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黄魏紫繁华满枝——2015年江苏散文综述

2016-11-26 20:13张宗刚
雨花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散文

■张宗刚

姚黄魏紫繁华满枝——2015年江苏散文综述

■张宗刚

2015年的江苏散文创作,在不动声色中繁华满枝。这一年,是平稳发展的一年,也是大获丰收的一年。新年伊始,江苏省散文学会的成立,以及江苏散文网的创建,可谓早着先鞭,为风生水起的江苏散文界写下浓重一笔。

想象的高度与酒神的魔杖

文学大省江苏,首先是小说大省。小说家写散文,凭了想象力的发达和形象思维的优越,下笔往往跳脱飞扬,犹如传说中酒神的魔杖,经行处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成就一派洋洋大观。

叶兆言是公认的小品文大家。《登泰山》《从北戴河回家》《“嫁人要嫁公元人”》《又是河豚欲上时》《桃花飞尽东风起》诸作,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水准不减,风范依然。《去紫霞湖游泳》回忆少年趣事,“大人们都在搞阶级斗争,孩子们闲着没事干,就去游泳。”一种特有的时代气息,不经意间澎湃而出。《野岭剐水》在貌似东拉西扯中突显忧患意识:“随着唐诗宋词一起流淌过来的河流,汴水,泗水,沂水,淮水,不是断流,就是改道。大大小小人类血管一样的河道,不是消逝,就是成了堵塞的死水。”“干净的水比油还昂贵”。《芥川龙之介在南京》借1920年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南京一事,举重若轻地还原了彼时代的景象与细节,旁及民国旧事,一一道来,大胆评说;历史与文学的自由穿插,显出笔法的老辣。《文学与城市的关系》自信地指出:城市是有品位的,而品位的高下就看它是否有文学的底蕴,反过来说城市是文学的基石,它是一个落脚点;在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中,文学不一定总是被动。值得注意的是叶兆言在青年作家读书班上的讲话稿《困学乃足成仁》,谦逊本色,开诚布公:“在座诸位如果认为参加这种文学活动真有意义的话,那么你们的文学前景一定是不太乐观。如果你们看重这些活动,那么文学很可能会不看重你们……说老实话,我一点都不看好你们。一个搞文学的人,必须要说老实话。”“真正的文学,就是在困境中还能够继续坚持。”自述其创作历程中的艰难困苦、执著不渝,于平实中见奇崛。

范小青的散文《南来北往都是客》从个体经验出发,对南京、苏州双城作了感同身受的比较。作者在调侃南京人的潇洒与散淡后说:“其实苏州人才是计较的,苏州人表现出散淡,小扇子一摇,小茶壶一捧,他们骨子里却是执著而较真的。”对两座城市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东关街随想》解读繁华的扬州东关街的丰富内涵:“鱼骨状的街巷体系之中,遍布着深宅老院、精致小园、名人故居,许多年许多年的日子里,商业气和书卷气在这里同时升腾、弥漫,许多年许多年的日子里,东关街将繁华和宁静吸收进去,又吐纳出来,年长日久,把老街熏陶得如此别致。”作者称东关街“是一台时光机,走在这里,你既置身在千年历史的长河中,瞬间又切换到当下的平常日子里,像是一种转换,像是一种挪移”。文气流走自如。本年度范小青还出版了散文集《范小青散文》,所收70篇散文,创作灵感皆由个人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写作经历生发而来,风格亲切淡远,彰显沉静的写作状态和鲜明的女性特质。

