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明+何辉
核心提示:青年诗人阎志如果不在那个时间节点走出小城,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湖北首富”。而“湖北首富”阎志对文学的执着,让人依旧看到一位诗人的艺术成就。这是一种幸运。
4月24日下午四点半,武汉市武昌江滩边,一家颇具古典文化风格的餐厅。
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推门而进,大步走过来,一边跟记者握手,一边诚恳地说,“不好意思,很抱歉,时间改了又改,上午去了趟黄冈,刚刚赶回。”
阎志的助手向他逐一介绍等候着的《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和《支点》杂志记者,两家媒体预约这次采访分别达半年、八个月之久。
“我们上一次专访您是四年多前,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支点》记者说。
“今天这个采访,我们从去年约,一直约到现在。变化太快,事情太多。好在每往后推一两个月,就有更多采访内容给你们。要是去年采访,哪有这么多精彩的事情?”阎志笑道,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坚定。
于是,我们的访谈就从变化说起,从未来说起。
1、未来
那条道路依稀可见
出发吧
朝着未定的前程 那是我们的方向
出发吧
——阎志《出发》
未来是什么?未来在哪里?
时空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诗人的本事。
对于超越与掌控时空,诗人与企业家有着共通性。所不同的是,诗人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企业家更侧重从遵循现实规律出发。
“在互联网时代,造就一个智能化、全球化的商业交易生态圈,正逢其时。”自信与霸气,在阎志话语中不经意间显现出来。
“我是中国企业家里面少有几个懂批发市场,并真正天天跟批发市场商户打交道的人。”阎志并不掩饰他的心声,“你谈互联网,我很谦虚,但谈到批发市场,我可以不客气,我们拥有中国民营最大规模批发市场,我们不做批发市场的B2B电商,谁做呢?”
从2015年年中开始,阎志带领卓尔全面拥抱互联网,积极推动转型升级。这几个月来,他出席全国各地互联网大会或论坛,频频与电商谈合作,将办公地点从卓尔大楼搬到了汉口北电商大厦。
“阎总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最新的思维、理念与技术,并结合卓尔现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规划。我们要跟上他的步伐,都有点吃力。”一位卓尔老员工如此感慨。
在卓尔2015年公司年报的主席致辞中,阎志将半年多来的思考和盘托出——构建智能化商业交易生态圈,打造中国电商新一极。
洋洋洒洒四千言,阎志一字一词亲自撰写。他以诗人对文字简洁的要求,不写一句废话,而字里行间尽显企业家的远大抱负。
卓尔集团将以实体市场、物流、物业为基础,以卓尔云市场为契机,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云市场交易及服务体系,并积极推进跨境贸易、C端业务、物流整合、金融服务,布局支付智能硬件与系统集成,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费品B2B交易平台和数据库。
阎志用诗人般的激情如此描绘:“依托庞大的数据库和智能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捕捉现在和预测未来,做出现在依然神奇但将来司空见惯的举动:交易系统比采购商更了解货品需求及准确数量,自动推送;仅凭交易记录无需任何抵押可一键贷款到账;智能终端观测分析店铺陈列面冷热,将顾客试穿频度最高的服装款式反馈到后台甚至工厂设计师眼前;嵌入电子标签的几百件商品,经过一道‘闸口,一分钟内完成点数并列出规格和颜色。”
显然,在阎志心里,未来已来。
2、伙伴
我和许多朋友坐在
农村与城市之间
将货币切割
然后重新组合
组合成一张张灿烂可爱的脸
——阎志《面对货币》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会是和合作者一起创造的未来。
在新常态下,平台与平台融合的商业战略布局更加凸现,似乎没有谁可以单打独斗。
阎志此前也在寻找捷径——并购,找个大型互联网企业来做公司大股东,或者自己弄一个平台,把线下资源搬到线上。早在2008年,阎志收购了一家B2B网站;前些年,也尝试过和巨头们进行合作。“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做好,或没有做成。我们只能自己干。”阎志坦诚地说。
阎志进一步道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进入别人的宏大布局中,你可能只占它生态系统的1%,而这1% 对我们来说又是100%,怎么能将自己家当变成别人宏大系统里微不足道的一环?”
但是,阎志一直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2015年8月6日,原1号店联合创始人、壹药网联合创始人于刚个人出资2000万美元,入股卓尔发展。之后,8月17日,于刚出任卓尔集团董事局联席主席,负责指导卓尔的互联网转型。今年4月,阿里巴巴公司前CEO卫哲成为卓尔集团的独立董事。
业内人士对此评述:“阎志先后携手于刚、郭去疾、吴鹰、卫哲这几个可汇聚中国电商顶端资源的男人,在谋一个怎样的局?”
