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燃灯

2016-11-26 21:53三人的路
今日海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燃灯通江县一代人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三人的路

精神的燃灯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三人的路

八十春秋,长征已矣,但精神的燃灯之炬永在。重温历史,饮水思源,在振兴中华的路上,长征精神将继续激励鼓舞我们这一代人,并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赓续光大。

10 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任仲平文章《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纪念80年前走遍万水千山、历经万死千伤的红军长征。其中有一句让人特别有感触:“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一切皆有因缘。中国共产党人能不断克难前行、开创奇迹,其因缘就可以到长征的心灵史中去找。正是这一次远征,完成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锻造,树立了人类精神新的标高。“沉沦的民族找到价值的坐标,以信仰充实生命、以意志创造奇迹,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就在前一天,央视《焦点访谈》播出《长征足迹:通江的奋斗》,谈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名通江籍将军至死不忍回乡的事。通江县是我的家乡,也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所在地。1933年前后,总人口仅23万人的通江县有近5万人参加红军,我的曾祖父兄弟三人也在其中。这些红军战士在保卫苏区和此后的长征中,大半都牺牲了,仅通江县王坪烈士陵园,就安葬了25048具烈士遗骸,其中一半只有红星无字墓碑,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姓甚名谁。他们和我的曾祖父三兄弟一样,留下幼子寡母,一去再无音讯,仿佛从没有在这些熟悉的村前屋后、松下田间生活过一样。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并没完全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红星无字墓碑至今仍在,虽风剥水漶、石棱全无,“唯山河记取,唯天地见证”。

部队长征前夕,就曾来到这里,一起高唱《国际歌》,泪别昔日战友,继续漫漫远征。这其中,也包括那名将军,他叫傅崇碧,1955年授少将衔。他之所以不回乡探望,就是因为当年所带出川的子弟兵在长征、西路作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绝大多数都牺牲了,差不多打光了,而留在家乡的父老、妻子,还寄希望于向他打听亲人的下落,老将军心不忍念、再不敢归。这一切如传说演义,却是真人真事。

与《人民日报》、央视的刊播差不多同时,《长征永远在路上——交响合唱音乐会》在海南省歌舞剧院演出。海南自己创排的节目,歌、诗、乐交相辉映。回顾了海南与长征的关联策应,以及在理想信念的同频共振、艰苦卓绝的殊死战斗中,一道迎来全民族解放的光辉岁月。“把最后的祝福送给冲杀的战友,覆盖我的浪花会飘向远方的村落”“如果海南的鲜花成为你脸上的笑涡,在大海永生的我不会寂寞”——为了理想和信仰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这正是人类的高贵之处。而共产党员正是要做这样的人。

人性是自私的,但从古至今总有一些贤者能克服自己的私欲,以奉献、利他、大我的姿态度过一生,故而人类文明的薪火相续、生生不息。可即便如此,在共产党以前,也没有哪一个政党庄严宣誓并始终如一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政党整体,而不仅仅是部分先知先觉,是如何完成了从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的跨越?回头想想,长征就是在危急存亡之时拨亮信仰灯火的关键历程。

长征的历史不但给人以智慧,更重要的是给人以自信、以精神支撑,使人初心不改、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从苏区到长征,从红船到红岩,从《共产党宣言》到决胜全面小康,一脉相系的就是共产党人的根与魂。

《党章》里有一段话:“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听得多了,有人觉得太过寻常,乃至无感。但实际上,只要回望岁月峥嵘、感知青山变幻,就会发现这些铅华洗尽、朴素无比的字句,每个都有出处,特别耐人寻味,每一句话读来都是血火箴言的默写,都是理想足记的叠印,都是信仰灯火的升腾。

八十春秋,长征已矣,但精神的燃灯之炬永在。重温历史,饮水思源,在振兴中华的路上,长征精神将继续激励鼓舞我们这一代人,并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赓续光大。

猜你喜欢
燃灯通江县一代人
一代人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清歌灯
我们见证了
燃灯
通江县国有林场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通江县退耕还林政策实现现状问题分析
浅析通江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对策
浅析通江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其对策
燃灯者与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