黄蓓佳《黄桥旧时光》记叙1969年全家下放到黄桥古镇,自己从初二到高中毕业的那段难忘时光。“很大的校园,一半以上的面积被菜地和树林占领。菜是油菜和蚕豆,树是梧桐和水杉。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满校园金黄,蜜蜂会嗡嗡地飞进我们的教室,引出女孩子声声尖叫。五月蚕豆花开,紫色的小花甜津津的……”发散着优雅和诗性的文字,令人悠然神往;《世上最快乐的事情》和《黑暗时代的光亮》回忆十年“文革”的读书时光,感恩于文学的相伴。黄蓓佳还发表了《舌尖上的惊爆》《志愿者海伦》《扬子江边河豚美》及创作谈《生活的“无力感”》等。苏童《重返先锋,文学与记忆》表达了个体执著的文学情怀:“我个人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他的记忆百宝箱。”“我从来没有丢失过信念,我一直对自己说:我还要写。”道出一位优秀作家成功的不二法门。叶弥的散文《山高水远》,是作者远离城市定居镇乡交界处七年间生活状态的记录。作者在乡下种菜、种树、养鸡鸭,认识了许多的野草野菜:“鸭跖草看上去是一位妆容精致的小妇人……苍耳子的果实毛茸茸的一身刺,是个顽皮孩子。”日子久了,树和鸡鸭竟能神奇地听懂人的语言;还有偷吃猫粮的刺猬、到院子里觅食的麻雀和乌鸦,写来饶具趣味。《金花的快乐生活》写叶弥收留流浪狗、流浪猫的乐趣,爱心的彰显自然而然:“狗真的会哭,只是没有泪水。狗哭的声音和人一样,委屈、伤心……”不事雕琢而绘声绘色,发散着尊重与悲悯、感恩与敬畏的情怀。

散文随笔集《写满字的空间》是毕飞宇生活、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涌动着赤诚与思辨,灵动与谐趣,让人感受到思想者的气质。引人瞩目的是毕飞宇发表的一系列脱胎于演讲稿、课堂笔记的长篇随笔。《奈保尔,冰与火》一文分析奈保尔小说《布莱克·沃滋沃斯》,就对话、结构、人物关系等展开充足的技术分析,层层剥笋地指出其间的反常合道,体现出惺惺相惜之意:“好的小说一定有好的气质,好的小说一定是深沉的。”格式塔理论的娴熟运用,显示出学者型、思想型作家本色。《两条项链——小说内部的制衡与反制衡》从中国经验和常识出发,重新解读莫泊桑《项链》:“在莫泊桑的《项链》里,我首先读到的是忠诚,是一个人、一个公民、一个家庭,对社会的基础性价值——也就是契约精神的无限忠诚。”“《项链》其实是非常文明的悲剧。不是‘文明’的悲剧,是‘文明的’悲剧。”细致入微的文本精读功夫和分析能力,令人服膺。《“走”与“走”——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以《水浒传》《红楼梦》中人物为例,从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走路入手,谈其如何被用来塑造人物并呈现小说逻辑,熨贴到位。作者认为,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写作就是这样,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权力就越大,反过来,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在探望病重的秦可卿后的步行动态,则指出:“她唯一放在心上的,其实只是欲望。”《我们一起读——读〈促织〉》称蒲松龄短篇小说《促织》“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读《促织》,犹如看苍山绵延,犹如听波涛汹涌。”析来头头是道,穷形尽相,曲径通幽:“小说的抒情有它特殊的修辞,它反而是不抒情的,有时候甚至相反,控制感情。”《我读〈时间简史〉》在看似海阔天空散漫无迹中,彰显独有的人文视角。毕飞宇还发表了散文《我下过的一盘棋》《你看世界的角度》《这是乡愁么?当然不是》《厨房里的春节》等。

鲁敏散文《踏进你们的书房》,写在俄罗斯参观托尔斯泰家族著名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时,那些手稿、照片、定情物、书信、便条,迸发又埋没着令人窒息的爱与死;而在多灾多难的天才诗人茨维塔耶娃的故居,作家写道:“自杀前几天,她有过艰难的求助。同样是在那层洁净的玻璃罩子底下,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她的一个短函,写给作家协会的,窘境中她想请求一份到作协食堂做洗碗工的机会,这一申请遭到了拒绝……”透出难言的辛酸。《祭典:实非神灵,乃是人间》写浙江九华立春祭,以生活化的表述,挖掘其中令人欣悦的世情之美,寻找人间、神明、大自然三者的心意相通;作者谈仙说人,文字闪跃腾挪,灵动多变,显示出镫里藏身般小巧绵软的功夫。在充满悟性的《时间沙》里,西北边疆沙漠的沙子被充分人化了,作家视之如独立之活物,写沙地的善变和幻相,文采斐然,曲尽其妙,尽展文心的细腻和想象力的丰盈:“沙粒就是沙粒,它具有无师自通的散漫哲学,它快意起大楼,又率性撒手去。风起沙移,其势猎猎,日落月升,其华灼灼。苍凉梦接续着荣华梦,新城变作旧城,古城翻作故城。道路复被沙地覆盖。寺庙仅剩下高台,窗棂不见了帷幔。黄杨卧倒沉睡,烽火台瘦骨嶙峋。沙,复又成了沙。”苍凉整饬的句式,物我交融的语境,彰显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度思索。《1980年的二胎》将妹妹出生的过程表述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场景的描摹如同戏剧或小说,忍俊不禁。鲁敏另有创作谈《并非傲慢或有偏见》《“投食”下的阅读饥饿》《文学气质的病种》《让他们死在小说里》等。