阎志认为,商业模式没有千篇一律,复制别人的模式是很难成功的,“我们走的可能是另外一条道路,既不像马云率领‘十八罗汉,也不像刘强东借力资本市场。”
阎志继而回复业界的问题:“我跟于刚、卫哲、吴鹰、郭去疾等人的合作,是另一种形式,形成新的一极。现在看上去似乎很松散,大家对此笑一笑。但以后会不一样,将发生质的变化。”
记者问道:“您是怎么把他们请到卓尔的,比如于刚这么快就加盟了?他们看中您什么?”阎志果断地说了四个字“把人做好”。
阎志与于刚的交往其实挺简单,亦不失为一段佳话。2014年10月,武汉大学校庆,于刚和阎志的座位紧挨着,两人很自然地互留了手机号码。第二年上半年,阎志带了10多位员工到1号店学习电商运营。过了一段时间,于刚到武汉出差,阎志接待陪同。后来阎志送于刚去机场,提出请于刚顺道去汉口北看看,也道出了自己的思路。看了之后,于刚第二天决定入股卓尔发展,随后阎志又邀请于刚出任卓尔集团董事局联席主席。
“于刚每个月要来两次,对卓尔互联网转型抓得非常认真。”阎志披露了更多的新动作:原先卓尔发展会用“老体制老办法”,但卓尔智联、卓尔云市、卓尔金服等涉及互联网的业务群,将完全采用“互联网精神”来运营,该给期权的给期权。
3、云
过去总是证明了
历史会在一些重要时刻展现魅力
未来呢
无疑在我们手中
——阎志《三十年》
诗人是敏感的,企业家也是敏感的。诗人因敏感而怜悯万物,企业家因敏感而洞悉趋势。
相对C2C和B2C的巨头“垄断”现象,B2B还是一派群雄逐鹿的局面。而商贸流通的互联网化已是大势所趋,且到了重要关口。
“唯有直视趋势,融合加入。”阎志表示,他会继续勇往直前。
商战是残酷的。记者抛出了两个问题:“卓尔成为中国电商新一极,准备烧多少钱?有人认为,一旦F2C 流行开来,即会对批发市场造成冲击?”
“烧钱,我说两句话:第一,钱是必须要烧的;第二,要知道烧的是自己的钱。我比互联网大佬们当时起步时基础要好得多。我在资金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对于第一个问题,阎志显得很放松。
他解释说:“按照目前的市值,将我上市公司的股份稀释到30%,我还有200亿的融资空间,这还不包括其他途径可以融资。”
对于第二个问题,阎志的语速一下子快了起来,“对于批发市场的发展,我说过很多次了。”记者说道:“我看过您的相关讲话,您的判断分析我知道了。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吧。”
“这个问题我必须要讲清楚,”阎志继续说,“中国区域大,层次多,市场需求差异也很大,就需要有区分。但如果要靠厂家自己来区分,效率就会低下,所以需要批发市场。任何商业模式都需要考虑人的体验和交易成本的降低。”
阎志的信心更多的来自几个月来的行动。
2015年12月12日,在中国批发市场年会上,全国65家知名批发市场与卓尔电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者将各自率旗下品牌商户整体上线卓尔云市场。《支点》记者当时目睹了现场的热闹。
卓尔云市场包括“卓尔购”、“卓金服”、“卓服汇”三大线上交易及服务平台,分别服务于批发贸易的在线交易、融资支持、智能物流等环节,形成集成服务闭环。
互联网界的时钟转得格外快。今年5月13日,上线不到半年的互联网批发平台“卓尔购”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入驻商家13000多个,“卓金服”累计投融资额超过18亿元,“卓服汇”出货9万余单。
交易额突破百亿元,意味着卓尔云市场的批发B2B商业模式初步成型,成为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之一。
4、城市
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我们要如何歌唱
我们的恐惧以及
我们的欢乐
——阎志《挽歌与纪念》
未来走向何方,与我们如何从过去走来,有着难以割裂的关联。
阎志出生于大别山深处的湖北罗田县,父亲的工资和母亲做手工艺品的补贴,要抚养他和五个姐姐,其艰辛可想而知。
少年阎志的梦想很简单,在小镇上开一家书店,几分钱出租一本书,而他自己可以安心看书写诗。18岁的阎志,出了第一本诗集。20岁的阎志,担任黄冈地区文联主办的《鄂东文学》编辑部主任。他呵护着自己的梦想。
若干年过后,40岁的阎志在武汉繁华的街头圆了“书店梦”,他的“此情此感”会是怎样的呢?卓尔书店开业当天,作家刘醒龙开讲“人文讲座”的主题“回到寂寞,回到经典”,或许正契合了诗人之心。
阎志向往城市。24岁的阎志在长诗《挽歌与纪念》中,用大量的诗行写出了他的城市印象,以及对过度工业化的反思。这部长诗,被诗坛评价为“完整而清晰地呈现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是时代精神命运的巨型寓言”。
古人云:“悲愤出诗人。”青年诗人阎志并没有停留在文字的悲愤之中。他践行着他的理想——在《挽歌与纪念》最后一节,他写道:
“我终于找到了梦想之地/这块我梦了又梦的土地/原来我就在这里/我告诉我的伙伴们/就在这里/我们要种上绿树和鲜花/还要砌起各种房子/我们要建一座城
“是的/我们要建一座城/在一座城市开始的地方/用坚强、勇敢和决心建一座城/用于纪念/用于重生
“是的/我们要住进去/让现实的光芒照耀我们的梦想/让城市重新开始新的旅程/朝着崭新的方向/正确的方向”
那一年,阎志来到城市。不久,他创建了卓尔广告公司;本世纪初,纺织品出口需求不断上升,阎志转战纺织行业;2005年,阎志筹建公司总部基地,在黄陂南郊的一片泥岗上筹建“第一企业社区”;2007年底,他开始建设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阎志建起了他的“城”。
创业之路往往伴随着汗水、泪水与血水。在创办广告公司初期,阎志一天要写一万多字,一两年下来为客户写的报告文学达数十万字之巨,以至于握笔的手指上留下厚厚的茧。有人评价阎志的创业史——“一支秃笔摇出商业王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如此。
诗人是孤独的,企业家是孤独的。没有多少人能知道阎志所经历的苦与痛,他把孤独化作了诗作,化作一次次转型。
如果说第一次转型是从广告公司转战纺织行业,第二次是汉口北崛起,那么第三次转型即是卓尔挑战中国电商新一极。
2015年10月26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5年中国富豪榜百强,阎志位列第97位,再次成为湖北首富。尽管阎志不愿多提“湖北首富”,但这的确是他的“头衔”之一。
青年诗人阎志如果不在那个时间节点走出小城,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湖北首富”。而“湖北首富”阎志对于文学的执着,让人依旧看到一位诗人的艺术成就。这是一种幸运。
5、山林
我的乡土上
有一个不老的传奇
现在我开始怀念你
及 你的传奇
——阎志《传奇》
与阎志访谈,有时候分不清他的话,是从诗人角度出发,还是从企业家角度出发。譬如,关于时间。
“时间”,无数次出现在阎志的诗作中,他出版的诗集中便有一部名叫《明天的诗篇》。身为企业家,阎志必须尽到另一种本分——经营时间,尤其是经营未来。几乎所有商业模式的改进,都是为了抢占时间。
记者阅读了阎志近一年来在20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也阅读了他的每一部诗集的每一首诗,试图去解读他的“时空观”,可到头来发现,解人十分,有时还不若解人一分明智。
与多数知名企业家不同,阎志在微信相册上记录着他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随意而勤快。
每一个小长假、长假、暑假、寒假,他都陪同孩子们旅行,题为“行走的假期”,并标注时间,而且发送照片时,往往都是上限9 张;父母、孩子和家人们的生日,他从不缺席;每年清明,他都带孩子回老家祭祖,告诉孩子根在这里。
他在春节期间连看三部电影,他在旅途中拿起一张纸草写诗作,他频繁地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他记录或转发母校、大别山、武汉和湖北的风景与变化……
掌控着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哪怕公司治理再好,也有很多事务需要过问,但这并不影响阎志对家人的陪伴和对家乡的关注。阎志有部诗集叫《大别山以南》,是写给家人与家乡的。
阎志说,诗是一种安慰,诗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阎志说,诗是离善良最近的事物。
选择了创业,就选择了风雨兼程。诗、家人、故乡,是阎志创业道路上的精神力量。诗人谢克强评价阎志商业成就时说:“在我看来,是诗的激情与想象为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访谈时间原定一个钟头,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
手机响了,阎志接通电话说:“你们先开始吧,不用等我,我马上就过来。”
记者补充问道:“中国电商新一极的商业蓝图何时实现,三年还是五年?您怎么看待未来中国电商版图?”
“三五年,或者说,三五十年,我们做的事情,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阎志停顿几秒又说,“但是,我们的使命,在于这三五十年把事情做好。”
“您平时还写诗吗?有空写吗?”
“写啊,我有很多时间写诗。我现在就是赶去参加武汉大学珞珈诗社的活动。”
阎志跟记者们边握手边道歉,接着又快步走出餐厅大门,铿锵有力的步伐就像他刚才进门时一样。
记者随手翻开《挽歌与纪念》,在“后记”的结尾部分,阎志写道:“生活终将有新的开始,不能总停留在过去,让我们期待明天吧!”(支点杂志2016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