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斯·谢甫琴科长诗《高加索》的语言特色

2016-11-26 11:38孙佳文
长江丛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加索象征

孙佳文



塔拉斯·谢甫琴科长诗《高加索》的语言特色

孙佳文

【摘 要】塔拉斯.谢甫琴科是乌克兰伟大的人民诗人,在著名诗集《科布扎歌手》中,长诗《高加索》的创作在几部长诗中显得尤为特别。长诗打破传统模式,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却将历史,政治,民族等问题用象征及讽刺的手法融为一体,抨击了19世纪沙皇政府的大国主义政策及教会的虚伪丑陋,同时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呼吁鼓舞人民坚持抗争,争取和平。《高加索》长诗,是诗人谢甫琴科诗歌作品中尝试创作独特的一笔,也是乌克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关键词】谢甫琴科 高加索 象征

1845年9月18日《俄罗斯残疾人》报刊登了亚科夫·杰·巴里明在高加索战役中战死的消息,乌克兰大诗人塔拉斯·谢甫琴科(TapacГpигo-poвичШeвчeнкo)听闻,悲愤异常,创作了著名的政治讽刺诗《高加索》,这首长诗被称作谢甫琴科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犀利的文笔,尖锐的讽刺,直刺俄罗斯沙皇专制制度及早已违背上帝仁爱宗旨的“启蒙者”----为皇权服务的教会的咽喉。作为一名乌克兰民族诗人,谢甫琴科一生并未亲临高加索,长诗是诗人精神和意念的凝聚。作者用心灵洞悉,加上亲自向从高加索归来的乌克兰民俗学家阿.阿法那西耶夫.邱日宾斯基(A.Aфaнacьeв-Чужбинcький)求教高加索山民日常生活的景象细节,以一首长诗并不算大量的笔墨刻画了一座完整的“高加索”。

一个民族诗人最伟大之处在于敢言他人之不敢言,敢于喊出时代的声音。据舍甫琴科的兄弟回忆“有一次我和塔拉斯在花园里散步,他开始朗诵他的诗句‘乌云密布,群山连绵......’我听到了,我饶有兴致,可再听下去,头发都竖起来了!我劝告他不要总深陷这种情绪”。是怎样的诗句,怎样的情怀让亲人为他如此担忧呢?

长诗以献词的形式开始----诗人在开头清晰地署上“献给我真挚的朋友亚科夫。杰。巴里明”。亚科夫。杰。巴里明(ЯкoвдeБaльмeн)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时任总督军团的一个副官,曾为手稿集《科勃扎歌手》中收录的舍甫琴科10首诗作中的两首亲自创作过插图,于1845年死于高加索战争。据悉,由于后来诗人获罪遭到流放,言行都受到限制的政治压力,为了“摆脱(当局)这方面的其他询问”,关于二人的友谊很长时间之内在文献中并未大量提及,诗人自己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将这份情谊藏在心里。而这首长诗成为后来人们评说二人关系何等亲密的重要依据。《高加索》有别于一般的叙事长诗,诗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却未因此显得单薄枯燥,相反诗歌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首先,众所周知,高加索这一称名并非单指耳熟能详的高加索一脉,而是自西北向东南贯于黑海与里海之间的一带广阔地域。在俄国文学史上多位文豪因触怒沙皇而获罪遭流放到这《温暖的西伯利亚》。比如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开启对高加索认知之门的大诗人普希金,以及莱蒙托夫等都曾留驻这里,创作广为流传的诗篇。相比较俄罗斯作家对高加索风光极尽赞美的诗篇,在谢甫琴科《高加索》长诗中除了开头和文中寥寥数笔,几乎没有自然风光的描写,在诗人眼中饱受战争摧残和沙皇专制统治以及殖民野心的蚕食下,高加索已是“用伤悲播种,血水浇灌”的苍凉地,只有“阴云密布,群山连绵”的阴郁。长诗中,诗人两度重复这唯一的景致描写,将人们的想象牢牢地定位在沉重的色调之上,再无“灰白,粉红和湛蓝的顶峰”动人心魂的美丽。

其次,全诗大量地使用了象征及讽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及对民众的同情。开篇诗人便引用了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的典故,盗取火种造福人间的巨人普罗米修斯被困囚在此,受尽折磨,却始终不肯屈服。诗人以这样坚韧不屈的巨人形象象征高加索为了民族独立自由顽强抵抗沙皇侵略的高加索人民。

在长诗中,沙皇的侵略主张源于其殖民主义扩张疆土的野心,诗人尖锐地讽刺了当局打着正义的旗号实施侵略的心理——“看那简陋的平房搅乱我们视野,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这非我们施恩;甚至太阳都在无偿地照耀,也非我们给予!”