梁晴的小品文《铁路边》《中山码头》《曾经的屐齿苍苔》《蜡染的朝天宫》《种牙枣的女人》《地铁》《普陀》等,多写凡人小事,而敏于构思,工于剪裁,显得自在且端庄,生活气息浓郁,对世态人情的观察可谓细致。其他《苋菜梗》《长鱼》《香铺营》《八府塘》《猫图腾》《红衣大妈》《展销会》等文,旨在发掘世俗生活中的不俗。《各有各的萌》在写及作家同事们生活中另一面的淘气后说:“真正的文人应该就是灵魂里住着一个可爱顽童的人吧。”可谓妙解。朱辉随笔《马术、斗牛及其他》通过分析人类斗牛的行为,强烈抨击以恶凌善、恩将仇报的做法:“即使马可以被役使,牛也可以被吃,但公然的屠杀,却理应使人类感到羞耻。”呼吁人性的悲悯和悲悯的人性;《太平洋边垂钓人》叙事写景,沉着细密,显示出良好的纯文学功底,如写星光下的太平洋:“汹涌的海浪如万马奔腾般席卷而来,和拦路的礁石相撞,卷起千堆雪。礁石间的太平洋吼叫着,惊心动魄;而远处的海面则黑沉沉的,和夜色搅在一起……”罗望子的长篇随笔《小县城》,以随想录式的风格展开,涉及亲情、人情、世风、阅读、写作、日常交际等,世俗情怀的彰显,不掩其先锋气质和思辨意识:“独处的意义,它让你瞬间拥有一个人的安静,两个人的敏感,三个人的丰富。”“孤独的人在山顶上呼喊,以便听到自己的回声,感到有人陪伴自己;幸福的人在海面上唱歌,以便听到波涛的掌声,觉得有人在为自己喝采。”真实记录了主体在梦与真之间游移的轨迹。

赵翼如主持《现代快报》副刊“行者”期间,写下《清凉贴》《词语的荫凉》《如如不动》《迷宫》《老爷车》等精短妙文,颇可一观。如《草木香》:“我相信草木是有灵性的,而纸质书深植于草木,会给人持久的体温。”《时速7公里》:“摇晃的哐啷声,呼应大地的绵长呼吸。随意一瞥,窗外的山水回环往复,一如缓缓转动的旧式唱片……”《面对青花》:“面对青花,人会慢慢脱尽火气。”这样的文字,是悟性、感性与灵性的结晶。祁智的散文《飞起来》道出了对足球的喜欢;朱文颖《一棵“醉酒”的芦苇》表达了一种见性见情的放纵之美;竞舟《片刻光阴》书写女性情怀,缠绵炽烈;周韫《肖元生的道》写人记趣,活灵活现。曹寇《读中国旧小说》《读黄仲则》《我所知道的韩东》《做饭》,顾前《纸条》《吃饭》《老许和老杨》,周伟《藏书楼叹》《夏黄公猜想》《徽杭道上》,余一鸣《咖啡、高尔夫与现代派文学》《文学青年》等作,为世态人情写照,往往视点独特,意趣横生。

