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角下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2016-11-26 11:43:26张新昌龙金凤孙凤娟
长江丛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武陵山民族地区

张新昌 龙金凤 孙凤娟



网络传播视角下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张新昌 龙金凤 孙凤娟

【摘 要】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当今思想文化宣传的主要渠道,为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载体,理所应当受到重视。不过环视当下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场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与困境,与网络传播的要求相差还有一段距离。鉴于此,武陵山民族地区务必要主动适应网络传播的新常态,从理念构建、内容体系设计、方式平台整合创新、主体素质、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机制,力求为该地区四个全面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共识。

【关键词】武陵山 民族地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早已经成为各个地方思想文化与新闻宣传部门的重要任务,需要切合国民需要的载体与媒介。互联网络的发达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太多的方便,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更为紧要,挑战更多,如何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进一步推进是非常值得思考与探索的时代课题[1]。

一、网络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关联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媒介传播形式,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载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网络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因此两者具有诸多的相关性[2]。

(一)网络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价值

网络传播是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具有网络的诸多优点,为信息传播、大众生活、国民学习与教育、国家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等带来了极大方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向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思想的国民知晓度、熟悉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与思想文化境界,能够极大推动马克思主义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四个全面战略实施提供充足的价值共识和强大持久的精神支撑。

(二)网络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性

网络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需要诸多的信息平台,比如传统的电视、报刊杂志和现代的微信、微博和博客、网站等网络平台。这些不同的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网络平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多功能的信息传送与交流平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网络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也需要多样化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比如国民的社交生活、教育学习、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建设等均为网络传播提供不同的发展契机与空间,其中马克思主大众化就是不断发展网络传播的重要思想文化发展空间。

二、目前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环视目前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场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3],也遇到了诸多困境,极大影响了当地国民精神家园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识的强化。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念问题,极大影响了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没有很好分析把握该地区国民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文化现状,凸显人本化理念不足;没有很好地遵循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建设的规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凸显科学性理念不足;没有很好根据当代国民的话语系统和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的需要来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凸显创新性理念的不足;没有很好地开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凸显教育性理念不足;没有很好地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个环节与各个要素,凸显协调性与系统性理念不足。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问题,影响了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惠及面与覆盖面。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往往注重采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对现代网络手段重视与采用不足;往往采用通用的教育学习手段,没有很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特色结合起来,凸显民族形式采用不足;没有很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统平台与网络平台整合创新好,凸显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力不足。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问题,影响了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范畴拓展与转换。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与党的建设不断丰富充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体系;没有很好地将当地民族地区的地方文化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体系构建之中,没有很好地将当地国民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致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不足。

(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素质问题,影响了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没有很好地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者本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以及现代网络使用能力,没有很好地提升当地群众的政治参与能力、素质,致使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开展的力量调动与发挥作用不足。

(5)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条件问题,影响了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资源配置。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一方面没有很好地根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制定好一系列的实施制度与政策,致使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制度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从专项经费的划拨与使用上看,专门用于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费用不足,致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明显不足,致使其所需要的各种软件与硬件供给不足。

(6)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考核机制问题,影响了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驱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没有很好地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视角与国民素质提升的视角建构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考核督导机制;没有很好地根据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个环节与各个要素建好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致使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督导驱动不足。

三、适应网络传播的要求,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创新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丰富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理念体系。这就要求武陵山民族地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务必要好好分析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层面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分析把握该地区国民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文化现状,充分调动当地国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与自为性;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严格遵循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建设的规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根据当代国民的话语系统和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的需要来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体系;坚持国民教育的理念,大力开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坚持协调发展与系统发展的理念,认真把握好与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个环节与各个要素;坚持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的理念,努力推动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融入网络发展的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快说等特点,推动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

(2)以思想教育内容为主体,不断丰富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武陵山民族地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务必要好好分析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层面的要求,一方面将十八、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构建之中,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另一方面,注重将当地民族地区的地方文化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体系构建,将当地国民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体系的民族性与教育性。

(3)以网络传播为主,不断整合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方式与平台。这就要求武陵山民族地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务必要好好分析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与平台层面的要求,注重发挥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等传统的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努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模式;在注重往往采用通用的教育学习手段的基础上,没努力将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特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平台与方式构建中,积极采用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与宣传学习手段;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手段,努力整合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统平台与网络平台,不断增强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力。

(4)以媒介传播受众与传播者素质的提升为主,增强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这就要求武陵山民族地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务必要好好分析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层面的要求,通过各种方面与渠道,大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者本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以及现代网络使用能力,提高当地群众的政治参与能力、素质。

(5)以政策保障与经费保障为主,健全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机制。这就要求武陵山民族地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务必要好好分析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条件层面的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努力制定好一系列的实施制度与政策,不断增强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制度供给;从专项经费的划拨与使用上看,加大对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费用的专项支持与扶持,不断满足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其提供充足的各种软件与硬件设施设备。

(6)以国民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提升为主,健全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考核督导机制。这就要求武陵山民族地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时务必要好好分析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考核评价督导层面的要求,努力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视角与国民素质提升的视角建构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考核督导机制;坚持整体考核的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个环节与各个要素发展的需要,建构好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与机制。

总之,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当地政府、社会、国民等多层面的努力协作,更需要不同视角的尝试与探索。网络传播的盛行为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很好的思路与契机。目前重要的是,武陵山民族地区务必要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特点,把握网络传播发展的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于网络传播视角下探索改进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与举措,以此为该地区改革开放与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共识与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吕学芳,郑流云.试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5).

[2]刘慧,魏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5(02).

[3]李世辉,李虹霞.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05).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编号JD2013259)预期成果。

作者简介:张新昌(1983-),男,河南民权人,铜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方向;龙金凤(1985-),女,湖南凤凰人,铜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方向。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武陵山民族地区
武陵山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绿色中国(2019年16期)2019-11-26 07:12:30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37:10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4:42:22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09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8:54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