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先于国”:《林海雪原》的无意识叙述

2016-11-26 18:05
名家名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林海雪原杨子荣小分队

曹 源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家先于国”:《林海雪原》的无意识叙述

曹 源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曲波在1957年出版的《林海雪原》中展示了以少剑波为首的解放军小分队的英勇顽强,无疑是在歌颂党与党领导的解放军的共产主义品质。然而,作品在塑造人物、构造情节上有重视家庭的倾向,即“家先于国”的思想。即使是在强调阶级性的大背景下,也没有完全掩盖家庭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林海雪原》;家庭人伦;国家革命

《林海雪原》作为十七年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政治化、阶级性无可避免,并且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批判、斗争,强调阶级性是时代加之于《林海雪原》及其同时期相似作品的历史任务和社会使命。

然而,《林海雪原》正如批评者所说:“没有处理好‘私仇’与‘公愤’的关系,缺乏集体意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带有小资产阶级因素,封建因素。” 家先于国——从家庭覆灭中走向国家层面的革命。这里所说的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概念,而这里的国,是指现代革命中的国家概念。《林海雪原》的主要人物少剑波、杨子荣都有先家庭、后国家的倾向,换言之,在“公愤”之前,都有极深的“私仇”存在。“至此,少剑波的身份由一名单纯的解放军转变为肩负杀‘父’血仇的复仇王子。”[1]在失去了个人层面的小家庭后,转而投身革命事业,走向人民。“有个人的恩仇,也有民族的恩仇,当两者合二为一时,无疑是最理想的。”[2]

一、“无父无母”的英雄塑造模式

小说主要人物少剑波、杨子荣都无父无母,卫生员白茹也没有父母兄弟,其他小分队的人物也没有很准确地对家庭完整的描述。少剑波唯一的姐姐鞠县长在作品第一章就光荣牺牲。这种切掉“家庭羁绊”的革命模式不外乎就是弱化家的概念。

在十七年文学思潮中,家庭、爱情等个人情感都是被看作不利于革命事业的对立因素。家庭会处在革命的对立面,这是从一个反面,客观上证明了家庭对于人本身的重要性。家庭的存在,会左右英雄人物的情感。因此,现代革命中的国家和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就无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冲突。在国和家的选择中,英雄人物也一定要选择牺牲亲人,维护集体利益,要“以党为家,以革命为家”。[3]如若不然,便会受到批判。因而,无一例外的“无父无母”成为塑造英雄的出路。

二、家庭成为参加革命的起因

作品的一个主要人物——杨子荣,走上革命的原因是家庭破碎,无路可走后开始了革命。“年轻的杨子荣,天天想报仇,可是一来力孤势弱,二来没有机会下手,也只有长期忍耐着。”[4]虽说杨子荣及其家庭的遭遇不是偶然,是带有阶级性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缩影。但是,正是家庭带给杨子荣的冲击让他无路可走,从而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这是由家仇引发的国恨。

革命意识的坚定,一开始是被自身和亲人的不幸,被家庭变故激发,后来才逐步演变为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这同样可以激发革命英雄的斗志。这是一个革命意识的成长过程,必须承认的是,这是由家庭再到国家的革命道路的选择。

三、群众由维护利益到维护党的转变

《林海雪原》对群众的描写也显露出了非阶级性因素的影响,比如,夹皮沟的群众仇恨国民党不是出于阶级立场,而是国民党损害了他们的个人利益,在群众心中,国民党与匪帮是没有明确不同的,没有清晰的阶级差异。小分队来到夹皮沟,群众并不会因为他们是解放军,代表无产阶级就支持帮助小分队,虽然,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夹皮沟的人民群众不了解共产党。但是小分队在维护了夹皮沟群众利益之后,群众开始拥护小分队,拥护小分队代表着的共产党。直接来说,夹皮沟认同的并非是马克思主义,而是能使自身获得利益的集团。

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相比,《林海雪原》这种从自身家庭出发的家国思想尤其突出。比如《红日》中的斗争,沈振新有家庭有妻儿,仍然奋不顾身地投入革命浪潮之中,这是基于一种更直接的阶级理想,一种自身的阶级觉悟。再如《红岩》中,江姐是有丈夫、有孩子的,尽管夫妻感情被概念化、政治化,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并不是因为个人仇恨而参加革命,他们以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使命。

在十七年文学浪潮中,家和国,始终是一组不好协调的关系。简单说来,“家”代表着一种个人情感,“国”代表着阶级情感。在强调阶级性、斗争性的年代,个人情感是受压抑与批判的。《林海雪原》无意将这种家庭情感渲染,强调它对人物的影响大于党和人民,不过曲波的自身经历以及叙述方式使得这种“家先于国”的倾向比较明显。

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丰富性,政治并不能完全统治思想,“文艺为政治服务”只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文学作品中的人性色彩、艺术色彩才拥有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亚萍.侠肝义胆英雄魂:论《林海雪原》的民族特色[J].安徽文学(文学评论),2008(2):22.

[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M].新世界出版社,2002:124.

[3]陈光炜.文学想象与文学国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1976)[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72.

[4]曲波.林海雪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183.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854(2016)02-0011-01

作者简介:

曹源(1996-),四川乐山人,现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林海雪原杨子荣小分队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杨子荣的“土匪装”
红领巾心向党游学之旅
林海雪原(五)
林海雪原(三)
林海雪原(二)
林海雪原(四)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水痘小分队
杨子荣:从炊事员到剿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