诗性的飞翔与缪斯的灵光

诗人、室内设计师陈卫新出版了散文集《鲁班的飞行器》。陈卫新的作品心气平和,文思神远,细腻缠绵,文采与性灵互见,饶具风情;其所折射出的创作主体,诚为新锐之思、先锋意识和隐逸精神、士大夫情怀的结合体。可以说,在他心中,住着一个古代隐士,一个现代绅士。《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背影》感性发达,闲笔不闲,在随意的调侃、幽默和反讽之外,积极探寻人生的意义;《山居闲话》称“那些炊烟,是真正的炊烟,像云,像风,像一匹行动的马”,以我观物,物我合一,种种的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仿佛开启了文字的百宝箱;《寻找》氤氲着思辨气质,观察的精微令人称道:“铜质的拉手如同没落的贵族,草叶花纹,华丽的光彩在那些尖角的地方闪现。自尊从来就是一种伟大的,隐忍的存在,即使没落,也自有它的从容。”作者信手挥洒处,皆可成风景,行文有时如跑野马,随意为之,终归于文雅整饬。究其实,陈卫新颇谙章法布局,讲究意味意蕴。《住——赏心乐事谁家院》从《牡丹亭》杜丽娘的唱词悟出:“我们可以发现,良辰美景都是向外的,而且是从院中向外去的。这种指向性特别能反映出过去人由内及外,由外动衷的感知习惯。”诚为充满智慧和诗性的中国表述。《私奔》里五大三粗的装修工小琴,不幸老婆与人私奔,作者于悲悯之余想到:“我想人世间的幸福可能是有个恒定总量的,上帝只看你有没有拥有过,不论时间长短,多少。人类做的,就是不断地重新分配分享,我们永远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可谓吐纳有致,内涵丰赡。

黑陶发表了散文《南街与时间》《一座古名“曲阿”的苏南县城》《江南宜兴的酒席》等。作为新散文代表作家,黑陶的写作风格一向独异,词语、意象、语感卓荦不群,激情与才华并重。《敬惜与回馈》呈现出一如既往的对汉字的深情:“每一个汉字,追溯其源头,都充满山河的气息,植物的气息,星辰的气息。”麦阁的散文,本质上呈现为一个写作者纯粹深邃而率直的心灵独语。《时间芦苇》对盛夏的描述:“太阳明亮得让人觉得在发出声响……尘埃在灼热的光线里慢动作舞动”,引人体味生命的孤独和死亡;《岁末》传达了一种无以言表的隐秘欢愉;《夜读,她们》感同身受地谈及阿赫玛托娃、米斯特拉尔、赫塔·米勒、伍尔芙等文学女人:她们命运多舛,饱尝辛酸,感情丰富激烈,写作飞泪溅血,身上散发着美丽高贵的光辉。

庞余亮的散文,执著书写疼痛与爱意。《胆结石》写母爱与孝道,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式的痛心疾首的情怀;《好运歹运皆被时光遗忘》写沙沟古镇的风俗与命运;《闯入城市的狗》写出了诗人老崔的善良;《萤火虫的河流》写当年在夜里划船去做学生家访时,“4华里水路,4华里的萤火虫河流。回来的时候依旧是4华里的水路,4华里的萤火虫河流。还有天上的星光……”以诗性点燃青葱岁月的回想;其他《寻找“十样猪头”》《两封家书》《两个春天的两杯酒》《一面之交的男孩》等,皆包含着温暖与深情。黄梵的课堂随笔《爱与性》《台湾故事》《思想者的抑郁症》《被诗歌拯救的人》等,通过课堂上下的师生交流,表达了对于教育、自由、禁忌等的思考,展现文学对人的救赎作用;《弗蒙特中心的“孩子”》通过写美国弗蒙特写作中心一位粗野马虎没文化的打工“笨人”身上的亮色,肯定了中心的理念:不要降低对“笨人”的期待和耐心,岁月最终会让他拥有一些别人不及的优秀。颇具启发性。

赵恺的随笔《罪与罚》激情四射,血性昂扬,表达了对和平与杀戮、战争与人性的思考。胡弦的随笔《记忆》《夜晚》,荡漾着幽微的诗性。苏宁散文《少女佳熙的杂货铺》写母女共同体验的成长乐趣,柔情款款。庞培《倪瓒墓》笔力随意而富诗情,传达出特有的文化感悟。朱庆和散文《那个走在田埂上的人》通过对稼穑劳作的透视,写出了乡村的悲哀;随笔《顾前,有一份美妙的工作正等着你》写作家顾前的质朴、温润、豁达、本真、善良,文字机智多趣,在知人论世中彰显小说家的观察力和诗人的性情。李樯《鲁羊的止疼片》称“写作,无疑是鲁羊最好最管用的止疼片”,充分深入主体的内心世界,文字凝炼,饶具味道。

