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永毅
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价值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方法探讨
覃永毅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仍是影响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价值、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突出问题。在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创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促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校 科研项目 知识产权 价值评估 影响因素 管理方法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仍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高校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不利于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价值的提升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高校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高校的知识产权大都源自科研项目,是高校的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输出知识产品的指挥权利。高校知识产权的特征一为多样性,因为涉及种类较多,主要集中在专利权、学术作品著作权、软件著作权等。二为权利主体较多。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往往涉及到多方权利主体,例如学校、学生、科研人员、合作机构、研究资助方等等,因此,高校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存在一定的主体繁杂性。
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具有繁杂性、特殊性,在评估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评估高校科研项目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方因素,从而保障评估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其中,影响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价值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项目成本因素
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虽然是知识产品,在输出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由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固有的繁杂性、特殊性,在评估高校知识产权价值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获取知识产品的成本支出,结果难免出现评估结果不合理的情况,有时会激化高校与科研人员之间的权益矛盾,不利于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因素
研究经费提供方通过投入研究基金资助高校科研项目,必然期望获得一定的产权收益或社会效益,并期待知识产权转化后期允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收益因素即预期收益,是研究经费提供方投资高校科研项目过程中的直接预期,表现为获取一定的知识产权。在某种程度上,知识产权的价值与市场竞争能力成正比,当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力强时,从知识产权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当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力弱时,从知识产权获得的经济效益则较少,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作用则较小,不利于提高项目后期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主体将关注度集中于社会效益。在实际生活中,知识产权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树立高校科研的示范及带动作用。因此,在评估高校知识产权的过程中,不应只着眼于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还应关注其社会效益。
(三)知识产权有效期因素
高校科研项目类型不同,相应地知识产权有效期也不同。在过去信息传播不发达的时期,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果以学术论文为重,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学术的发展。在当今信息传播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学术论文的有效期明显缩短。因此,在评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价值时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根据具体知识产品开展分析评估工作,结合具体情境,不断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
(四)市场需求因素
在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评估过程中,分析项目知识产权的市场供求信息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分析评估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析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影响力,还要分析项目知识产权的影响力与市场需求的联系程度。当市场对该项目知识产权的输出方少,市场需求力大时,该知识产权价值高;反之,当该项目知识产权的输出方多,市场需求少时,该知识产权价值低。因此,在评估工作中,需要开展相应的市场调研工作。传统的调研方式为查阅资料、社会调查问卷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评估工作不科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调研方式多为大数据调研,具有准确率高、使用便利、数据资源丰富等特点,有得于提高调研的工作效率,保证评估工作的可信度。
(五)法制因素
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是否完善对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出台或修订了很多关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做出相应地调整。例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要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项目承担者,应按规定提交相关科技报告,并将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汇交到科技成果信息系统 ;产学研合作各方应当签订协议,依法约定合作的组织形式、任务分工、资金投入、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分配、风险分担和违约责任等事项。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侵权案例对发明人保护不足,实际赔偿额过低。由于“侵权填平”原则,专利侵权、虚假技术转移侵权行为泛滥,造成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不力等,都不利于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为了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研发活动涉及各方均应重视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其直接关系到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制定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有效促进科研人员及相关研发机构、权利主体提高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价值。
(一)对科研人员定期培训
高校必须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树立科研人员的法律观念,提高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从而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高校在评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用其管理素养的培养工作。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品具有特殊性,产权价值涉及到多方面,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价值与知识产品本身质量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高校需要对科研人员的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培训,不应将科研知识产权价值等同于知识产品质量,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项目知识产品的质量,促进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在管理实践中,有些高校科研人员不了解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导致其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自身的权益及高校权益受到侵犯,利益受到损失。近年来,某些高校在管理科研项目过程中,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常常出现科研人员知识成果被窃取的情况,使科研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失,同时科研知识产权被侵犯,降低了科研人员对学术的探究积极性,降低了科研项目的质量。在高校科研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矛盾为知识产权纠纷。比如有科研人员研究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利用了高校的资源,当该科研人员后期转行,将该科研项目带入另一个机构,就必然引起高校与该机构的知识产权纠纷。因此,高校在培养研究人员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过程中,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高校科研人员的权益,满足科研人员的合理要求,增强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推进高校科研项目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高校科研的社会影响力。
(二)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模式
在高校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其工作机制不科学所致。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有必须根据高校自身的工作流程展开工作,需要通过学校管理部门、院级管理部门等的签字同意后,科研人员的项目知识产权申请书才能顺利开展。但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加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高校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提高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效率,促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工作,高校还应加相关的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科研部项目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以知识产权申请和审查流程为主线,围绕日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繁杂事务,贯穿整个知识产权管理过程,建设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或数据库,帮助科研人员实现网络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全面覆盖产品/项目预研、产品/项目开发、知识成功管理、知识产权运用/运营、知识产权战略决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等,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过程阶段和知识产权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促进提升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价值。
[1]薛茂男.高校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模型构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2]马会.我国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3]张爽.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4]曹亚林.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5]江山,张玲.金融风暴下高校知识产权策略重点的思考[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5).
[6]陈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杨东占.重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
[8]林燕琼.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研究[J].法制博览,2016(06).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本文系广西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项目编号:500569)。
覃永毅(1977-),男,壮族,广西上林人,硕士,广西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科研与学科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