不会影响到大家对我的评价。但是在我,一个教师的心中却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样对待这棵刚刚发芽的幼苗,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我的放弃也许是一时的,但是对胡雪峰来讲,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的放弃。也许因为这个放弃,他的未来变得更加的坷坎、曲折。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怎么能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呢?没有别的办法,没有退路可言,只能迎难而上,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放弃。在这种状态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别抱怨别人不尊重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尊重别人。在人之上时,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时,要把自己当人。要学会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一切从我做起.”这些优秀的名人名言。我时时鼓励他,同时也鼓励自己。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胡雪峰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样的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面对着他的改变,现在来谈成功与否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拓展阅读让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着他的命运,相信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袁江龙,本科,中学语文二级教师,安岳县优秀教师。
G420
A
1672-5832(2016)11-0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