历史的吟啸和现实的观照

丁帆的随笔《向面对世界的自绝者脱帽致敬——追忆两位性格迥异的先师》,深入剖析著名学者叶子铭教授、许志英教授的内心世界,从中得窥一代知识分子的高洁灵魂,指出:忧国忧民的“治国平天下”情结,是他们难以摆脱且根深蒂固的政治责任感,“他们是一代死去的堂吉诃德式的与风车作战的知识分子”。文章情真意切,思力如天风海涛,振聋发聩。《瓦尔登湖旋舞曲》惊叹瓦尔登湖清澈的湖水呈现为“由浅入深的三种颜色”,羡慕美国“治理生态的眼光,退耕还林的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大片原始生态的森林湖泊”。《“朝内”往事》写自己当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编纂工作时与作家们的有趣交往,尤其写蒋锡金先生喝光一瓶烈酒后睡到凌晨三点起身梦游的场景,令人忍俊不禁。《寄畅园里话沧桑》感慨江南名园逃不掉诸多劫难兵燹的历史宿命。《桃花扇底的卑微者》则戟指名士精神的萎缩:“桃花扇底送走的不只是前朝历史,桃花扇底送走的是一个卑微的死魂灵。”

王彬彬的文化随笔集《大道与歧途》收录了《陈独秀留在沪宁线上的鼾声》《柳亚子的“狂奴故态”与“英雄末路”》《郭沫若与毛泽东诗词》《作为留美学生的闻一多》《谈谈胡适与胡风》《徐树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禁欲时代的情色》诸文,以严谨的史料、缜密的思维和流畅的文字,展示大动荡大转型时期书生与政治的纠葛,呈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侧面;其风格一如既往,举凡批判、驳斥或赞赏,皆持论有据,犀利鲜明,并努力还原特定时代和特定环境的气息。

骆冬青的系列随笔《魔隐》《开题记》《生趣记》《得半庄园记》等,呈现出美学意义上的敏锐和敏感,别开生面。《贱人就是矫情》推崇人格,厌恶“猪格”:“宁可矫情,决不向猪圈投降”,寄寓着对崇高美的追求。《狗东西》以动物喻人,暗含对人性的讽喻和对国民性的批判。《门外记》写读书时听吴调公教授讲课,当时颇觉无趣,直到后来,“忽然翻到听课时的笔记本,从头读起,大吃一惊!里面有许多崭新的思想,有许多精粹的表达,有许多灵动的思绪……”洒脱幽默,亦庄亦谐,字里行间氤氲着气定神闲的名士之风,发散着特有的张力。

许钧的《相遇似石火击碎偏见》、李风宇的《睢宁之睢》《酿酸了的葡萄酒》《微茫的街灯影里》等文,谈文论艺,笔力沉实。胡瀚霖的《智慧是什么》《走红的背后》《今天谁在写小说》表达了对文坛现状的忧思。黄发有的“藏书票”系列随笔《“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东方哈佛”的旧踪》《“我要回海上去”》《书呆子的呆》《在孤岛上读书》《尘垢里的珍珠》《张学良的藏书印》等,从作者收藏的藏书票中常见的图案和文字生发开来,旁征博引,娓娓而谈,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兼备。此类作品还有余斌随笔集《伸懒腰的学问》、张昌华散文《妩媚极了的张允和》《梅志与胡风》《记郁风》、李晓愚散文《年年年尾接年头》《说“吝”》、叶子散文《生日歌》、黄荭散文《哀告的女子》等。