这一被独裁者披上冠以正义外衣的主张在诗人笔下直言是从高加索人民手中抢夺一切,甚至饼子,土屋,然后“像打发狗一样”再把饼子丢给他们,以显示其仁慈。诗人讽刺道,而目前,山民居有定所,且不需要为阳光交税都是统治者无法容忍的,诗人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沙文主义卑劣的意图。而主张背后,发动战争实施侵略的理由更是冠冕堂皇。侵略者轻蔑地称山民是“无知粗鄙”,“未得神圣的十字唤醒认知”的蛮夷部落,而自己则高尚文明,“阅读主的圣谕,满腹经纶”,今日之侵略是为了重新改造高加索,改造“愚昧”的山民,山民应当感恩戴德,臣服求教,统治者会“仁慈施恩”不需要祈求就会恩赐原本就拥有的“饼子,土房”,给予他们认知的机会,号称此举是“给予蛮夷以光明,给失明的子民一览真理之光”的善举。舍甫琴科用讽刺的口吻一针见血地揭露着侵略者的本质——这些自称无所不能的文明人,终日所做的不过是“闲来耕种,数数星辰”,“卖几个奴隶”,或者用奴隶下注赌博;所谓的教授,也不过是教会他们“价值几何面包和盐。”

诗人在进行辛辣的讽刺的同时也穿插着正面的控诉,凸显诗人的观点与立场。诗人陈述这场战争给高加索带来的灾难时不再用反语,隐喻,而是用沙皇的口吻直言,战争原本就是“我们仁慈施恩,从穷苦人的手中掳走所剩的一切,——甚至自由意愿”此外,全诗虽然没有具体人物情节,却蕴藏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形象——普罗米修斯,高加索,以及乌克兰。其中高加索形象诗人加入了一些传统的特征,如“冰雪覆盖的黛色的峭壁”“饼子和土房”等。显然这为数不多的对高加索的现实写照并不是诗人构思的重点,而用同情和悲愤将其塑造成被侵略者肆意侮辱,用暴力掳取财富与自由,其热爱自由的子民惨遭屠戮的悲情形象,也由此彰显了普罗米修斯所象征的不屈的家园捍卫者的伟大,反衬出独裁者的卑劣恶毒。

当时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按照沙皇政府的规定要为其军队储备兵力。乌克兰当时的农奴法规规定,地主要抽选自己的农奴输送给俄国军队服役,服役期满才可以获取自由。而在高加索战役中,诗人眼看自己的同胞兄弟被迫沦为沙皇手中罪恶的利剑,为了其扩张疆土的贪欲付出生命,痛心疾首。在长诗中诗人将乌克兰塑造为被蒙骗利用的形象,诗人痛悼在这场不公平的战争中丧命的乌克兰兵士,包括他挚友巴里明。

“你不是为了乌克兰——你抛洒鲜血,为的只是那高高在上的暴君,沙皇杯中斟满的毒酒你不得不饮尽!”

在诗中,这三个形象以不同的方式对立着罪魁祸首——沙皇,正面对抗,隐忍承受,期待和平。而贯穿始终的正是诗人用大量笔墨塑造和抨击的沙皇形象。在这一形象的勾画上诗人使用最多的是犀利的讽刺手法,由本及末深刻而全面地揭露了这场战争本质。

