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飞
简历要简
——故缘夜话五十八弹
■李亚飞
淅淅沥沥的小雨持续了半个多月,加之寒风飕飕前来助虐,使初冬的武汉有了几分寒意。
一晃又是一个月,我们每月一次的编辑会又如约相聚“故缘”。编辑同仁谈诗论诗,或许会为萧瑟的初冬增加一抹暖暖的诗意。
邹建军教授未能出席,听说又出差了,不知云游何方。刘蔚也出差了,而朱妍还是头一回请假。这次编辑会成了这么多年出席人数最少的一次。
晚八点刚过,车延高就匆匆来到“故缘”,一落座就拿起《中国诗歌》第十二卷看了起来。先看“故缘夜话”,不经意间还拿笔改了起来。然后又翻看其他板块的诗。见车延高在看诗,谢克强介绍说,按惯例每年第十二卷是民刊专号。质量相对稳定,是从全国近百家民刊上挑选的,人家筛选了一遍,我们又筛选一遍,所以每年这一卷编得相对轻松些。
车延高放下样书,掏出手机一边刷微信一边跟大家闲聊起来:“现在微信上什么都可以看到,从诗歌到时事新闻再到朋友动态,真是太丰富了!但是有时候大家对这些消息一扫而过,而且消息湮没的速度太快,转瞬即逝,并且当你回过头来再找的时候要花好多精力,还要花好多手机流量,还是纸质的书籍能让人静心阅读。”
“是啊,我看好多人都在朋友圈里发自己写的诗歌,连我都要开始玩微信,不然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谢克强也感叹道。
“我觉得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太大,我最近眼睛就有感觉,看了一会儿眼睛就有点疲乏。”车延高继续说。
正在大家谈论微信的利与弊时,阎志忙完他的公务赶来了。等他一落座,车延高就拿起样书读了起来:“在西子湖边,你的墓是小小的/你的身子应该也是小小的/你的手小小的,握不住沉甸甸的爱/你的脚也是小小的/不能走太多的路,去未知的远方/寻找不辞而别的爱人……”车延高一边朗诵一边评析,“这首《苏小小》写得不错,很干净,也很安静。”说罢,将样书递给了阎志。
“这是头条诗人的诗吗?这首诗写得还不错,我再看看其他的诗。”说着,阎志默默地翻看着头条诗人稿。
“这一卷的头条诗人稿我先看过,作者三米深,他这个笔名还有点意思啊。”车延高说道。
“他是福建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百余种刊物,曾获得《上海文学》、《福建文学》新人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也参加过《诗刊》第28届青春诗会。他先后来过几次稿,来一次我选几首,我只看诗的质量,不管男人女人,可不是像你们说的只关注女诗人。”谢克强借机解释道。
大家听闻后,哈哈大笑起来。
“第十二卷是民刊精粹,做了几年,诗界有了些好评,但我们还是要精益求精,好诗在民间,这话不假,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发现新民刊、尽可能地多选择一些民间刊物,像湖北的、武汉的本土民刊就不要漏选了。”阎志提出建议。
“是的,我们以后在这方面多加关注。”谢克强接过话茬,“现在《中国诗歌》也比较引人关注,不少选刊、选本就注意选我们原创发表的诗,不少诗人也把在《中国诗歌》上发表诗歌写入他们的创作简历。”
车延高又拿起桌上刚出版不久的第十卷《中国诗歌》翻看起来,当翻开《诗书画》时,他细细欣赏之后道:“雁西的画感觉像油画,还有点特色,属于抽象派,有动感。”
阎志听闻后也把样书拿过去仔细看了看,“雁西的画有特色,但是雁西的简历太多了,就会让人没有读下去的兴趣。我每次修改你们送审的东西时,都在不停地删改,我一直强调简历不要太繁太杂,简历要简,只需要主要的信息即可,绝不拖泥带水。”阎志说道。
“这是我们做得不好,以后我在这个方面也好好把把关。”谢克强转而问几位年轻的编辑:“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今天的编辑会就结束了啊。”
“今天谢老师给我们提前放假啊!”车延高笑着打趣道。
“我是想让大家都早点回去,不要着凉。”谢克强笑了。
编辑会结束时,窗外的小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走出“故缘”,谢老师提醒大家:“大家穿好衣服,回去都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