夏坚勇的大散文《绍兴十二年》本年度正式出版,颇获称赏。如丁帆指出:“《绍兴十二年》是一部充满人文激情和人文价值理念的作品……作者在书中的在场,‘我’是一个判官,常常跳出描写做批评,这是一种鲜明的批判立场的体现。”晓华认为:“夏坚勇有足够的自信,文人的风骨、知识者的智慧、现代的立场和面对现实的价值诉求,使作家旗帜鲜明地建立起喜剧美学的叙述主体,或冷嘲热讽,或严厉斥责,睥睨天下。”陈歆耕认为:“作品始终有一种澎湃在字里行间的气,文因有气而性情摇荡,史实史料借气而灵动飞翔起来,气携史实史料而有了力量。”皆可佐证此书的水准与影响。夏坚勇还发表了散文《文章西汉两司马》,深入浅出,语言平实,抨击奴颜卑膝,标举自由意志:“如果说司马相如只是一只撅起屁股卖弄唯美的孔雀,那么司马迁就是一只傲视苍穹自由飞翔的雄鹰。”

姜琍敏《历史深处的这些人,那些鬼》一书,收录了《暗云里的一颗巨星》《“愿后身不再生帝王家”》《皇帝虽好也薄命》《弄臣也能建奇功》等多篇历史随笔,行文纵横捭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苻秦三烈后》《真正母仪天下的一代贤后》《千古女将秦良玉》三文,聚焦于那些漫长男权社会中的杰出女性,她们如惊鸿一现、彗星飞掠,撕裂了历史的暗夜。赵允芳发表了一组宋朝背景的历史文化散文:《权力与善意的结合》呼吁人性和制度的共同反思;《岳飞的血性与诗性》解析岳飞的人格与灵魂;《从苏轼到苏东坡》充分挖掘古人身上的现代性;《赵佶的国》力求对亡国之君宋徽宗作出公允评价;《一个了不起的配角》聚焦苏轼之弟苏辙,对其兄弟关系独抒新解……颇见文史功底。

吴光辉的大散文一向注重历史、人性与诗性的有机对接与碰撞。《一曲豪侠时代的挽歌》通过逃亡与漂泊,透视施耐庵一生命运;《他已梦回大唐》勾勒北宋书画狂人米芾的形象,其在社会、皇权、官场压制下的自由天性与颠狂人生;《芦花满天》写一个疯女丐多灾多难的生平遭际,令人唏嘘。诸荣会《谢冰莹是谁》《汉奸·英雄》两文展示了文学家谢冰莹和民族英雄张自忠的心路历程,叙事从容,史料严谨;《读碑帖》一书则对中国书法史上部分重要碑帖予以理性的解析和感性的释读,讲述碑帖背后那些惊心动魄的史实和耐人寻味的传说,也揭示了碑帖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

《扬子晚报》记者杨民仆本年度创作了系列历史随笔,引人注目:《王羲之被一个二流人物羞辱,看破红尘,退出官场》《石勒的重要谋士张宾,如诸葛亮一样,帮石勒成就霸业》……这些随笔文章的题目一般较长,带有某种叙事性,犹如微型小说;其文本则剪裁得体,笔法富于戏剧性动作性,活灵生现。如写石勒:“他和司马睿如同一个是穷小孩,一个是富小孩;一个从没上过学,一个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一个靠拳头打天下,像个‘猛男’,一个在皇宫里怀柔众臣,像个‘暖男’。”在语言表述上颇接地气,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文体探索。

陈正荣散文集《南京的风花雪月》怀古写今,着意于捕捉南京山川之美,触摸南京的诗意文脉。高安宁散文集《美人桃叶渡》、南京老克散文集《南唐的天空》,均致力于金陵人文或江南历史的书写。此类作品还有简雄散文集《浮世的晚风》、王晓明散文《山水作伴——黄公望》《虚廓之旷——曾朴记略》等。

纷纭的世相和多元的交响

人生感悟类散文。汪政的随笔《向父母学习过年》朴实畅达,彰显严肃的学人气质。作者指出,过年不仅是年夜饭、压岁钱、辞旧迎新,不止于亲人团圆,它是一种仪式,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才会产生那么多的欢乐与节日美学。文中回忆少时过年种种温情的仪式如“打屯子”、给家前屋后的所有物件喂饭等,称祖父扎的摇钱树“不就是我们中国的圣诞树吗?”进而提出了对文化传承的思索:“我们该如何教会自己的孩子,更关键的是,如何让他们在年中体会天地的庄严,生命的意义,家族的延续与自己的担当。”《家声》同样充满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家声就是一个家庭的荣誉和声望……在一个家族社会评价稀薄的时代,家声又如何体现呢?”此类作品还有仲跻和散文集《随风起舞》、王建散文《节气的隐语》、韦斯琴散文《麦草》《宽带》、姜琍敏散文《悲白发》《时间与生命》等。