长诗的另一主题,是诗人对沦为沙皇爪牙——教会的批判。舍甫琴科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其宗教观是清晰的,他始终坚定地信仰上帝的公正与光明,也正因为如此,对亵渎圣意的教会,及伪教徒的所作所为更是痛心疾首。诗人认为教会本应秉承向教徒子民传递福音和真理为己任,沙皇执掌下的教会对上帝膜拜,只是“为了战争,为了盗抢”这些伪教徒无非是统治者的刽子手,打着上帝的旗号统治荼毒底层大众的灵魂,给侵略强加上圣意的光环。在长诗中,教会第一个使命是对“愚昧”的山民“启蒙说教”,所谓给予“光明”。而事实上呢,是在为沙皇歌功颂德,给山民“洗脑”:“教堂,学校,都是恩赐,主与我们同在!”万民理应臣服。此外,诗人用反语暗讽教会为黑暗的专制制度披上华丽的外衣,在其统治之下,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信徒们梦想的天国,哪怕出身卑微,后杀友夺妻的史上以其残暴而闻名的保加利亚伊瓦拉沙皇(ЦapьИвaйлo)。

整部长诗中,除了讽刺抨击,直面痛斥,诗人也用一颗真诚而客观的心对顽强抵抗侵略,坚守追求民族自由的高加索山民发出由衷的鼓励和颂扬——

“荣耀应属于冰雪覆盖的黛色的峭壁,荣耀应属于未被主遗忘的勇士。……”“战斗吧——你们必将胜利”“自由”这一主题在高加索题材的作品中是占有重要位置的,最著名的普希金的长诗《高加索的俘虏》中贵族青年,即文明人到“半开化”的人群中寻找自由,却沦为俘虏,最后获得解放,可又不得不回到自己厌倦的贵族社会,自由的找寻是失败的。这也体现了普希金当时被流放中对自由的热望和理智的思索。然而舍甫琴科所歌颂并追寻的自由则更为广义,既包含自己“挣脱奴役”的愿望,更指高加索人民所捍卫的民族自由,诗人渴望祖国乌克兰不再受沙皇桎梏利用,祈祷挚友真诚磊落的灵魂能存留在广阔和平的故土,能同高加索人民和平相处“一同驰骋无边的海岸”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由”。

相比较俄罗斯诗人们《高加索》题材中所表达的情感,舍甫琴科这首长诗无疑是一种异样的声音。诸如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虽然也深爱高加索,留下许多浪漫主义诗篇,但是终究还是喊出“高加索啊,低下你雪白的头,/屈服吧……”诸如此类的诗句。尽管普希金这些出身“高贵”的俄罗斯贵族青年同样渴望和平,追求自由,而由于阶级立场等因素,还是支持当以高加索的妥协来换取民族间的和平共处。而出身农奴的舍甫琴科,在这首现实主义作品中则高度赞扬与沙皇专制独裁和殖民扩张行径抗争到底的勇士,并坚信上帝也会佑护,终将取得胜利。

注:①科勃扎----乌克兰民间乐器。

«Кoбзapь»意为乌克兰弹奏科勃扎的民间歌手。

参考文献:

[1]杜布留波夫.塔拉斯.谢甫琴科诗集<科布扎歌手>H.1860.Дoбpoлюбoв H.Кoбзapь Tapaca Шeвчeнкa.Кoштoм Плaтoнa Ceмepeнкa.CПб., 1860//Coвpeмeнник.– 1860.– T.80.– № 3.– Oтд.ІІІ (Hoвыя книги.Pуccкaя литepaтуpa).– C.99–115.

[2]扎布日科О.谢甫琴科---乌克兰神话.1997.Зaбужкo O.Шeвчeнкoв миф Укpaины: пoпыткa филocoфcкoгo aнaлизa.— К.: Aбpиc, 1997.— 142 c.

[3]塔拉斯.谢甫琴科.科布扎歌手.1840.Кoбзapь T.Шeвчeнкa.C.-Пeтepбуpг, 1840.B тип.E.Фишepa//Библиoтeкa для чтeния.– 1840.– T.39.– Aпpeль 1840.–Oтдeлeниe VІ (Литepaтуpнaя лeтoпиcь.Aпpeль 1840.Hoвыя книги).– C.4–16.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作者简介:孙佳文(1981-),女,汉族,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乌克兰文学。

猜你喜欢
高加索象征
那些被禁养的烈性犬 系列四 高加索犬
纳卡争端:缘由、影响及前景
高加索的摩登时代
俄罗斯文学中的高加索形象
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宿命:《茫茫藻海》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愤怒的葡萄》:主题与人物形象的探析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浅析马卡宁《高加索俘虏》中的高加索形象