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辽职业学院图书馆 李亚娟
浅谈职业学院图书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文/通辽职业学院图书馆 李亚娟
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各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图书馆组织要素除馆藏、文献、图书管理员、资金、设备外,还包括图书馆的用户以及与图书馆活动发生联系的各职能部门。本文首先阐述了职业学院图书管理的现状,并分析了职业学院图书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职业学院图书管理创新的几条有效途径。
图书管理;管理体制;创新
职业学院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职业学院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所谓图书管理应包含文献管理和资源管理:文献管理就是应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组织管理;资源管理就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
我国职业学院图书馆事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伴随着自身管理的进步,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职业学院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制度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处理、存贮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给职业学院图书馆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一系列内外环境的制约和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闭、半封闭状态下的管理体制滞后。长期以来,我国职业学院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是处于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级结构。各校的图书馆基本由各自的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人事、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对象也只限于本校,尚未形成统一的最高层次职业学院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因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孤立发展模式,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的分散状态。
(二)图书管理职能存在缺陷。自古以来,图书馆管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搜集、储存和传播文献信息。在各式各样信息环境和新技术环境下,图书管理等传统的文献信息生产与流通机构管理使文献信息的垄断地位日益受到冲击,文献信息走向平民化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图书管理大众化的表现本身是社会的进步。职业学院的图书管理要在这种全新的信息环境及技术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图书管理的职能,优化图书管理的职能。
(三)组织结构生硬僵化。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内部各组织以文献管理的主线来展开,分为横向的业务系统如采编、流通、技术等和纵向管理程序如计划、控制等。这种以分工为基础,形成了以分割式的方法为主的管理业务。因此,必须对文献为基础的层次结构在全新信息环境和技术环境下进行重组,从功能上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时代竞争需要。
(四)管理激励机制缺乏。职业学院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靠“吃皇粮”维持正常的运转,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人事管理中,实行的是终身制。馆长是由上面委派,馆员是统一分配,一经录用无论优劣,稳端“铁饭碗”。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图书馆不承担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这种缺乏竞争的机制下,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人为中心,对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技术和非技术、业务和非业务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过程。而管理创新则是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内容所进行的整体或细节的改进与提高的创新活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及其创新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对于职业学院图书馆来说,管理创新意味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信息环境,不仅只是计划、组织和指挥,而更要协调馆员与读者、馆员与设备、部门与部门以及各职业学院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重组各种资源和结构,进一步激发馆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图书馆事业的总体目标而协同努力。管理创新是职业学院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馆思想和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图书馆能否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应成为图书管理的重要理念。管理思想必须实现以下转变。首先,从一般化建设向特殊化建设转变,例如:由传统管理向计算机集成化管理、由一般门限管理向RFID技术的射频定位管理、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等等的转变;其次,在图书馆的发展途径上创新,图书馆必须转变发展观,树立竞争与协作的思路,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加强合作,走向共同发展之路;再次,在图书馆的职能与功能认识上创新,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有许多新问题需要以创造性的思路来解决,管理者只有主动探求新的管理方式办法,图书馆的发展才有新的活力。
(二)职业学院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要创新制度资源。应根据制度的构建原则和运作机理创新制度资源。从管理体制等变革创新入手,实现人事、财务、分配等制度的全面创新,科学制定、合理配置制度资源,宏观和微观创新并重,采用纵向继承、横向移植和综合创新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其次,要构建创新的制度体系。
(三)职业学院图书管理服务和学科建设创新。在各职业学院比较注重学科建设,一所大学的重点学科的多少和水平高低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学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各职业学院均有自己办学的历史和特点,学科建设也千差万别,重点学科的侧重点不同。即使是综合性的重点大学,也不能将所有学科均等建设,往往会选择部分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相应的图书管理人员也应做好职能馆员向专业学科化馆员的转变。
(四)图书管理人员管理创新。对图书馆人员的管理要做好:一是做好人才的培养稳定和吸引工作。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必须围绕业务建设进行,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可以带动图书馆整个馆员队伍素质以及学科化的提高,形成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二是实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解决“管”和“理”两个方面的问题。“管”是指怎样对馆员进行激励、协调、督察和控制;“理”是设法对馆员进行包括管理和业务教育的培训,提高馆员的素质,加速馆员技术化、业务化、学科化及职业规划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三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管理创新是职业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创新促发展,这是职业学院图书馆生存价值的体现。因此,职业院校图书馆必须按照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求以及读者阅读多样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开创多元化的服务的新模式,使参与到现代信息环境状态下的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1]陈万梅.浅谈职业学院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11)∶102.
[2]刘旭,于瑞云.新世纪图书馆发展战略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1(2)∶12-15.
[3]初景利.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构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