乡土民俗类散文。此类作品往往触及乡思、乡恋、乡愁等。申赋渔的《匠人》一书,以家乡申村15个手工艺匠人及其家族的命运故事,记录了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村庄的兴亡衰落,是失落的乡土中国的缩影,散发着非虚构的动人力量。李明官的《范家村札记》一书,以半文半白的札记方式写田间蔬果、农事节气、乡村邻里、自然生灵,描摹里下河一带风情,行文简约而有深意,指向乡村生活的日常价值,呈现出平静流淌的诗性。苏迅《欢乐镇》写小镇的风俗民俗与人情,亲切自然地表达了对小镇的眷恋喜爱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杜怀超《慈姑:水天堂里的救赎者》《大地食帖》以饱含文艺气息的文字,写及家乡的慈姑、荸荠、桑葚、芡实、藕、槐花、知了等,呈现出诗性的乡愁。此类作品还有谷以成《木匠太爷爷》、孔祥东《蚊子在唱歌》、陈绍龙《食文解字》、方祖岐《谁能为我续相思》、孔令玉《喊魂》等文,颇具抚慰人心之效。

亲情友情及怀旧类散文。陆建华的《陆建华散文自选集》一书,以真挚情感回忆童年生活,追怀沧桑往事,叙写良师益友,呈现出平实亲切的文风和浓郁的人情味。储福金的《弦断有谁听》表达了对文学评论家陈辽先生的追思。王啸峰《她的一百年》写对外婆的爱,笔法散淡,情感浓郁。俞律的《南京文讲所还在》回忆1981年南京文讲所创办时公刘、顾尔镡、艾煊、陆文夫、高晓声、李克因等大家的风采。王慧骐《没了爹娘的春节》写道:“只要父亲还在,这个家就还是完整的。如同阵地上的一面旗帜,哪怕她被战火撕成了碎片,但旗杆不倒,阵地就一定还在。”感人至深。王慧骐另有《怀念故友恩宁》《昔日工友》《二姐夫》《乡下亲戚》等文,讴歌小人物和劳动者平凡的心灵,张扬爱与同情,传递人间正能量。宗崇茂的《皱苹果》生动描绘了一对老年夫妇相濡以沫的情景。吴向杰《声音的故事》深情描摹出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葛兰、播音朗诵界前辈周正、朗诵界泰斗张家声等艺术家的风采。残障女孩王忆的散文集《轮椅上的青春》,以清新文笔展现个体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感恩。此类作品还有孙友田《难以忘怀》、吴非《李夜光校长》、黄毓璜《昨日之日》、姜琍敏《姐弟深情》、唐炳良《俞律先生》、铁竹伟《扛猎枪的小学校长》、赵锐《在现代文学馆邂逅父亲》、李玉琴《我的母亲苏娥》、陆菁菁《老爸的诗意晚年》、赵文石《活在当下的明朝人》、黄东成《余光中的乡土情结》等。

怀旧类文本中,吴春桐《京剧的魅力》写1964年武汉市京剧团来南京演出,“观众席中,喝彩叫好响声一片。后排过道墙边,有跳上椅座拍腿的,有流涕抹泪的,弯腰捂肚的,鼓掌的,跺脚的,呼的,喊的,似开水沸腾,滚油炸锅……京剧就是这样使人疯狂,回想起来仿佛如昨。”令人心旌摇荡,心向往之。东篱《月夜》回忆少时常随大队人马去邻村看电影:无边的村野与庄稼浮起在洁白的月辉下,大家说说笑笑,似游击队在月夜里行军,闪烁的萤火、鼓噪的蛙鸣相伴始终,“如今想想,那时的月亮真大真亮啊,那时的夜晚也静”。梁晴的《在总统府上班》回首早年单纯的人际关系,发出“风景是旧时的有味道,人事更是旧时的好”的感慨。此类作品还有储福金《放牛的日子》《抓鼠》等。

