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李奎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以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文/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李奎
因为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的不同,其图书馆功能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结合服务创新的新理念和内涵,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思想的管理理念,重点满足学生对专业应用、职业技能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此来提升图书馆的职能。
图书馆;服务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作为分支独立。作为高等职业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很强,从学院名称就可以看出来。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以及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等。那么这些学院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也重点突出其专业特色。以重庆安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主要以安全职业教育为主,主要分为食品安全、化工安全、矿山安全、消防安全等,所以我馆在文献资源方面主要以这些为主。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22个基本大类中,我院藏书T类最多,现在的数据统计发现,T类占有50%,另外F类、I类占有30%,剩下的类别分占30%。其中T下面的二级分类TP、TU等又占据大比例。这些分类都是与我院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结构直接挂钩。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体系以专业性图书为主,基础教育类为辅,其他综合类图书作为完善藏书结构适当补充的较为合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基本上能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图书馆藏书大多以此分为24个大类,书库藏书也以此为依据依次排列。但是由于高职院校鲜明的专业性,按照此分类排架存在诸多弊端。以我院为例,我院图书主要以T类为主,学生借阅量最多也为T类,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排架,T类排序在尾端,也就是书库的最里面,学生每次查找图书时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走路和寻找书架。与此同时,我院学生借阅浏览量较低的C类、D类等图书排架较前,长期搁置,占据好位置,但是使用量较低。
刚才我们探讨的书架排序其实也是服务模式创新的一种,这是空间布局方面的创新。空间布局除了书架摆放外还有区域的划分,图书馆现在常设的功能区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图书借阅室、综合服务区等。在这些功能区划分上,我们应该结合功能合理的布局。比如图书阅览室和借阅室应该紧挨或者合二为一,电子阅览室应该和期刊阅览室毗邻,甚至直接在期刊阅览室设置网络热点。最重要的是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除了办理借阅手续外,还包括办理阅读证、还书、理赔处理、参考咨询、书目查询以及投诉接待等“一站式服务”以及图书馆各业务部门间的随时沟通,所以最好设置在一楼大厅,这样读者可以最先到达,同时也是必经之地,最大化方便读者,人性化服务。
1.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习惯差,大学入学成绩平均水平较低,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积极的引导、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对学习的加强引导。本科院校以上,图书馆随时都是人满为患,图书馆一座难求的现象网络上时有爆出。但是在职业院校,很少会有这些情况发生,因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进馆学习的学生凤毛麟角。
2.高职院校数字资源早已走出传统电子阅览室的范畴,如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巨大,同时每天都在恐怖增加。在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信息不再是难题,难题是如何检索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运用学院已经购买的数据库或者网络数据库检索有用的信息。
3.提供开放式服务、远程服务也是创新的一个项目。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少,在大三(有些院校甚至在大二)基本已经出去企业学习实践,实习期较长,在这期间,学生一方面需要充足的信息保障在企业的技能实习。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必须要突出学院的职业教育特色,这是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最大区别。所以在自己院校建设的资源一定要突出特色,以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要着重收藏与安全相关的资源,建成以安全资源为主,基础学科为辅,综合学科为补充的突出学院特色的馆藏结构体系,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人才培养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全国以安全特色见长的高等院校只有两所,我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安全职业院校,我们不光要在学院建设上提供资源保障,在安全行业方面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由于财力资金和领导重视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图书馆自身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改善工作方式,在管理和服务上坚持创新进取,完善服务模式和手段,扩大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层次。这样拥有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和实力,就能根据学院建设及发展的需要,全方面、多元化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作用。
[1]周建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许德宽.院校内涵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茹美霞.图书馆信息服务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探究[J].晋图学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