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2016-11-26 16:59伟合肥市行政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决策与信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巢湖合肥市合肥

卢 伟合肥市行政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合肥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卢伟
合肥市行政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合肥市城市发展中面临着的各种生态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对合肥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合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创新驱动合肥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建议。

合肥;生态城市;对策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中。生态城市应当是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使之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人类生活,是能够使人类、城市和自然互惠互利共生的组织结构。在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报告书》更具体的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五个原则:生态保护、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标准、历史文化保护、自然人融入城市。

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及困境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体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合肥城市生态保护现状。“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开展了巢湖重点湿地保护调研,积极申报巢湖为国家重要湿地。合肥市积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巢湖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利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等工程技术手段,减轻巢湖内源污染,有效改善巢湖水质。合肥市通过强化产业绿色化及节能减排责任分解、项目支撑和调度督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和促进产业绿色化及节能减排,使经济向良性发展。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凡通过市级以上清洁生产认定的企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奖励。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发展绿色建筑和建设低碳生态城为方向,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不断强化新建建筑闭合监管,全领域推进建筑节能。

(二)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1、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九五”期间就成为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三河三湖”之一。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导致蓝藻水华,蓝藻水华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抑制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生态环境、生活质量。2、城市的环保综合服务水平需要提升。2011年8月安徽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合肥市从拥有湖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拓展到包含全湖,合肥市的城市面积外拓加重了城市环保综合服务管理的任务。环境管理力量薄弱,环境监管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基层的相关部门还存在一些部门相互推诿的病根,责任意识还未认识全面。

三、合肥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设计蓝图。建设生态城市的模式不是唯一的,有很多方式可循。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规划统筹。紧紧围绕构建“1331”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次规划首开国内先河,将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与环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旅游规划三规合一,以城市空间拓展和环巢湖生态保护并举为目的。合肥市应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政府在工作流程中应当建立严格制度,创新保障、监督机制,及时纠偏,保证城市规划的严肃性与一致性。

(二)创新机制与完善模式同步推进。1、完善矿山治理与修复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矿山环境管理机制。出台实施《合肥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规划(2009—2020年)》;出台《关于加强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编制矿山复绿行动方案和“三线三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加快推进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2、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一是初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共购置了近7万个垃圾桶,修建了7131个垃圾房(池),配备了3677台各类垃圾收集车,建设了58座垃圾集中收集、转运设施,初步建立起村(居)负责垃圾收集进站、乡(镇)负责垃圾转运进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二是专业保洁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率先在环巢湖大道14个乡镇(街道)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建立较稳定的农村保洁员队伍。

(三)培育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提倡低碳出行。合肥市政府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和社会的期盼,应积极培育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绿色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大力发展大运量交通运输方式,以发展轨道交通为主干,快速公交BRT系统为辅助,建立城市公交专用道,明确运行规则,保障公共交通对道路的优先使用权,合理进行车站布点,改善公交出行体验,保障自行车交通道路权,用行道树或绿岛隔离出自行车道,建设环境宜人城市慢行系统。

(四)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合肥市应从大局出发,积极探索跨区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处于河流上游地区的城市要高度重视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的任务要高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处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生态的受益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对上游地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生态城市的建设成果如何长期地发挥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提供支撑与保障,用以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公共政策涵盖方方面面,形成一套长久有效、保障有力的政策机制,可以有力的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中各种“经纪人”行为,使之符合生态城市的长期建设和发展目标。城市建设涉及到多种因素,它是一个复杂的关联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制定政策,引导群众行为的作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和生活其中的每个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政府应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公众参与成为一种有益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卢伟(1986.02-),女,籍贯:安徽省淮南,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1]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猜你喜欢
巢湖合肥市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小小书画廊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