游记散文。作为散文重要品类之一的游记散文,其历史源远流长且不无辉煌,其现实境遇则略显尴尬:写好了乏人喝彩,写不好则易遭指摘。本年度,诗人、剧作家邓海南发表《两粒金色的鱼籽》《去摸一下南极的尾巴》《想做一只信天翁》《令人头晕的德雷克》《误入太宰府》等系列域外题材游记,蓬勃明朗,意态潇洒;晓华的《围屋小记》、梁晴的《走四方》《弗朗明戈》、储福金的《蓝花楹》《濠河游》《宝龙头》《石湾公仔》、姜琍敏的《诺夫歌罗德》《小城安纳西》《日本谷山中学》等文,笔法干净,文学性强,将寻常的游记文字写出了境界。肖元生《飞向波罗的海》写道:“云彩下沉得很低,低得就像一匹匹白骆驼,屈起前蹄,直接匍匐在蓝盈盈的海面上。”王明皓《那条江的痕迹》写道:“这江水流淌得很静,这江水清澈见底,这江水很深,深得一江泛出了幽幽的绿。”均显示出纯正的文学品相。修白《糯米粑粑》写在去贵州团龙村的旅程中相遇藏青猴,幼猴的脸“婴儿一样白皙,精致如瓷器”;《往日的温柔》描摹哈德逊河边春景,均呈现出可嘉的文学性。此类作品还有周桐淦《道地芬兰浴》、傅晓红《夜宿世界最高城——理塘》、韦斯琴《谢尔盖耶夫小镇》、赵锐《日元上的名人》等,颇注重审美的表达和睿智的思考。

生态散文。生态散文是散文园地中不可缺少的一支。作为生态散文的代表作家,韩开春的《水精灵之鲶鱼》《水精灵之黑鱼》《水精灵之黄尖》《水精灵之鳑鲏》,在知识性趣味性中寄寓着温馨的人文情怀;《长江三鲜》写由鲥鱼的外号“混江龙”想起梁山好汉李俊,观察细致到位,文字淡而有味;其他如《绣眼》写绣眼鸟,《戴胜》写戴胜鸟,皆传神写照,妙趣自得。叶庆瑞的《鸟之殇》、姜琍敏的《啼鸟》、蔡永祥的《与麻雀对话》,表现出人与鸟类的和谐。朱秀坤的《秋虫在呢哝》笔法热烈而清隽,平实且细密;潘敏《在菜地里做什么》亲切散淡,田园气息浓郁;徐方芳《豌豆》呈现出工笔画式的细腻,文字一丝不苟而收发自如,想像力烂漫可喜;周韫《唯有花山》写苏州花山的清幽,从山泉的鸣叫,到鸟啼的清脆,再到各种昆虫的噫噫振翅,文思细腻:“鸟道是用碎石块铺就,有棱面,一不小心,高跟鞋就会被小石头顽皮地咬住,低头一看,鞋跟上果然有许多牙印。”

艺术家散文。本年度一些出自艺术家之手的散文随笔,如陈汝勤《想起父亲》、言恭达《守望乡愁》、孙晓云《乙未吉祥》、吴为山《奇峰搜尽,江山图画》、刘二刚《自娱及自娱娱人》、李小山《纠缠不清的话题》、胡宁娜《发小的特权》、韦斯琴《残荷若鹤立》《与美相遇》《那些年我们一起熬过》等,皆可一读,令人欣喜地印证了“文”“艺”相通之理。

散文批评。本年度的散文评论,有两篇值得一提:周红莉、丁晓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对散文的叙述》指出,当代文学史中的散文叙述需要处理好叙述对象的历史化和对象叙述的主体性的关系;王晖《新世纪江苏散文创作倾向的管窥与反思》指出,新世纪江苏散文呈现出多维创作倾向,努力拓展散文的表意空间,致力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表现,成为其中的重要景观。

散文获奖情况。本年度,王彬彬的随笔《鲁迅的不看章太炎与胡适的不看雷震》获第六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苏宁的散文《果园记》获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另有夏坚勇、王彬彬、吴光辉的作品获首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散文学会)

猜你喜欢
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散文二题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散文短章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散文的样子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